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具体来说,一是农业水利设施薄弱,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生产力水平低,大量农业劳动仍依靠人工畜力,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三是农业技术储备不足,农业推广机制不活跃,科技贡献率不高;四是农民经济经营观念陈旧,只凭经验从事种养经营,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思路和理念。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产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农业基本建设搞好了,土地产出率才能提高,优质农产品才能生产出来。农业装备水平上去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要求

一是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成片面投入大量资金建新房,不顾实际效果搞形式。以前出现过的一些地方,往往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借口,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农民盖新房。外观确实看起来整洁漂亮,但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并没有得到提高。更要防止大拆大建,搞强行集中,防止一哄而上,搞体育推动的“政绩工程”;要防止华而不实、流于表面,始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农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要顺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坚持“点状”推进和“板块”发展并举。

第二,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我们应该避免盲目追求高起点和高标准,坚持循序渐进,确保这项历史性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实施乡村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如前所述,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低估。所以只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

第三,要民主协商,不能强令。由于自然条件或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虽然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毕竟不可能完全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在www.homelunwen.com纸网毕业时难免会产生各种想法和意见。此外,由于不同地区历史、环境、基础的差异,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要求和进度也应有所不同。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与农民民主协商,根据农民意愿做出安排。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强制命令,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尽可能遵循政府推动与农民发动并举、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举的原则。

第四,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广大农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条件,现有的发展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的,是分层次的,各有侧重,不可能有格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北方和南方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各具特色。

第五,要引导支持,不要包办代替。虽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实施者是各级政府,政府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和资源,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各级政府在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要切实把各种信息、技术和资源有效地传授给农民,借助政府提供的条件,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