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死了是什么感觉?
据说有一类人经历过“濒死体验”(简称NDE),即濒死体验,是指一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却意外康复的人所描述的对自己的死亡威胁的主观体验,以及那些处于潜在毁灭性情境中,预感自己即将死亡却侥幸逃脱的人。它和人的临终过程心理是一样的,是人临终时的精神活动。濒死体验是人遇到危险(如车祸、突发疾病等)时的一种反应。).感知和情感中有几个超常的基本感受,比如感受时间变化、生命回顾、超常的平和与喜悦,甚至是“对死亡的觉察”。每种感觉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同时出现,没有普遍性。由于年龄和文化的不同,个人的感受通常是不同的。在病人提供的某些情况下表现濒死体验,不应该是简单的无意识行为。同时,当人处于危险中时,无论神经是否受损,濒死体验都是可能的。通常,经历濒死体验的人处于缺血或缺氧或两者兼有的状态。“濒死体验”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有濒死体验的人,在临床感觉器官不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描述自己“看到”周围的东西。目前很少有人否认濒死体验的存在,即使是那些无神论者。“濒死体验”在各民族中都很普遍。早在两千年前,柏拉图就在他的著作《濒死体验》中记录了濒死体验的现象。中国古代史料中有大量记载,西方有意识记载后的例子也不少。1987,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位名叫查维·亚伊纳的24岁年轻工人不幸被一个装有机器的大箱子压死,成为昏迷中的“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雅伊娜突然醒来。虽然只是短短的10多分钟,但她向人们讲述了他在漫长的睡眠中的奇遇:“我又变成了一个孩子,在我死去的月经的带领下。她带我进入一个发光的隧道,它通向另一个世界。她对我说,‘你想让我找到的永恒的平静是你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得到的。’我用手捂住眼睛,但玛利亚月经轻轻地把我的手拉了回来。“超过10分钟后,aa久久不能入睡。无独有偶,美国一位死而复生的65岁商人也向抢救他的医生描述了他的“死亡”:“我记得我就像一片轻云,从我的身体逐渐升到天花板。医院的围墙,铁门,这一刻都挡不住我。我迅速飞出医院,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向虚幻的空间。然后我在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里以极快的速度前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我看到了一点光;这盏灯越来越亮。当我到达隧道的尽头时,光线变成了极其强烈的光源。我的心充满了喜悦和爱。我不再有焦虑、抑郁、痛苦和紧张。”有趣的是,一些名人也有过“濒死体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19岁时经历了一次“灵魂出窍”的经历。当时他正在意大利前线的救护队服役。1918年7月8日午夜,一枚弹片击中了海明威的双腿,使他身受重伤。事后,他告诉他的朋友盖伊·希科,“我感觉我的灵魂从我的身体里出来了,就像用丝绸手帕的一角把它从我的口袋里拉出来一样。”丝绸手帕四处飘着,最后回到老地方,进了口袋。“除了海明威,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坡,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认为:“人的灵魂藏在人的身体里,是身体的完美复制品,是由极轻的东西组成的。发光半透明,非常适合体外活动。当灵魂离开身体时,它几乎就像一场梦。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各地,来自不同的地区、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根据美国著名统计公司盖洛普公司的调查,估计仅在美国就有至少6.5438+03亿活着的成年人有过濒死经历,如果算上儿童,这个数字会更加可观。肯林博士等人的研究表明,大约35%的人在接近死亡时会有濒死体验。五阶段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Kenneth Reinger)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已被学术界认可的五个阶段:感到极度平静、安详和放松(占濒死者的五分之三)。感觉自己的意识甚至身体形象都脱离了身体,飘在半空中,能看到医生在我身体周围忙碌,仿佛与自己无关(占三分之一)。感觉进入了一个长长的黑洞,自动快速向前飞去。身体被拉扯挤压(占四分之一)的时候也感觉比较平静。一束光出现在黑洞的尽头。当走近这束光的时候,我觉得它给了我一份纯粹的爱。亲戚们(有些已经去世)出现在洞口迎接他们。他们都很高,色彩鲜艳,被光环笼罩着。此时,我人生中的重大经历,一幕幕在我眼前飞驰而过,大多是愉快的事件(占七分之一)。与那束光融为一体,突然觉得自己与宇宙融为一体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觉醒感、孤立感、时间停止感、太阳熄灭感、被外力控制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对“濒死体验”的探索结果深信不疑,尤其是那些关于“死亡试验”、“地狱调查”、“死而复生”的说法,更有一些科学家持反对态度。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认为,“濒死体验”的五个阶段纯属无稽之谈,无非是唐尼·达科(donnie darko)窒息导致的,是缺乏感觉导致的。原因观点A有科学家指出,人在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在死亡降临的那一刻,一般都是相似的——尤其是相信西方到处都有天堂的人,因此更有可能出现“濒死体验”,这是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观点B生物学家罗兰·西格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解释。他认为,当每个人都死去时,大脑会分泌过量的化学物质,其中一些会导致奇怪的幻觉。