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阴村志》后记
张爱林
一本乡村编年史,好几年的历史了,充满血性,不知能否顺利出版。读者最好先看,这很精彩(也许不精彩)...
一本地方志书的制作,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很多单位和组织齐心协力的结果!
在本编年史即将以书面形式出版之际,向为本编年史提供信息和热心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潭阴村村前绿树成荫,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村子后面是山谷,植被茂盛,鸟语花香,地理条件优越。贯穿全境的213省道是山西歙县至左权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潭阴村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村。2016被列入“中国太行红河生态谷区”精品村。
谭银也是一个红色的热点。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旧址就在村中,默默向后人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
近年来,村委会按照县里建设美丽乡村的指示精神,对村里的街道进行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安装15架空弯头路灯和80盏声控路灯;社左路南广场,村委会大院,两座牌坊,主街两侧新增绿化小品,1500平米;文化墙1300平方米;在村庄周围种植花草,形成一个独特的绿色小公寓。主街两侧的墙壁全部刷成白色,点缀着墨绿色的边缘线,村庄主干道两旁的房屋都是仿古设计,让村庄看起来焕然一新,别具一格。
同时,村里完善了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了保洁员和保洁车,实现了美丽乡村的日常卫生化和常态化。
回首往事,饮水思源,为了让后人了解该村的历史,了解该村的前世今生,顺应时代潮流,村双委决定出版一部村志。
当我被要求参与编写《潭阴村志》的任务时,我既兴奋又恐惧。作为潭阴村的后代,我终于有机会回报这片热土了!但是我们有近千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写好这部乡村编年史,光荣而艰巨。
但编纂村志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盛世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造福村民的好事。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帮助我们穿衣打扮,以人为镜可以告诉我们得失,以古为镜可以告诉我们变化,以史为镜可以告诉我们盛衰。随着岁月的侵蚀和岁月的变迁,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悄然消失,一些史诗般的文化奇观和古老的传统文化瑰宝被永久封存在岁月的年轮中。
作为潭阴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历史,拯救文物,留住那些美好的感动和珍贵的回忆。我和我的伙伴会不遗余力地为潭阴村的乡亲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太行山》的作者、著名编剧张森林先生在编修《村志》之初,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告诉我们如何着手工作,如何收集资料。他无私地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书籍。
县志编纂者之一的钱武生先生在我们编纂村志时给予了热情的指导。他从专业的角度对年鉴的要求认真严谨,对每一个字、每一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仔细斟酌,对章节的编排、图表的插入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深深感谢所有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导。
同时感谢张宝鼎书记、大学生村官(潭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邢,以及村委会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
还有党史办、地方志办、档案局、团委、武装部及村民唐武林、杨继田、杨桥、唐、杨乃定、张牛欢、、薛福泰、薛、、唐天定、薛晓友、唐春堂、张、吕向阳等,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热情支持,积极提供资料。
由于历史久远,许多珍贵史料已永远失传,水平有限。在编写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诚邀有识之士给予中肯的批评和指正,使《檀阴村志》更加完善。
这样的书可以让后人了解潭阴村过去的历史,创造未来的辉煌。作为记录者,我会感到无限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