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人口素质研究论文
关于“人口素质”的内涵,早期的人口学家张春源在其著作《人口论教程》中表述为“人口素质是人们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此后,人口学家穆光宗认为,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口结构和组合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一般而言,较高的人口素质总是具有更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具有更强的社会功能和更积极的影响。可见,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域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客观条件和能力。从它的外延来说,有二要素和三要素。1988年,学者陈坚提出“二元”理论,认为“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构成。“三要素”理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素质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本文以“两要素”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身体素质差
1.人口预期寿命不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也相应提高(见表1)。但是,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www . 133229 . com 2004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人口高67.3岁,仅高出4.1岁;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63.5岁高出7.9岁。但比加拿大的79.8岁低8.4岁;比日本的81.8年低10.4年(见表2)。
表1?某些年份按性别分列的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年中国人口》。
表22000年和2004年一些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岁。
2.婴儿死亡率很高。1990以后,我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90为38‰,2000年为33‰,2004年为26‰。与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相比,中国在1990年为25.9‰,2000年为24.6‰,2004年为28.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004年比日本高23‰,比美国高19.3‰,比澳大利亚高21.4‰(见下页表3)。婴儿死亡率高将影响人口的预期寿命,并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的发展。
表3 2000年和2004年一些国家的婴儿死亡率:‰
3.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都很高。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约为15万,出生缺陷率约为12.98%。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0 ~ 30万出生缺陷儿。加上出生后表现出缺陷的儿童,先天缺陷儿童总数高达80万~ 65438+20万,约占每年出生总人口的4% ~ 6%。
4.残疾人比例不低。“在中国,20% ~ 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而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智商小于70的智障者约1% ~ 2%,轻中度智障者约500万~ 1.8万,白痴约1万~ 200万。【1】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比例越来越大。其中1987,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4.9%,残疾人口约5 164万人。到2006年,全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2]。
(二)科学文化素质低
1.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很少。1980期间,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5年,2000年达到7.6年(见表4),2007年增加到8.5年以上。而世界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美国为13.4年,韩国为12.3年,差异明显。
表4 2000年中国及部分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单位:年
同时,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同。“2005年,城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3年,比城镇人口低3年左右,甚至部分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到4年。”[3]
各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差异很大。2004年,东部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6年,中部为8.14年,西部为7.48年,最低。西部地区的粗文盲率也是最低的。
城乡和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不利于城镇化进程,也难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虽然与改革发展初期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提高。2000年“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65438+万人的各种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由1 422人增加到361165438,增加了154%;高中学历学生从8 039人增加到11 146人,增长39%。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从23344人增加到33961人,增长了45%。”[4]
然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2006年,中国的大学入学率达到23%,接近25.6%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超过30%,美国达到80%以上。
3.文盲率很高。与建国初期相比,虽然我国的毛文盲率和青壮年(15 ~ 45岁)文盲率在逐渐下降,但毛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仍然很高。中国的文盲人口为18 003万,2000年减少到8 507万。虽然文盲总数有所下降,但基数巨大,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目前发达国家文盲率在2%以下,欧洲国家在2.2%左右,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只有0.5%。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
当前,我国应把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人口政策的核心问题,逐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逐步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
1.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措施是预防,必须按照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进行干预。其中,一级预防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等。二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通过孕期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指治疗出生缺陷。通过实施健康行为干预、营养干预、疫苗干预、药物干预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推进早期人口教育,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婴幼儿时期不仅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奠基期,也是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奠基期。”[5]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开发大脑潜能为重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智力、增强体质、完善人格、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重点。通过组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活动,使婴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教育投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很小,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以进一步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2)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发展各类教育。继续做好“两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使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3)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因为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感召力和驱动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才的创新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