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何避免写白话
怎样才能考好题?根据作文题目的通常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审题,就是考察给定文章确定题目的具体要求,考察题目的意图,明确题目之外的要求,确定“题目之眼”。
通过审题,明确了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物范围、地点范围。不能超出给定范围。
材料作文的考查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离不开材料的思想性,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密切相关。1.命题作文首先重点考察关于命题作文的题目,应该注意什么。
确定内容范围内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在审题的时候,要确定题目的内容范围:记住人就要记住谁;叙事,讲什么;写风景的人应该写什么风景;东西,要喜欢的东西,等等。
二、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要体现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思想是提炼生活要有基础,要努力反映生活中的一些根本的东西。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力求正确、集中、新颖、深刻。1.正确的构思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同学们经常听说XXX的文章很有思想,这主要取决于作者创作思想的深刻程度。一般来说,学生作文的立意要积极健康,力求反映生活的本质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换句话说,文章的主题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或积极倡导。第三,文章的题目是在写作文之前确定好的事情,就像学生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下定决心”。
文章标题能体现写作的出发点和动机。通过文章的标题,读者基本可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文章的拟选题要高度凝练地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要准确、生动,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的拟选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写作时,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四、选料就是选料。
无论你写什么文章,选择你需要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盖房子一样,要事先充分考虑用什么木头,石头,水泥,砖等等。
同时要仔细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没有它就建不了房子;浪费太多没用。另外,选用的材料要合适,有助于展现房屋的结构功能和形象效果。
如果随意使用材料,最终会建成火车皮一样的黑房子。虽然强,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同理,写作前精心选材,目的是为了说明问题,让问题生动有吸引力。
所以,在写作之前,面对众多可利用的材料,要做出适当的选择,留下生动的、有代表性的,去掉笼统的;通过重要的、生动的素材的有效组合,实现作文的目的,即以“经济”的手段深刻表达主题。作文素材的选择要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1。选择熟悉的素材,作者非常了解,有很深的感受。
只有材料熟悉了,你才能充分利用它们,熟悉它们,使你得心应手。如果情况不熟悉,实质内容不清楚,怎么跟别人说?这种素材,即使生硬地用在你的文章里,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后面会显得机械,语无伦次。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当然大家也不想那么做。一、作文要学会积累“读万卷书,下笔如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古代的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靠发挥”,这是考场上同学们的相同体验。(一)语言建立“词汇”。
词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词汇不仅指单词和短语的集合,也指句子和句群。
建立“词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读书笔记,在特定的笔记本上摘录一些优美的单词、句子、段落,或者制作读书卡。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的新鲜语言,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久而久之,就能一章一章地说出来,写得很漂亮。
(二)加强材料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因为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所以每次写作文,或者编,或者抄,都很担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积累素材。
平时可以随身携带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以写生、记日记、写观察笔记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录制的时候要抓住细节,抓住人、事、物、景的特点。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3)要加强思想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者思想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智囊团”。方法有两个:第一,要有思想。
“多一份思念,多一份收获。”平时深入思考,有事时问“为什么”、“什么”、“怎么样”。
所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还要随时记录思考的“火花”和思考的结论。
二是编纂,即摘抄名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积累,词汇库、素材库、思想库三个写作仓库要定期统计、整理、归类,不断丰富、拓展。
二、要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对文学的回答。
