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区建设对解决企业用工荒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中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优势。为了留住农民工,尤其是技术型农民工,一些地区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有的甚至对输出和留在每个村的农民工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一些省份的农民工输出逐渐减少。国家对企业用工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农民工待遇明显提高,东西部待遇差距不断缩小,农民工的选择余地不断增加,基本需求从生存水平提升到生活质量水平。以上原因是企业用工荒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加强农民工聚集区的建设和管理是解决企业用工荒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农民工住宿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
1,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现状
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家和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保障。2008年6月5438+10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九条指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的关系,统筹兼顾农民工生活需要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使整个城市在和谐的主题下发展。”
2008年6月5438+10月,建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指出“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规划管理,加强治安和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建设,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方便农民工生产生活,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维护和谐。”
2.苏州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建设与管理现状。
苏州从2001开始建设居住区,为流动人口提供集中居住,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住宿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近年来,住房建设规划也开始关注居住区建设,力争最大限度地将外来人口纳入“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的规范化服务范围,降低流散率,打造“新苏州人”的新家园。目前,苏州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改善了居住环境,但也存在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针对性、规模和种类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3.太仓市农民工住宿区建设和管理现状。
2003年,太仓市开始建设农民工居住区,但大规模的居住区并不多。目前太仓市农民工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由专业公司管理,是居住区的主要形式,人数最多,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较高。例如,太仓经济开发区的住宅区分为三个小区。第二种是企业投资自建,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目前有大量这样的聚集区,如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和太仓惠珍化纤有限公司..第三种是社会投资建设和投资者管理,管理水平较低。
总的来说,太仓市农民工住宿区的建设规模适合太仓市职工的需求。目前居住区入住率低与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截至2011月外来务工人员达到48万)形成反差,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宿舍的建设和管理对企业留住员工的贡献
1,吉苏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稳定住宿。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像浮萍一样散落在全国各地。长期的贫困迫使农民工优先考虑家人的生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工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社会需求也更加丰富。工资不再是他们漂泊的唯一理由。他们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继续教育环境、住宿条件的需求越来越高,向往家庭团聚的生活方式。居住区的建设迎合了这种需求,可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对稳定的住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导原则是为农民工提供低价住宿。安居乐业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留住员工的重要抓手。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和企业在员工招聘和培训上花费相当大的资金,但员工往往在培训后流失。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员工不够关心,不关心重新招聘、重用和支持。如果政府和企业能够重视员工的生活安置和聚集区的人性化管理,或许是留住员工,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途径之一。
2.住宿区为农民工提供娱乐和文体服务。
随着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义务教育的实施,高等教育的普及,农民工不再是低文化人群的体现。据抽样调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7.1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2.84%。可以预见,高职院校毕业生将成为企业员工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一代农民工生活在信息社会。他们从小就参与和感受各种娱乐和文体活动,对娱乐和文体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完善的娱乐和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是发展服务业的前提。充分利用娱乐和文体设施,大规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是建设农民工精神家园的主要措施。如果提供住房能留住农民工的身体,那么娱乐、文体活动等精神服务和享受就能留住农民工的心。如果一个人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企业中,哪里会出现用工荒?
