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
(2)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研成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中医的发展。
(3)运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结合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为进一步研究中药配伍应用、改进剂型、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4)通过实验药理学方法,开发具有药用价值的新中药材,扩大药源,老药新用。
中医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果:(1)中医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的主要著作《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和生产斗争实践中获得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哮,常山治疟,苦楝,大黄泻都是很有价值的科学记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医药被广泛使用。汉晋时期,华佗、李当之、乌普等人都对药物作出了巨大贡献。六世纪初,梁。陶弘景收集了当时流行的名医《别录》和《本草经》,整理编纂了《本草经注》,收集了73O种药物,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种类,而且按照玉、草、木、虫兽、蔬果、米粒等自然来源进行分类,开创了本草药物的自然分类法,后世一直沿用《证本草》、《本草纲目》等。还设有“各种疾病通用药物”一栏,非常方便辨证用药。书中还对药物的采集季节、贮存、保存、真伪鉴别、炮制方法、药物规格、用药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在药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公元7世纪的本草著作有近30种,在编纂体例和内容上有所重复,在辨证论治和解释上也有优劣,亟待整理和完善。唐。苏静、徐莉等20余人编纂了《新编本草》中的844种药物,并收集了全国各地的药用标本图纸。它颁布于公元654年,又名《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比《纽兰药典》早877年,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北宋时期,更加重视古代医籍的整理,先后编纂了《开宝详本草》和《开宝重编本草》。嘉佑年间,俞负责《嘉佑本草补注》,苏颂编画《本草图说》。以这两部书为基础,并参考其他医方,唐慎微编著了一部大型综合性药理学著作《经方救急本草》,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重视。宋代经国家多次修订,后有《经史证大观本草》和《郑和新修经史证备用本草》问世。后人把上述两部书统称为《证本草》,是宋代以前一部集本草之大成的医学著作。它保存了许多古代经典的精华和早期文献的原貌。是在《本草纲目》出版之前就已经流行的大型本草,被视为本草学。书中引用的一些古代医书已经失传,但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窥见一斑,所以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明和刘奉命编撰《本草纲目》,这是继《新修本草》之后,第二部由官方编撰的草书。后来,李时珍在《证本草》之后的500年间,出版了各种各样的本草著作,大量实用药物涌现。
有新的发展,在药物收集、药物鉴别、药学和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以证候的本草医学为基础,查阅了近800种经史书籍。经实地调查研究,鉴定真伪,将《本草纲目》编为52卷,分16部,62类,收集药材1892种,药材图片1120张。刻在金陵1590开头。这本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的成就。出版后的300多年间被翻译成英、日、德、法、俄等多种文字,享誉海内外,影响深远。《本草纲目》出版后,清代学者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相关的本草著作,如《本草纲目补正》、《本草纲目自拟》、《本草汇编》以及《临床实用小本草》、《本草新编》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植物名实考辨》的作者根据实物精心绘制了该药图,清晰逼真,纠正了古代草图绘制中的错误。“长版”部分摘录了历代本草纲目和文史杂书中的相关记载,极具参考价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解放后,政府十分关心中医事业,先后颁布了中医政策,建立了中医研究机构,开办了中医学院。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中药资源调查、品种鉴定、化学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中央卫生部编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的规格、功效、主治、剂量、用法、质量控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关于中药的书,如《中药》、《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临床》等。,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它还出版了大型综合性药物书籍,如《中医年谱》、《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医大辞典》,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成就,后者还提取了古代草药文献,是研究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2)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果,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学者首先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麻黄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和药理研究。由于发现了其特定的药理作用,其论文报道不仅震惊了中国,也在国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对麻黄碱等中药研究的兴趣,使麻黄碱成为世界上的重要药物。当时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安,设备简陋,人员少,研究进展缓慢,成果不多。主要开展了这种单一药物的研究,化学、药理、临床之间没有合作。化学方面,研究了延胡索、钩藤、麻黄、常山、防己等几十种药材。药理学主要研究麻黄、黄连、常山、延胡索、仙鹤草等几十种药材。解放后,政府高度重视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对继承、发扬、整理和提高中药提出了重要指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省市的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和中医医院,使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范围从单方向复方发展,研究课题从资源调查到生药鉴定、炮制、化学、
药理学
从药理学到临床,单个药物的种类和研究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延胡索、防己、人参、黄连、葛根、川芎、丹参、三七、枳实、枳壳、灵芝、莪术、大黄、青蒿、青木香、益母草、天花粉等。都是深入的。不仅中药研究的比较多,还有很多草药,如穿心莲、四季青、毛冬青、矮茶、福寿草、满山红等。,供临床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药物的品种。对中草药的药理研究进行了总结,部分阐明了中药的理论(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部分阐明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延胡索乙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改进了部分剂型(如感冒颗粒、生脉注射液等。),并发现了一些药物的新用途(如枳实、青皮、白花蛇舌草等)。).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功能多样。一种成分永远不能盲目代表中药,某一种功能也不能概括其全部功能。因此,中医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