2.怎样才能避免犯错?这种情况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但是我觉得再好的有错别字的文章也是失败的。不要容忍。让他记住这些错误,下次不要犯错!如果学生的文章真的很好,那些字都是低级错别字,应该写对了但没写对。可以照常扣分,事后让他改正正确的。可以适当惩罚抄袭!如果有些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容易犯错误,他应该在字典里查找并向所有的学生解释。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花了20分钟讲解“再接再厉”,因为很多人把它写成奖励。老师一直从这个成语的来源说起!之后效果很好。让学生试着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他会找到的。但是你要尽量给所有的孩子这样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同学们交流作文,修改错误,写评论,或者在别人的文章后面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时间长了,不仅解决错别字的问题,还能让大家的作文本变得丰富多彩。
3.写作文有哪些方法?一般有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可以说,审题好了,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审题形式。
大致有以下题目:1,命题作文。包括所有命题文本和半命题文本。
2、作文的意义。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图片和文字。
上述题型的不同形式决定了考试的范围、方法和要求。所以不能忽视对题目的考查,以免文章和题目不一致,形成所谓的写一千字,扯万里。
第二,复习写作内容。复习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
就记叙文写作而言,要了解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记叙;是风景还是东西?写人,就是写一个人,两个人或者一群人;记叙文就是讲述一件事、两件事或几件事;写场景,是写静止场景还是运动场景;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在审题的时候要说清楚。
第三,复习写作重点。两者叙述的都是同一件事,只是两个标题的写作重点不同: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描述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难忘的有趣故事的写作重点是,故事因为有趣而难忘,有趣的地方要描写突出其难忘。
所以你找到了题目要写的重点,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选材的范围,材料构成的目标。一般来说,标题的重点是指揭示意思、体现中心、指出重点或表现色彩感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
抓住标题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总的规律是:1,题目是句子,句子中的动词往往是“眼睛”。
如:《我最爱的人》,标题是《喜欢》。2.标题是一个短语,在短语中起描述和装饰作用的词就是“标题眼”。
比如《暑假里的一天》就以“暑假里”为标题,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时间范围。3.标题是一个字,字本身就是一个“标题眼”。
第四,审题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明确题目对写作的限制。很多作文题目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内容等都有限制。,并规定范围。只有这样,作者才能严格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做到不跑题,不跑题,“为所欲为而不逾矩”,一笔千言不离题。
1,找出题目的时间限制。有些作文题目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所以在复习题目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时间限制。比如元旦纪事。
这个问题的选题时间限定在1月1日,写的东西要能和“过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有一定的联系。2.澄清标题位置的局限性。有些作文题目规定了场所的范围,在审题时需要明确场所的局限性。
比如“上学路上”这个题目,就把写的人、事、物、景限制在你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正确把握这个地方,写出来的内容才有依据和基础。3.明确部分征文题目的数量限制。量词出现在部分作文题目中,审题时需要明确数量限制。
如“记住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住我作文中的两三件事”。两个题目的写作要求只有数量上的区别:第一个题目是通过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习作文的过程,第二个题目是通过叙述两三件事或两三个片段来说明我学习作文的过程。粗心的话,把一件事写成两三件事或者把两三件事写成一件事都是无关紧要的。
4.明确人的局限性有些作文题目是指定了人的,在审题的时候需要明确其人的局限性。比如“老师,我想对你说”这个题目,在写作中限制了第一人称的使用,需要从“我”的角度来写你想对老师说的话。
题目“雷锋在我身边”,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写作的时候,要用第一人称写。再比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在审题的时候就注意了。标题本身就限制了第三人称在本文写作中的使用,偶尔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的。贯穿整篇文章的人应该是“奶奶”或者“她”。
5、搞清楚意思。有些题目有象征意义或引申意义。
如《路》、《雨露润心》、《白雪公主》等。遇到这种话题,不能光说不练。你要通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来揭示题目所包含的象征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才会有深度。
6.明确附加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为“要求”。在审题时,有必要明确其附加限制条件。
4.写不出作文怎么办?1.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规定的“写作能力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使自己的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格式正确,文字规范工整。