观点C有学者认为,既然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自然规律,那么死亡也会成为极端时期的本能反映。当人体判断难以存活时,就启动自己的安乐死本能,不再释放提神的感觉(比如疼痛)。并且释放一种类似海洛因的化学物质,让人乐得死去活来。幻觉的内容与人的经历和信仰有关。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有地狱天堂之类的第二个世界。因为这些人的幻觉没有未知的信息。就像做梦“北方人不梦见大象,南方人不梦见骆驼”。他的信息并没有超出他实际接触到的范围。比如一次濒死体验,讲述他遇到一个杀人的受害者,受害者说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最终破案后,肇事者是熟人。也就是说,他没有看到天堂或地狱里的受害者,只是他自己的幻觉。在科学界无法就Alpha 3达成一致的时候,一项名为Alpha 3的科学实验在日本东京悄然启动,为濒死体验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阿尔法3”项目由多家跨国公司赞助,共有16名志愿者参与实验。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瑞士,年龄从19到75岁不等。他们都是垂危的病人。正是经过近三个月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他们才被批准加入“阿尔法3”计划。“阿尔法3”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是,科学家在志愿者的头骨中植入电极,并与计算机连接,使计算机能在80公里范围内接收志愿者的脑电波,并在60秒内翻译成文字,显示在计算机终端的屏幕上。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和脑电波交流的技术,最强大的技术也不过是通过脑电波开关电灯而已。在“阿尔法3”项目实施的前两年,有四名志愿者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计算机没有收到他们的任何信息。科学家们没有气馁,对计算机程序做了进一步的修改,最终获得了成功。当时,一位名叫福迪的志愿者因病去世。三天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了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信息:“我是福迪,告诉你我很快乐,没有痛苦...没有痛苦...没有痛苦……”这些话重复了20多次,信息突然中断。这一结果极大地鼓舞了参与“阿尔法3”项目的科学家和志愿者,使实验更加有序。然而,从那以后,四名志愿者相继去世,但电脑却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一位23岁的白血病患者不幸离世,结果书房“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村庄”,因为第二天电脑就收到了她的信息:“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这里经常阳光明媚。”“很多人和我在一起,我很爱他们,我也会……”消息突然停了。参与“阿尔法3”项目的科学家都认为,这里传达的生命信息反馈结果大同小异,是“濒死体验”存在的有力证据。有鉴于此,“阿尔法3”计划将更进一步。有专家对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表示怀疑。争论还会继续。其他相关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死亡状态中被唤醒,并报告大量濒死体验。无论体验者来自什么文化,处于什么时代,信仰什么宗教,濒死体验的内容和影响都是非常相似的。有人质疑濒死体验的报道本质上是否是主观的个人体验,是否有客观可验证的依据可循?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肯尼斯说。肯尼斯·林博士回答道,“最客观可验证的数据是濒死体验中的出窍部分。人在体外会看到一些东西。这些事情可以由科学家来调查和验证。”近二十年来,大量关于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如《柳叶刀》和《濒死研究杂志》。而濒死体验的研究大多是回顾性的,而且只针对有这种体验的患者,而且科学家的调查和患者的实际体验往往有五到十年的差距,所以很多都可能影响到患者。针对这种情况,荷兰Rijnstate医院心血管中心的Pem。货车。Pim VanLommel博士及其同事对1988-1992期间成功抢救的334名26-92岁患者的濒死体验进行了跟踪研究。记录了这些患者的病情、使用的药物和当时采取的医疗措施的详细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采访并测试了这些患者,看他们是否对发病时的经历有记忆偏差,包括濒死经历。Lamaner博士的研究成果于2001年2月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上。这些患者一次或多次被宣布临床死亡,经及时心脏起搏、人工呼吸和药物治疗后恢复意识。其中,62人报告了濒死体验,包括不同程度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拥有快乐的积极情绪,灵魂离体,穿过一条隧道,与一束光交流,观察天堂的各种奇异颜色和场景,与死去的亲友见面,回顾自己的一生,了解生死界限。拉曼博士通过严格的对比分析和统计检验,发现濒死体验发生在患者处于没有脑电波和心电图的死亡状态时。而且濒死体验与药物作用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无关。濒死体验的深度与患者的病情无关。在经历了濒死体验后,大多数患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不再过分担心失去物质利益或害怕死亡。这段经历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或者说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记忆偏差。国内外研究表明,虽然不同个体所描述的濒死体验内容不同,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普遍性,具有广泛的超常内容。