在如何建设农民工精神家园方面,太仓团委大力推进农民工聚集区团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太仓经济开发区聚集区建立了完整的团组织,定期组织慰问演出和各种评比活动,不断丰富聚集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服务他们的实际需求,增强聚集区农民工对太仓和企业的认同感。团组织在稳定企业就业队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聚集区企业青年离职率从过去的5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40%以下。
3.住宿区为农民工提供知识和技术培训。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娱乐需求的逐步满足,农民工也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上了日程。根据调查,居民区的居民迫切需要教育设施。虽然居民文化水平提高了,但在知识和技术起决定性作用、更新更快的时代,他们也希望通过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由于平时闲暇时间不足,住宿区居民大多对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住宿区内或附近设立培训点,方便自己就近学习。他们还关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收费标准和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因此,住宿区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应用非常重要,地方高职院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住宿区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培训的任务。
聚集区如何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值得关注。熊健职业技术学院拟在太仓大聚集区设立培训站,负责该区域居民的知识技能培训,协助聚集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4.居住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标准化的社区管理。
规范的社区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治安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餐饮零售、邮电通讯、资金汇付和文化娱乐等服务,有效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基本需求。住宅区内的水、电、气、有线电视、电信、环卫等公共服务收费,按照向居民提供服务的收费标准下限收取。给予农民工当地居民的一切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生活诉求,可以促进农民工对当地习俗和企业产生认同感,促进他们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分享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农民工有家的感觉。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农民工离职率,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
5.住宿区降低了员工生活管理的成本。
聚集区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企业自建员工宿舍,免费提供生活服务的后勤服务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企业员工的生活管理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放在提高员工收入上,用“爱”和“钱”两方面来留人。一是社会为企业员工提供生活服务,免去了一次性投资自建生活设施的痛苦,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二是将有限的企业土地全部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可以使企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产生更大的效益,有效减轻企业发展的土地压力;第三,聚集区采用社会化管理,企业不需要单独成立生活管理机构,不需要为员工的生活问题分神,可以专心生产;第四,住宿区的管理属于规模化管理,配套设施齐全,单位管理成本低。企业只要给员工提供住宿补贴,就能解决员工的生活保障问题,投入产出比极高。当然,也有员工较多的企业自建员工宿舍,但与过去简单的单位宿舍有本质区别。它们的建设和运营也完全按照集聚区的模式进行,如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和太仓惠珍化纤有限公司
三。住宿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承担聚集区运营的专业管理公司利益至上的观念,限制了聚集区的功能发挥。
有一个问题。2005年苏州出台的一份文件指出了集聚区的建设方针:“各市、区要按照规定和程序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外来人口集聚区”,“集聚区的建设由区、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组织实施,以土地政策为原则,市场化运作。可以由政府投资,用人单位出资,民间资本建设,租用闲置厂房。可以看出,聚集区是以商业方式运作的,但是承包聚集区管理的公司对这些社会服务并不感兴趣,导致很多硬件设施很好的服务设施被关闭或者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限制了聚集区的功能发挥。
解决方案。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出台聚集区的评估办法,负责在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设立经营机构、设立专业管理机构和派驻物业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强制使用各种服务设施,对充分使用各种服务设施进行奖励,对未充分使用的进行处罚。
2.居住区的房型和入住管理模式限制了居住区的功能。
有一个问题。现在小区建的住宿单元大多采用4人/间或6人/间的集中住宿模式。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入住后,人多,作息时间不同,相互干扰严重,而且大多不允许在宿舍做饭,导致很多员工不适应。尤其是已婚员工,带着老人孩子,待在这样的聚集区就更不方便了。这违背了为外籍员工建造安居乐业住宅的初衷。
解决方案。在设计聚集区的住宿单元时,要考虑多种房型,既要降低住房成本,又要考虑单身员工的需求;还要考虑已婚员工的需求。房间结构可分为单人间、小套房和套房。不同类型的员工要分类,尽量减少相互干扰。此外,在聚集区为员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增加员工的认同感,也是解决办法之一。
3.住宿区入住率低,限制了住宿区的功能发挥。
有一个问题。太仓市大型聚集区的入住率普遍不够,导致投入产出比低,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聚集区的管理公司不得不降低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来维持聚集区的运营,这将导致入住率低、管理和服务水平低、入住率更低的恶性循环。
解决办法:一是政府在集聚区运营初期出台补偿措施,同时加大与辖区内企业的联系,协助宣传工作;二是降低门槛和房屋租金;三是选址要靠近企业集中区域,方便员工上班,减少交通成本;四是拓宽租金支付渠道。笔者认为目前最好的措施是职工用住房公积金交房租。苏州是省内首个试行集体住房楼房租赁委托批量提取公积金的城市。此举在全国范围内好评如潮,必将成为集体住房区的一种交租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太仓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钟伟。无能为力者的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张子姮。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J].人口杂志,2005年。
[3]黄易。城市社会分层与居住隔离[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4]柯兰军,等.城市中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陈峰。住宿管理:农民工居住管理模式的选择[J].农村经济,2007年3月。
[6]黄耀智,陆琴,姜淑芬。苏州流动人口集中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调查及对策分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