郑艳芬研究的细节

研究了X射线连续光谱的偏振度。

1929年8月,郑艳芬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34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厚靶产生的X射线的偏振”。其主要内容发表在《物理评论》8月号,1934。他用90°散射法和双金属(Nb和Mo,Rh和Pd,Ta和W)箔片滤光片,在20-100 kV下,对钨、铜、铝靶电压产生的不同波长的X射线连续谱偏振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连续谱偏振随电压减小而增大和连续谱偏振随波长减小而增大的关系。此外,还定量证明:(1)从上述三个目标产生的连续光谱外推至短波极限时,偏振度接近100%;(2)当波长不变时,低原子序数靶产生的X射线偏振度高。本文澄清了当时关于X射线偏振实验的一些分歧,对X射线光谱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郑艳芬于1934年7月回国,成为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一年后,他被任命为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耿中英教授兼物理系系主任,并兼任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至1938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