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国外对中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评价与研究》之类的论文

摘要: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信念和看法,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不同的需求出发,通过判断某样东西是否有价值,价值的大小,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通过价值目标、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制约着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中国图书馆大学生分类号:G412文献识别码:A文号:×××××××× (2004) 01 0088 02 1。正确的价值观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处于青春期,尤其是大学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的重要阶段。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系统总结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人生的目的是解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生态度回答了人生的路怎么走的问题。人生的价值主要是指人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生意义的评价,是人作为特定的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是决定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因素。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利于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但是,人生观受到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关系和世界观的制约。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生时代拥有一定的知识,表现突出,最容易动摇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的任务和历史责任。第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根本总看法,是一个人对人生价值和社会认识的综合体现。世界观的形成不仅是一个认知问题,而且与个体的情感、意志、动机、理想、立场、态度和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在一个人认识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世界观,这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发展和升华,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认识。从人类的思维和认识来看,世界观主要包括知识、观点和信念。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认识的结果。知识是经验的初步总结和理论的规律性反映,可分为科学的和日常生活的,理解的和肤浅的。观点决定了人们使用知识的动机和方向,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推断,还包括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对知识的理解、评价和进一步掌握。观点可以是唯物的,也可以是唯心的,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等等。但是,社会需要的是正确的唯物主义的认知,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世界观。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来看,有五个阶段:朦胧阶段、观察阶段、探索阶段、定向阶段和矫正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从探索到定位的阶段。大学生正值壮年,身心发育成熟,精力旺盛,自我意识增强。同时,随着对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不断增长,他们形成了对整个社会的看法,这就是个人价值观的取向。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个体的整个态度体系和行为模式,甚至影响一生。但整体而言,“世界观”也是一个人对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价值认识和评价之后,从思想到行为的认识和抽象。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导致不同世界观的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也会影响他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第三,正确的价值观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价值目标,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能否自觉、持久的重要因素。作为大学生,他们往往设定了崇高的人生目标,他们的价值观成为自我意识的核心结构,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他的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持久的活动。然而,事实上,在当今“金钱”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已经失去了正确的价值目标,他们没有抱负和追求。农村学生把“跳出农场”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城市学生把追求享乐和财富作为学习的目标,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得过且过,甚至上了大学后变得厌学,没有意识到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价值观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有更深刻的影响。学习既有个人意义,也有社会意义。所以学生的学习可以是利己的,也可以是利他的。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价值观,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学习的社会意义有机结合起来,就会自觉勤奋地学习,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只是利己主义,他们可能会因为计较个人得失而承受不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滋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思想,把培养人际关系作为大学学习的主要任务,导致了所谓的拉关系、请客送礼、培养感情等不良习惯。这往往是缺乏正确的价值目标造成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后,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会被价值评价“过滤”。一切对个人有价值的东西都容易构成感知的对象。价值评估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范围、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大学生面临着走向社会、就业的问题,也开始追求学习内容的“实用价值”。他们会专心学习,掌握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即使不感兴趣。相反,他们不愿意学习他们所否定的作为价值评价的东西,更不愿意付诸实践。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结合人生观教育,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人生观和世界观。4.正确理解和实施价值观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考虑到大学生是带着一定的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一些观点和信念进入校园的。所以,只有认真深入地研究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才能决定用什么知识来武装学生,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政治观点和对社会责任义务、对社会的看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一般在17到24岁之间,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个体生理发育接近最终完成,个体心理处于形成期。这一时期不仅是其生理、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其认识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理想、事业、友情、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日益激烈,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也造成了他们在道德、理想、意志、气质、人格等方面的差异。只有研究这些差异,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