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健康教育小论文怎么写?
我市是全国较早推进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社区建设正朝着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方向发展,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沈阳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加大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1.社区规模和人员配置趋于合理化。目前全市共有1043个社区,平均规模1947户(全市5区640个,2280户);通过考试招聘社区工作者9092人,社区委员会选举委员3177人,社区干事5739人,专职秘书17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7.2%,平均年龄38岁;新社区出现后,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员培训,社区规章制度、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普遍得到重新健全和完善。
2.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通过各级财政出资、社会力量支持、星光计划和配套住房,社区公房总面积从三年前的不足5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4.3万平方米,人均面积从不足40平方米增加到348平方米(市内五区419平方米)。其中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占地20万平方米(平均203平方米);业主会馆和健康中心占地654.38+0.43万平方米,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社区基础设施滞后于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局面。
(二)以人为本,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
1.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市五个区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街道(镇)和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到148。去年,全国共有1000个社区服务网点,直接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近3万人。全市各类社区服务网点开展服务项目100余项。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搭建了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协助办理低保、推进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街道、社区不同层次的“扶贫超市”,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不同生活。
2.社区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实施“社区就业工程”,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两年来,通过社区就业项目安置了196万失业人员。开展了“社区绿化、庭院美化、廊道净化”等环境整治工程,在全市创建了一批“花园式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基本形成了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1.社区工作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沈卫发[1999]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沈卫办发[2002]33号)、《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市政府令[2002]65433号)
2.社区工作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社区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协商议事机构的社区工作新体制。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新型社区组织为基础、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
(3)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完善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与偏远社区、商圈与纯居住区的不同条件和需求,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造、调整和* * *享受等方式解决社区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对于新建社区,要鼓励和支持建设制度优化、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对于带动能力强的社区,要积极推动社区之间的“嫁接”和“重组”,促进资源的享受;对于老旧小区,要探索社区公共资源社会化运营的工作机制。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当首先向社会开放,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其他单位向社会开放。
2.我们应该拓宽服务领域。加快市、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集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居家养老工程,完善社会救助工程,扩大下岗再就业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做好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服务,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服务视野,让他们享受到社区发展的成果。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