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看为什么饮食失调越来越普遍?

一.进食障碍的概况和背景

进食障碍(ED)是指一组以异常饮食行为和过度关注食物、体重和体型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症状的不同,ED一般可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进食障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瘦为美的潮流就开始在西方贵族女士中流行。原因是维多利亚风格的欧式宫廷裙会有粗腰,于是束腰节食等瘦身方法应运而生,饮食失调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进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我认为,饮食障碍的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饮食障碍的流行应纳入社会学研究。

二、中国进食障碍的现状

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此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孩子有“胖”的福气,也很忠诚。饮食障碍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近二十年来“饮食障碍”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3对中国中部城市武汉的女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的饮食障碍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当,这被认为是对中国饮食障碍发病率最准确的评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1988-13期间,共收治进食障碍患者51例,平均3.9例/年。2001年后,进食障碍住院人数迅速增加,从每年几十例增加到100例左右,到20014年,住院人数达到150余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10年(2004-2013年)收治的进食障碍患者为134例,而前10年(1994-2003年)为49例,前者是后者的2.7倍。

神经性厌食症在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Steinhausen等(2002)报道成人神经性厌食症的平均死亡率为5%,Treasure(2005)报道神经性厌食症的死亡率约为5.9%。饮食失调的终生患病率约为5%。

第三,容易出现饮食紊乱的人

从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发表的论文来看,可以按照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维度来划分。进食障碍高发人群集中在对体重要求严格的工作岗位,如青少年、女性、白人和亚洲人、模特和舞蹈演员。

四、饮食失调的原因

这一部分将根据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影响因素、预防措施以及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临床病例来分析进食障碍的成因。

1.个人

(1)遗传因素

在ed的遗传学研究中,遗传因素可能达到28%~83%,影响ED的基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情绪基因、代谢基因和性别。在ED的表观遗传机制中,儿童青春期的ED症状与母亲在孕期和分娩期的环境、情绪和硬件条件(主要是营养摄入)有关。具体来说,不良环境、情绪低落、营养缺乏对胎儿表观遗传有负面影响。

(2)个性特征和个人经历

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对身边患者的访谈,我总结了饮食障碍患者相似的性格特征和经历:

一、生活学习成绩优异

第二,有特定的诱因导致患者对自己的体型极度不满意。

第三,都是通过极端节食减肥。

2.社会因素

(1)经济:经济发展与饮食障碍患病率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的消费类型从温饱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个一个的取下来,一步一步的推进,可以发现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需求层次与这个时代以瘦为美的观点有关,随着需求层次的上升,体型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增加。在情感和归属的层面,维系友情和爱情不需要“瘦”。交朋友和恋爱更看重性格和价值观的契合度,外表没那么重要。但是从需求和审美需求来说,好的外观是有优势的。有句老话:彼此由心生。虽然这句话没有科学依据,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貌条件在普通人的认知中非常重要。除了被别人羡慕的满足感和优越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还会把人提升到自我实现的层次,给人带来高度的精神满足,这往往不是金钱所能带来的。

(2)文化:文化可以说是饮食障碍盛行的罪魁祸首。瘦是美的观点起源于西方,主要归结为三个因素:宗教、物质和政治。先说宗教。宗教在欧洲有很高的地位。在基督教中,很多教派主张苦练,少吃少喝,忍饥挨饿。教皇甚至将“暴食”列为七宗罪之一。其次,材料。欧洲开辟新航路后,大量财富流入欧洲,穷人的温饱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胖”不再只是富人的专利,人们也不再羡慕那些肥胖的人。最后一点是政治对审美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是肥胖的代表。革命群众把肥胖和腐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自然不会把肥胖当成美。

除了美,健康也是让瘦成为主流的一个原因。诚然,超重和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现,但健康所要求的“瘦”并不是真正的“瘦”,而是身体质量指数为18.5到24的中等体重。在个人完美主义和“害怕反弹”的想法以及社交媒体和营销的炒作的双重作用下,一些节食者走向了极端,演变成了“进食障碍”

随着“以瘦为美”理念的流行,体重管理行业应运而生:减肥药、薄荷健康app、keep……...除了减肥药,健康监测和运动健身app都可以合法进入手机的应用市场,说明合理使用对人无害。但是根据饮食障碍的年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饮食障碍的高发人群是从14到19。这个年龄段一般是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三观不定型,情绪不稳定,受外界影响大。但由于国内对饮食障碍的了解相对较少,这类app也没有相对的使用指南和年龄限制。有些孩子可能会突破最小体重的红线,陷入饮食失调的深渊。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更容易生病。根据我国大学生活的现状,首先,大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空闲时间较多,花在《Tik Tok》、《阿auto更快》和各种综艺节目上的时间较多,会在网络名人和各种偶像团体的视频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一种“瘦就是美”的观念。第二,无论是通过兼职还是家庭支持,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实现财务自由,这就为神经质的暴食提供了基础,即大量进食,然后通过泻药和呕吐来防止肥胖。再次,除了少数走读生,大学生基本都采用住校模式,家长的控制很难触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给ED提供了机会。

媒体在饮食失调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媒体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男生的体型管理没有女生那么苛刻。然而,近年来,男孩患饮食障碍的比例不断增加。考虑到男性倾向于隐藏这个问题,饮食障碍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可能高于2:1,这与近年来韩国文化的入侵导致男性“女性化”的现象有关。

虽然男性患饮食障碍的比例在增加,但女性的总体患病率仍高于男性。

其次,媒体手段。今天的媒体手段越来越丰富,报纸和广播的作用在逐渐弱化。电视、网络、手机目前异常火热。媒体手段的丰富拓宽了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大众在媒体的宣传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瘦就是美,好就是优”的观念影响。但由于“减肥”在社会大视野中只是女生追求美的一种方式,健康瘦对人有益,薄荷app和keep在法律范围内造成了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除了减肥行业的发展,小视频领域的网络名人也通过炫耀自己的身材——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来吸引流量...这些“热点”只是网络名人哗众取宠的噱头。一开始人们只是为了好玩,跟风而模仿,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被洗脑,思想扭曲,以为这是“好的”、“优秀的”,炫耀的。

动词 (verb的缩写)预防措施

由于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饮食障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国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央视发文整治饮食不良播出现象,广播电视开展“扫妈妈”活动,估计饮食障碍发病率会略有放缓。此外,作者对饮食障碍的预防提出了以下建议:

1.坚决落实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不正之风的打击力度。

2.规范身材管理行业标准,设定体重下限。对于app,要求公司发布科学指南,限制适用年龄。

以薄荷app为例,很多用户反映一些营养师、教练也是饮食失调,需要严格限制从业人员的标准,不能让有害之风蔓延。

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将包括食物摄入在内的心理健康纳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不良苗头,专业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4.国家宣传饮食障碍的危害,出台政策让学校、公司组织学习饮食障碍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其危害和严重后果。

不及物动词结论

进食障碍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但由于国内缺乏重视,患病率逐年上升,很多没有意识到饮食行为异常是一种疾病的患者最终会饿死。但是现在许多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国家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我相信,通过国家对人们改变体型和饮食认知的帮助,以及相关政策的加持,进食障碍导致的死亡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进食障碍导致的悲剧不会有一天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