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实际考试中,初中作文考试的重要内容大多是写记叙文,所以掌握记叙文写作显得尤为重要。
2.根据大纲对写作的要求,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作文的评分标准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给分。首先是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标点正确,书写格式规范,都符合要求。这一般占作文分数的四分之一,约10分。其次是内容。
作文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这部分约占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占20分左右。
三是表达,要求作文结构合理,细节恰当,语言通顺,叙述具体,描写论述恰当。这部分占作文总分的一半左右,30分左右。
从评分标准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在写作、中心、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要求较高。法律学习指南1。学会建立中心建立中心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勾画轮廓。
根据题目要求,想好作文要说明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再考虑选择那些材料来写,确定细节,然后安排结构。写完这个提纲,再复习一遍题目,看看自己的提纲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有错误,有时会修改(写完后避免修改已经来不及了)以确保文章能演绎题目,符合题目的意思。2.学会恰当地使用描述、讨论和其他表达方式。
在作文中,所有能突出中心的事件和人物都要详细描写,比如“合作”这篇文章。细节部分应该是你如何和别人完成一件事。然后,你们如何配合的过程一定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写出来,甚至可以省略。在叙事中适当讨论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出现在开头和结尾。
适当在最后讨论,可以画龙点睛,突出中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论述的陈述必须以事件为依据,针对叙述的内容,或谈其意义,或揭示其规律,或表明其态度。
3.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要有语言知识库。平时要多看书,背好文章,抄精彩的词句。②要有语言实践训练。平时要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如模仿写作、续写、改写缩写、展开写作等。③精读和多写相结合。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如何通过勤奋写作+0写出自己心中的应试作文?根据我们平时写作的题目要求来写作,是为了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表达水平。应试作文的目的是发展写作水平,接受选拔。
为了防止“虚构”,应试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和平时作文的题目不一样;为了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它的题目不能太偏,为了公平评判考生的成绩,它也有一套详细的评分标准。所以一定要在审题上下功夫,明确题目要求,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写作。
不按照题目要求去写,即使写作水平再高,也拿不到更高的分数。有时候应试作文的题目和平时作文的题目很像,不能照搬平时作文。你也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构思,认真写作。2.写好开头和结尾。我们通常在课堂上学习各种开始和结束的方法。当然,应试作文也可以。
但是阅卷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文笔的开头,因为最重要的评分标准之一就是要切中要害。老师最喜欢的结尾是把全文包起来,指出主旨,因为结构完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
3.明确一点,有的同学写东西喜欢推敲用词,这在平时当然是好的。但应试作文时间有限,选词会束缚自己,阻碍思路发展。
有人一拿起笔,就拿起作文的架子。写一个简单的句子需要几个转折。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很别扭,不如用白话写,怎么写都行。
4.注意细分。有的同学爱写三段,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一段。这种文章看起来不清楚,因为所有内容都挤在第二段。
可以把中间的大节分成几个小节,这样层次分明。5.把每段的第一句写好,就像一个人的眉毛。写好这句话,每一次都很美,整段看起来都很精神。
每段第一句最好的写法是什么?最好根据应试作文写一个能概括整段大意的中心句。因为阅卷老师读我们的作文不像平时那样心平气和,他可以在每一段的开头找到中心句,所以读我们的文章非常方便。
6.尽量少修改纸张是必然的,但是改多了会影响纸张的整洁。确需更改的,也要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记住“涂鸦”
另外,卷面上段落顺序的调整也会影响卷面的整洁度。
5.表达作文语言的几种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尽量少用或不用虚词。
也就是说,在说或者写作文的时候,那些能用或者不能用的虚词尽量少用。例如:
因为有点烦,就出去散步了。
这是我第二次来北京,三年前我来过一次。
相关词语“因为...所以例1中的“感觉读起来很别扭,所以最好把它们去掉。剔除后因果关系依然明显。例2中的时间副词“曾经”可以去掉,因为“三年前”已经包含了“曾经”的意思。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如果去掉多余的虚词,句子会简单很多。
第二,不要用意思相同的词。
所谓表意相同的词,是指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在位置、范围、程度上相同。例如:
他年纪不大,但头早秃了。
李鸣宇头上戴着一顶新帽子,上身穿着一件新棉袄。
例3中的“秃顶”是指手指上没有头发,所以“头上”纯属多余,应该去掉。帽子本来是戴在头上的,棉袄本来是戴在上身的,所以“头顶上”和“上身”纯属多余,去掉后句子会简单很多。
第三,尽量用参考词。
⑤王强是上海人,但王强的作文不是《上海的黄昏》,而是《故乡的黄昏》。为什么?《故乡》是王强所熟悉的,但许多黄昏的场景是王强新看到的。
例⑤中有四个“王强”,读起来很别扭,很刺耳。第二个和第四个“王强”应改为“他”。用引用词代替后,句子显得简洁。