社会心理、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性格和倾向对濒死体验的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冯志英的研究表明,当男人比女人思考得更快时,他们会有更多的感受。未婚者比已婚者有更多超感官知觉和世界毁灭的经历;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越清晰的感受越多,受教育程度越低,越有体外体验、非尘世领域的生活体验、身体的陌生感和世界的不真实感;农民和失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慢或停顿感和身体感觉异常的经历,干部和工人有更多的突然觉醒感;相信鬼神和命运的人,往往会有扮演另一个人的感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咬尚且如此,已经接受死亡重返人间的人的心理变化是多么微妙啊!根据冯志英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报告,在81被试中,有47人在濒死体验前后出现了人格变化。濒死体验思维特别清晰的人,性格多变温顺;而“遇到”非尘世的人或灵魂、思想或行为不受意识控制而被评判的人,则是盲目乐观或急躁。“死而复生”之后,大多数人对当时的濒死体验记忆犹新,十几二十年后依然难以忘怀。但是关于濒死体验的机制有很多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但任何理论都必须能够解释当大脑不能正常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大脑是如何处理和储存濒死体验的。一个垂死的人描述: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躺在床上,只是一个空壳;另一个飘在空中,是自己的身影。死亡临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每个人死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感觉吗?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生死交界处微妙的感觉信息。这就是濒死体验。1892年,瑞士地址科学家海姆根据登山者的报告,首次对濒死体验进行了现象学描述。随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中国的濒死体验研究也已经开始。据率先将这一国外研究引入中国的天津安定医院院长冯志英介绍,濒死过程是面对死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需要较长时间,但濒死体验发生在猝死的关键时刻,持续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濒死体验大约有40种。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人在死亡的关键时刻没有恐惧,感到特别平静和愉快,有利于延长生命;相反,任何躁动、恐慌或濒死的悲痛都会迅速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加速死亡的到来。例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经历冯志英和同事从1976调查了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濒死体验。虽然只获得了81份有效调查数据,但确实是世界濒死体验研究史上收集的最大样本。据统计分析,这些幸存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弥留之际回望自己的一生,有近一半的人感觉自己的意识脱离了自己,自己的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身体,飘到了空中。我的身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躺在床上,只是一个空壳,另一部分是我的身体,比空气还轻,在空中摇摇晃晃,感觉极其舒服;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们正在通过一个隧道或隧道状的空间,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噪音和被拉扯或挤压的感觉;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经历过“遇见”不真实的人或灵魂的现象。这些人大多是已故的亲人或在世的熟人,似乎与他们重聚。唐山大地震时年仅23岁的刘姓女孩,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描述自己被救前的濒死体验,她说:我的思维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场景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闪过。小时候和朋友一起嬉笑打闹,恋爱时的喜悦,被工厂表彰时的喜悦...我强烈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她说,我会在轮椅上度过我的一生,但是每次回忆起那种感觉,我就知道我要好好活着!“我感觉自己在天花板上飞,飘飘欲仙,病床上躺着一具(我的)尸体。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它的脉搏和呼吸。”这是一个心理医生告诉同行的一个灵魂出窍的经历。“对此我真的很惊讶。”“我感觉自己的思维特别清晰,过去生活的一些场景像镜头一样在脑海里闪过。有小时候得奖的场景,也有结婚时激动的场景,就像对人生的‘全景回忆’。“那时候我不害怕,也不痛苦,也不想念亲人,就像失去了感情一样。”这是冯院长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中81例濒死体验的研究,41例讲述了类似的短期体验。例2一个名叫弗雷德的人。斯库恩·斯库恩马克的医生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被祝圣。在圣路加医院做心血管主任期间,他报告说,他的一个女病人在经历濒死体验时,出现了灵魂出窍。病人是盲人,但当他灵魂出窍时,他“看见”了房间里的十四个人。虽然她不能分辨颜色,但她在灵魂出窍时能“看见”物体,并能准确描述手术室里发生的事情。