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毕业论文提纲

范文怡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收款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一项债权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项目。与货币资金和存货相比,它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很大,有时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资本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缺了血,就会“营养不良”或者“垂死挣扎”。现实中,很多企业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破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普遍大幅增加。如何减少应收账款过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盘活企业的营运资金,提高企业有限营运资金的利用率,增加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正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有些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工资与产品销售挂钩。所以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增加和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行销售商品,不关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否及时、完全收回,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沉淀,给企业经营造成沉重负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到了经营不下去的地步。

2.应收账款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很多企业都有大量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还是销售人员的义务?他们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无法追究应收账款损失的责任。

3.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管相当薄弱。应收账款没有辅助管理或者只有按账龄辅助管理。很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只是简单地将应收账款的金额按照账龄进行分类,通常并不辅助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没有定期盘点制度,长期不结账。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和资金的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的交付和记录可能出现错误,可以通过定期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经济往来中的未决事项进行对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结账,即使结账也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基础。他们只是口头承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在日后确定诉讼时间时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据。

4.行业没有按照风险程度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评估,也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体系,所以不知道逾期的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防止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不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能会导致忽视风险,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应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不能忽视良好的资金周转。

二、加强日常管理,降低应收账款的损失和风险。

(1)预先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余额,实行计划管理。

在各年的年度计划中,应明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并设定一个相对正的平均收款期,允许各年的平均收款期在该指标上下浮动,作为考核业绩的依据,设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实施弹性控制,在产品热销时收紧赊销规模;产品弱的时候,宽大为怀;钱紧的时候要严格。当赊销规模接近警戒线时,应坚决采取措施暂停赊销业务。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1.做好赊销对象的信用调查和监管工作。广泛收集客户信用状况信息,对拟赊销客户的资产、财务状况、经营能力、既往经营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其信用等级,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贵公司是一家在以往业务往来中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企业;合格客户是资产和财务状况一般,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有一定资产作为抵押,过去被催做业务后能结清货款的客户;资产和财务状况差,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资产抵押,过去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差的客户。信贷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评估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调整。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时序分析来评价客户的信用质量。获得分析结果后,关注或减少与信用差客户的授信行为,对接触多、金额大或风险高的客户加强监管。

2.根据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根据信用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确定销售政策。对资信差的客户,采用现金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良好的客户,不接受现金时采用承兑汇票,对资信好的客户,采用分期付款,但要明确期限和累计金额。企业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客户在信用期内提供担保,如果信用期到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信用期长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与有条件的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在信用期内,商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如果欠款不能偿还,企业有权收回货物,弥补部分经济损失。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实行“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每笔应收账款业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以利于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减少坏账损失。规定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业务科长等各级人员或授权人员的审批,有利于控制赊销限额。

4.加强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对与自己有经常性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平均催收周期来判断个人客户是否存在欠账问题。信贷经理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平均收款期限、收款占销售的比例和坏账损失率,编制账龄分析表,并根据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从而正确估计应收账款的价值,并据此调整信贷政策。

5.建立销售催收一条龙责任制。为了防止销售人员为了单方面完成销售任务而盲目销售,明确内部收回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的责任,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定严格的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金额作为销售部门和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笔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收回资金的过程负责。这样销售人员可以明确风险意识,加强回款流程。

(三)实行科学的合同管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现金收据外,所有供应业务应签订合同,主要供应业务应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合同要素要完整、具体,尤其是催收期限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用法律的武器,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充分发挥会计的基督教功能,协助收回应收账款。

企业财务部门应按赊销的客户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对赊销业务进行及时核算,定期统计每个客户的应收账款金额、账龄及变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价和调整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了解赊销的大致情况。对因质量、数量、合同纠纷等原因未处理的应收账款设立单独账户管理。企业会计部门应当定期向赊销客户发送对账单和催款单。对于逾期赊销的客户,主要是取得双方供销和会计经理确认签字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于逾期赊销的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要发放催款通知,及时催收欠款。

(5)实施积极的催收政策和风险转移机制。

对逾期未结清债务的信贷客户,企业应组织力量督促经销商加大催收力度,双方协商解决或借助权威第三方进行调解。必要时,由仲裁机关仲裁解决或提请司法机关判决。对一些无法收回的账款进行风险转移:可以转移资产的流动性,即把应收账款转换成流动性更强的资产。因为票据是文字单据,比应收账款有更强的债权性,票据到期前可以贴现给银行,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其转换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其次是转让对象,以其部分或全部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将全部应收账款出售给金融机构,使企业将应收账款回收中存在的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金融机构。

范文儿

应收账款是指赊销产品或劳务形成的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明显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的现状问题

据统计,由于我国企业间信用缺失,相互欠货构成债务链条的资金总额已达3000亿至4000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从众多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迫在眉睫,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定期分析和控制应收账款的运行情况,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问题的弊端分析

(一)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因为企业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了商品,开出了销售发票,但货款无法同步收回,销售已经建立。这种无货款入账的销售收入,必然导致无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销售税要缴纳,所得税要在年内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可以产生企业的流动资产来垫付股东的年度分红。由于上述对表面效益的追求,企业提前纳税,向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导致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二)夸大经营成果

