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许多人因被生病的动物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临床表现为狂躁、焦虑、怕风怕水、流涎、咽肌痉挛,最终导致瘫痪,危及生命。在这种疾病中,接种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学]

狂犬病病毒属于核糖核酸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产生神经毒性,在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另一种是内核蛋白抗原,能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在体内沉淀,无保护作用。从病人和患病动物体内分离出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stree病毒,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过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病毒,毒力降低,可制成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 ~ 70%乙醇、氯化汞、季铵化合物(新洁尔灭)灭活。其悬液在56℃30 ~ 60分钟或100℃2分钟后失去活力,对苯酚有很强的抗性。它可以在冷冻干燥下保存几年。

[流行病学]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狂犬病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狗的数量越来越多,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①发展中国家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的传播约占80 ~ 90%,其次是猫和狼。在发达国家,由于对犬类狂犬病的控制,狐狸、吸血蝙蝠、臭鼬、浣熊等野生动物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在发病前几天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无症状病毒)的狗、猫等动物也具有传染性。

②传播途径:患病动物50% ~ 90%的唾液中含有狂犬病毒,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病毒从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入口。比如眼睛的结膜被患病动物的唾液沾到,肛门黏膜被狗摸过舔过,都可以致病。也可通过污染外界环境(石头、树枝等)的污染唾液感染。)然后污染常见的创面。此外,还有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③易感人群一般易患狂犬病,尤其是兽医、动物饲养者和猎人。如果被患病动物咬伤后不进行预防性免疫,发病率将达到15% ~ 60%。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多。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④流行特点:该病为温血动物传染病,广泛宣传,多见于家犬密度高的地方。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低。患者多为农村青壮年和儿童,接触家犬或野生动物的机会较多。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发病机制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少量繁殖。病毒从咬伤部位侵入后,在伤口附近的纹状细胞内缓慢繁殖,大约在4 ~ 6天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患者已无自觉症状。②周围神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病毒沿外周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入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但在扩散过程中也可在某一部位终止,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③向各器官扩散阶段。该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侵入各种组织和器官,然后沿着传出神经,如眼睛、舌头、唾液腺、皮肤、心脏和肾上腺髓质。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受损,可出现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有恐水症、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刺激增加唾液分泌和出汗。当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神经节受损时,可出现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脑膜正常的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和微小出血。脊髓病变在下段更为明显,因为病毒是沿着损伤部位转移到神经,通过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进入大脑的,所以在咬伤部位相应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段的病变往往非常严重。延髓、海马、脑桥和小脑也明显受损。

多数情况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胞质即内格里体中可见1至数个直径约3 ~ 10μ m的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常见于海马和小脑的神经细胞,偶尔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层、脊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内体是一个病毒集落,是该病的特异性和诊断性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此外,唾液腺腺泡细胞、胃粘膜壁细胞、胰腺腺泡细胞和上皮、上肾管上皮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等。会急剧退化。

[临床表现]

潜伏期从10天到10年以上不等,多为1 ~ 3个月。儿童、头面部咬伤、深度伤口、不完全伤口潜伏期短。此外,还与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和宿主免疫力有关。

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①前驱期患者大多有低热、倦怠、乏力、头痛、易怒、恐惧、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对疼痛、声音、风、光等刺激敏感,并有喉咙发紧的感觉。约50 ~ 80%的患者在愈合伤口内及伤口周围有麻木、瘙痒、刺痛或昆虫爬行及蚊虫行走。这是病毒繁殖对外周神经元的刺激造成的。这个时期持续1 ~ 4天。

②兴奋期或痉挛期兴奋性增高,患者多有意识,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和烦躁不安,对水、风、声、触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阵发性咽肌痉挛和呼吸困难。

怕水是这种病的特殊症状,但不一定每个病例都有,也不一定出现在早期。典型表现在喝水,看见水,闻到流水声或说起喝水,都会引起严重的喉肌痉挛。因此,患者极度口渴,害怕喝水,喝水时咽不下,常伴有声音嘶哑和脱水。

怕风也是这种病的常见症状。微风、吹风和贯流可引起咽肌痉挛。其他的,比如声、光、触觉等。,也能引起同样的攻击。

常伴有呼吸附属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全身痛性抽搐。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出汗、唾液分泌增多、体温40℃以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但多有意识。随着兴奋的加重,部分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定向障碍、幻觉、谵妄等。病程进展迅速,多数在发作时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这个时期持续1 ~ 3天。

(3)瘫痪时痉挛减轻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麻痹,尤其是肢体瘫痪。眼肌、面肌、咀嚼肌也可受累。感觉下降,反射消失,呼吸减慢且不完全,心跳微弱,意识不清,可迅速死于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这个周期大概是6-18小时。

病程一般在6天以内,超过10天的很少见。

[诊断]

(一)临床诊断根据患者被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的既往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但在发病初期,儿童和咬合力不清者容易被误诊。诊断依赖于病原体检测或尸检以发现脑组织中的基体。

(2)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为12 ~ 3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2.免疫学试验

(1)荧光抗体检测:取患者唾液、咽部或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纤维的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可用于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如果患者能存活1周以上,中和试验显示滴度会升高。对于接种过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体必须超过1: 5000才能确诊疾病。

(3)病毒分离:可将患者死亡后的唾液、脑脊液或脑组织悬液接种动物,分离出病毒,通过中和试验确诊,但阳性率低。

(4)内质网检查:死者脑组织打印涂片或制作病理切片,染色镜检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内质网,阳性率约为70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