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创新是什么?

大学生国家创新是什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大类。

1.创新培养计划是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学术)交流。

2.创业培训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团队中的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特定角色,通过编写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作、参与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采用以往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实验)的成果,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国创

一、“国家创新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国家创新计划”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得到创新科学研究或创业实践训练。同时,以计划实施为牵引,推动高校改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改变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探索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在与专家组多次讨论后,提出了计划实施的基本原则:一是参与计划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愿望,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自主创业有浓厚兴趣,并在自身兴趣的引导下完成项目实验或实践过程。二是独立实践。参加计划的学生要独立探索和实验,独立整合和利用资源进行项目研究和项目管理,培养想、做、做、说、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关注过程。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做到边做边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未知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规范项目的过程管理,淡化成果的功利性指标,忽略论文数量和获奖数量,容忍失败。

二、实施“国家创新计划”的进展

为有效推进计划实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2065 438+02]5号)等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成立专家工作组和规划合作组。2012年3月,教育部成立“国家创新计划”专家工作组。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研究,指导高校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工作方案,指导高校实施创新创业培训计划;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引导高校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2013年9月,为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创新计划”协作组,由各省推荐的专家组成。协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专家组指导各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促进各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交流。

二是发布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工作指南。专家组结合部分高校组织实施工作的经验,编写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工作手册(试行)》,帮助师生深入理解“国家创新计划”,为学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计划提供工作指导,引导参与高校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三是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为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加强高校间经验交流,搭建学生交流展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教育部和科技部每年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年会期间将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展示、大学生创业项目推介、优秀项目和论文评选、创新创业工作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2014第七届年会吸引了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的700余名师生,240个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参加了会议交流。

四是推动省级计划落实。在“国家创新计划”的指导下,一些省份还启动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推进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目前,已有29个省(市、区)开展了省级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上海、江苏、辽宁、湖南等省市还举办了区域创新年会或创新论坛。

五是推动建立高校本科生创新培养管理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高校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教务、科研、设备、财务、产业、学生工作、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将“国家创新计划”的日常管理纳入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将基于“国家创新计划”的学习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本科创新培养管理机制。如东南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章立制,协调全校相关部门的工作,对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实施统一严格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各学院(系)也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具体管理;已出台《东南大学大学生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实验项目实施细则》、《东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科研学分认定办法》等管理文件。2012年,中南大学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改为本科学院,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教育规划的组织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创新计划”参与高校积极整合本科生科研和培养资源,构建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突破学科专业界限,优化整合校园资源,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仿真实验室和仿真教学软件建设,促进科研实训资源共享。积极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资金、政策、场地和成果孵化支持。一些高校将“国家创新计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大连理工大学构建了个性化、双通道(课内和课外通道)、三结合(学研产结合、课内和校外结合)、四级(认知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实验)、多模式(课内多样性研究教学模式、课内多样性研究实验模式和课外多样性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创新教育实践。

随着“国家创新计划”的深入实施,计划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目前,* * *参与“国家创新计划”的中央部委所属高校117所,地方高校710所,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近8万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66765个,创业训练项目9118个,创业实践项目2942个,覆盖理、工、农、医、文、法等学科12个,投资近6543.84亿元,学生近22万人。

三、深入实施“国家创新计划”的思路和建议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更好创业就业,是今后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家创新计划”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实施“国家创新计划”,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部即将出台《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和资源,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要认真落实文件要求,强化政策和经费保障,以“国家创新计划”的实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做结合、科研与创新相结合,深入探索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是完善三级制,扩大学生参与范围。完善国家、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训练、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省级创新创业支撑平台。高校要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实践平台和导师队伍,为学生参与计划提供条件和指导,不断扩大学生参与计划的覆盖面。

第三,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质量控制。根据专家组制定的工作指南,规范项目的过程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对高校有计划的参与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计划参与的高校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等实施流程,提高计划实施质量和水平。

第四,注重科教结合,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为其创新创业提供支持。鼓励高校将科研训练融入教学过程,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推动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将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

五是推进产学合作,争取多方支持。与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基金,由企业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让学生从企业生产一线参与项目,产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推动社会组织、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高校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推荐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第六,加强工作交流,促进经验共享。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交流成功经验,推介优秀项目。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省内相关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经验,研讨* * *问题。支持类似省份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学术年会、创新创业研讨会、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交流会等平台,让参会高校和师生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努力通过深入实施“国家创新计划”,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