史酷比·梅克医生说,就好像女病人真的看到了一样:她的描述与事实完全一致(《生命的另一面:濒死体验探索》,伊夫林·埃尔塞瑟·瓦拉里诺,1997,89-90页)。在生命的另一边:探索濒死体验的名词Evelyn Elsa Esser Valarino,1997,p89-90)。例3是在M.B. Sabom,M.B .的书《死亡的记忆》(Sabom,M.b .,1982,Remembrance of Death,London,Corgi)中记载了一位年轻的美国女性,在接受脑动脉瘤切除手术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手术后,她幸运地活了过来,并报告说,当她去世时,她经历了。包括体外的经历,看到医生给她的各种工具和详细的操作流程。经证实,她看到的一切与当时的事实完全相符。可见,灵魂的出窍是一种可验证的客观存在,这为濒死体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4在她的另一本书《超越光明》中,雷蒙德·穆迪博士提到了一个九岁女孩的濒死体验。在她从阑尾切除术中获救后,她回忆道:“我听到他们说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发现自己飘在天花板上,往下看。从那里我可以看到一切。然后我走到楼道,看到我妈在哭。然后一位美丽的女士向我走来,想帮助我,因为她知道我很害怕。我们走过一条隧道。隧道又黑又长。我们走得很快。在隧道的尽头,有一盏明亮的灯。我感到非常高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R26AR26在研究了150名濒死体验者(从“临床死亡”中回来的人)的案例后,穆迪博士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的真相。虽然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与体验体验者的个人性格存在巨大差异,但需要肯定的是,这些人的“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不可忽视的相似之处——我大致总结为14。他们按感情的顺序排列:1。知死;2.体验快乐;3.奇怪的声音;5.灵魂出窍;6.语言限制;7.时间消失;8.感官敏感度;9.孤独无助;11.由他人陪伴;65438.+02.回望人生13。边界障碍14。生命归来时濒死体验最成功的实验。英国医生萨姆·帕尼亚(sam parnia)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灵魂”存在的人。他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如果病人死后“灵魂”可以漂浮,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医生正在抢救他的身体,天花板上的灯,那么如果在天花板下面放一块木板,木板上放一些小物件(只有山姆知道是什么物件,其他人不知道),那么“灵魂”应该可以看到这些小物件。如果病人能够获救,能够说出棋盘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么就可以分辨出“灵魂”是虚幻的想象,还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山姆研究了超过65,438+000名患者,发现其中7人能够说出他们的“灵魂”在醒来时看到了什么,尤其是棋盘上的小物体,这些都是对的。萨姆的实验很成功。萨姆的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用科学实验证明了“灵魂”的客观存在,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灵魂”是有一定大小的客观实体,可以漂浮,可以移动。它是人类生活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虚幻的想象。2001年6月20日,萨姆应邀在休斯敦莱斯大学做了题为“濒死体验:脑死亡的视角还是意识新科学的视角?”这份报告吸引了许多对生命研究感兴趣的人。萨姆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濒死体验”研究的背景,许多医生和科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在谈到意识(灵魂)与大脑的关系时,山姆介绍了不同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在神经网络中产生的,没有神经网络就没有意识;其他新观点如下:1)意识是由量子效应产生的;2)意识是由形式的振动效应引起的;3)意识独立于大脑而存在,就像电磁场可以独立存在一样;4)“精神”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萨姆还介绍了下一步的研究:英国将花费140000英镑对心脏骤停的“濒死体验”进行多学科研究;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将进行一项意识与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英国和美国也有其他研究。最后,萨姆展示了一段有“濒死体验”的人的典型对话视频,并回答了观众提出的问题。休斯敦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山姆的研究表示出极大兴趣,认为其对探索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与山姆合作研究这一生命新领域。【后记】山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灵魂”的客观存在。但在修炼领域,人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用这种方法确认了“灵魂”的客观存在,只是修炼领域称之为“申远”,是人在另一个空间存在的肉体。附:美国一个叫邓肯·麦兜的医生早在1907就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六个垂死的病人放在一张床上,床上有一个灵敏的测量装置,可以确认死者出生前后的体重。在确认患者死亡的那一刻,麦兜记录下了患者体重的变化。在第一个病人死亡的那一刻,麦兜记录病人体重减轻了21.3克,由此他认为这是灵魂的重量。因为灵魂离开了身体,体重减轻了。由此,灵魂可以脱离人体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