第四,适当更改人名。
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经常出现,如果都用同一个标题,会显得重复呆板。这就需要适当改变称谓。
6.小时候,确实有个杨二嫂子整天坐在对门的豆腐店里。大家都叫她“豆腐美人”...然而,圆规很不均衡,表现出不屑一顾...(《故乡》)
这一段是关于杨二的妻子。简而言之,杨二小姨子的地址换了三次:杨二小姨子、豆腐美人、指南针。多次改称谓当然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但也能让文笔简洁。如果通篇使用“杨二嫂子”,会显得重复和罗嗦。
5.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单词。
7.读书人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军事家的儿子早知道刀枪。
例7中的Children、children和sons是两组同义词。这样就避免了重复,文笔也非常简洁。
第六,要坚决避免歧义。
意义的模糊很容易给人多种多样的理解,自然会影响语言的简洁性。
今天,打假办对检察官称旁观者袖手旁观表示愤慨。
对此案有两种理解:一是对检察官指控此事感到愤慨;二是对袖手旁观的旁观者义愤填膺。语言表达上的歧义会令人费解,甚至产生误导。
七、不要总用“说”这个词。
写记叙文往往需要引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有的同学总是用几句话来引导人说话:“说”、“说”、“答”,单调而不简洁。其实引入对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她用小手在身前画了一个圈,最后按在我手上:“我们都很好!””(小桔灯)
⑩“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声音太低了,以至于我都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一面)
例9是用说话人的动作引入对话,例10是用说话人的语调和语气引入对话。
当然,使作文语言简洁的方法有很多,但总的要求是用词要简洁、典雅、传神,与整个环境和人物在意境、神韵上相一致,在用词上根据自己的喜好逐渐形成风格,力求“说心里话”、“写得像个人”,这样才能突出个性化的语言色彩。
6.如何让作文语言更细腻首先,明确什么是细腻。所谓细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细节生动传神,通过细节真实再现作文中要描写的生活场景;第二,语言生动优美,无论是从句式还是语言本身使用的词语,都非常优美有节奏感。所以,要想让作文细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训练:细致的描写和生动优美的语言。
细节描写,即对人物做某件事的细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详细的描写,描写人物做某件事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手指怎么动、身体什么姿势、头发什么颜色,可以使作文中描写的事件成为读者生动的生活场景。描述越详细,读者越容易读得像身临其境。
但是,如果这些细节只是用白话描述,自然就没那么有趣了。所以描述生活场景的语言要马上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优化:一是优化文字;二是运用文学技巧;三是优化句式。
优化文字。需要积累一些生僻字、漂亮字(短语)来代替白话(最常用)字。比如不微笑,笑纹慢慢溢出嘴角;再比如盯着周围看,不看而回头看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阅读的时候积累一些单词。
运用文学技巧。这里说的文学技巧是广义的文学技巧。
首先,使用修辞。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运用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加优美。比如排比和比喻的结合在作文中就很流行。类似春天,是竹笋的阶段,竹笋让它的生命绿起来;大海是小溪的舞台,小溪在这里铸就了大海的灵魂;贝壳是细沙的舞台,细沙成就珍珠之韵。而生活就是我的舞台,我在这里取得了成功,也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这种考场上的开场作文,常常让老师眼前一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真的使用了某种修辞,一定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而不是大而空。类似于那句唠叨是山中清泉,唠叨是天上明月,唠叨是半夜灯,唠叨也是一种美(“这也是一种美”),有点虚。
其次,用古诗名句。可以直接用。例如,你见过树叶像瀑布的水花一样落下的场景吗?你可曾见过野火中的草从未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重新长高?直接用诗句代替你想说的意境。或者投入使用,类似于你如莲花般等待的那句话,渲染了一丝幸福,在你身后永不腐朽。莲花般的等待后面是古诗词。同样,当等待成为一种习惯,也就老化了容颜,毁掉了光年。与浪漫和前路无关,只为真心。这样一句话,旧貌换新颜,光年折叠,后面也是古诗词的痕迹。
第三,需要抒情时,适当利用景物来烘托、渲染意境,是营造意境的好方法。哪怕只有一句话——那天,阳光是耀眼的金色,整篇文章都笼罩在这种温暖的意境中。
优化句型。大部分学生作文喜欢用白话,整篇文章读起来很单调。看下面的句子,对照自己的句子,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你的作文太单调了。
跑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跑过春天的三月,跑过漫天飞舞的雪花,跑过无数的柳絮。脚仿佛是摆渡用的桨,希望是这艘船承载的。
摆渡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离开失败的彼岸到到达成功的彼岸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快。但穿越时间,穿越季节,迷雾散去,前方是幸福的彼岸。当船启航时,失败和悲伤像潮水一样退去。和我一起摆渡过河的人,一定要有执着的希望和不放弃的勇气。
上面第一个划线的句子可以叫做整句,其实是排比句。不需要那么工整,只要有排比,读起来就会很流畅。这个句型很工整。
第二个划线的句子叫长短句搭配。平日写作文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句型组合。运用短+短+短+长句的格式,可以极大地展现汉语的音乐美。
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不妨养成这样的思维意识:无论写什么,都要根据自己的意图,对事件中的人物细节进行刻画和延伸。在展开细节之后,我尝试用一定的文学技巧优化描述细节的语言。如果能坚持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循序渐进地训练,作文的语言就会逐渐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