因为我国企业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所以当期的赊销都计入当期收益。因此,企业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金流入能够如期实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 ~ 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坏账损失超过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大量企业应收账款的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三)加速了企业的现金外流

虽然赊销可以使企业产生更多的利润,但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大量采用赊销方式,必然导致应收账款风险的增加,同时也不会真正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反而会使企业不得不使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支付各种税费,从而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1.企业流转税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到现金。流转税是按销售额计算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形式缴纳。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建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2.所得税支出。应收账款产生利润,但不是以现金形式实现的,所得税必须以现金形式按时缴纳。

3.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会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四)影响企业的商业周期。

商业周期是从获得存货到出售存货并回收现金的时期。商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平均回款周期,商业周期是两者之和。由此可见,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存在延长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使大量营运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造成企业现金短缺,影响了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五)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错误概率。

面对众多的应收账款,企业很难及时发现会计差错,也无法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动态情况和对方企业的详细情况,导致责任不清。零散、丢失的应收账款、合同、承诺、审批手续等信息,可能使企业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应收账款总额中只能收回一部分,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收回的,因为信息不全而无法收回,直至最终形成企业资产损失。

三,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

(一)对应收账款实施跟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及时足额收回。这样,信用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前跟踪分析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重点关注赊销商品的实现情况。企业应当跟踪分析信用购买者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及时了解客户的现金持有量和调整程度是否能够满足现金的需要。要重点关注悬疑金额大、悬疑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欠款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要求这些客户提供担保,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问题。

一般来说,客户逾期时间越长,催收账款越困难,成为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高。企业必须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收回进度和变化情况。

通过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掌握以下信息:有多少客户在贴现期内付款;信用期内有多少客户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后付款;有多少应收账款逾期太久,可能成为坏账。

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开始延长或逾期账款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效率。对于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不能放松监管,防止出现新的欠款。

(三)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要做好应收账款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催收政策。

1.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的基本要求,通常以坏账预期损失率作为判断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严格,只对信誉好、坏账损失率低的用户授信,会降低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未必有利于扩大销售,甚至会降低销售额;另一方面,如果信用标准更宽,虽然会增加销售额,但也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为信用销售付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折扣期和现金折扣。

2.信用期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是为用户享受现金折扣规定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提前给予用户的优惠。提供更优惠的信用条件可以增加销售额,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负担。

3.催收政策是指企业在违反信用条件时采取的催收策略。比如,当企业的应收账款被客户拖欠或拒绝时,企业首先要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和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瑕疵,然后重新调查拖欠客户的信用等级,以便进一步了解。对恶意拖欠、信用质量差的客户,要从信用名单中剔除,不再赊销,并加紧催收债务,态度强硬。如果催收失败,公司可以联合其他经常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合作公司提起诉讼,以加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发函的基础上,会派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达成共识,妥善解决相互业务关系延续和增进中的欠款问题。企业在制定催收政策时,要将催收费用的增加与坏账损失的减少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和权衡。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把握宽严相济的界限,拟定合意的征收方案。如果企业采取更积极的催收政策,可能会降低应收账款成本和坏账损失,但会增加催收成本。如果采取较为被动的催收政策,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和坏账损失,但会降低催收成本。在制定催收政策时,要权衡增加催收成本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合理的信用政策应结合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催收政策,考虑三者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催收成本的影响。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中,公司有些方面做得不够细致,比如,对用户信用状况的分析,账龄分析表的编制。

1.做好基本记录。要了解用户的及时付款情况,基础记录包括企业向用户提供的信用情况、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时间、尚欠金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用户是否已超过信用限额。企业要检查用户提供的每笔赊销业务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查用户债务总额是否超过信用额度。

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到期债务的增减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联系用户,提醒其尽快支付。

4.分析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和平均回款周期。看流动性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以用这个指标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和不足,对照以前的实际、现在的计划、同行业来修正信用状况。

5.调查拒付的情况。调查应收账款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的信用政策是否应该改变。如果坏账的实际损失率大于或低于坏账的预期损失率,企业就要看看信贷标准是太严格还是太宽松,从而修改信贷标准。

6.准备账龄分析表。查看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可以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来监督其收回情况。基于此,我们可以知道还有多少债务处于信用期,我们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有多少债务已经超过信用期,计算逾期资金的百分比,估计有多少债务会造成坏账。如果大部分都逾期了,企业就要查看自己的信贷政策。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加强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控,按照内部牵制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

2.改进内部会计方法。根据不同的销售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来体现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3.建立严格的资金回笼制度,成立专门的催收机构,完善应收账款催收体系。

4.对营销网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内部审计。防止因管理不严导致资金挪用、贪污、对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5.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监控体系。根据赊销业务中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完善应收账款内控制度。努力形成一套规范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程序。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公司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目标。

总之,企业要做好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权衡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二是积极建立灵活有效的催收措施,及时收回账款;第三,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努力减少和防止坏账和坏账的产生。应收账款防范的质量取决于制度的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和领导的重视程度。诚然,无论企业采取多么严格的信贷政策,只要存在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遵循稳健性原则,提前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积极建立准备金制度弥补坏账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在期末提取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用于弥补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逾期未履行还款义务等原因造成的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实践经验表明,越是制度完善、管理良好、措施得当的企业,应收账款问题越少,应收账款风险越小,坏账损失越少;相反,问题越多,坏账损失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