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乔代表论文
2.《关于屈原既定审美定义模式的异性思考》,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第1991期,13000字。
3.功能圈:禁锢与超越,杨乃乔,文献综述,第4期,1993+10月30日,6000字。
4.中华文化的血脉与屈原的祖先崇拜意识,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3第1期,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今文学研究》第6期,1993,第36-44页。
5.《神话的三种境界与中国神话的生成》,杨乃乔,《江西社会科学》第2期,1993,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今文学研究》第6期,1993,第29-40页。
6.中国舞蹈的起源──从语言符号阐释学看中国舞蹈审美形式的产生。杨乃乔,舞蹈艺术,第2期,1993,6000字。
7.舞蹈本体建构的反思,杨乃乔,《舞蹈》,第2期,1993,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与舞蹈研究》第6期,1993,第72-73页。
8.美的欺骗与虚假——对西方美学本体论的反思之一,杨乃乔,《文学评论》第35期,1993年9月4日,8000字。
9.一种游离于校园文化之外的文学思潮──学术文学杨乃乔,大学生,1993,8000字。
10,两种理论冲突表象的背后,杨乃乔,《文艺报》第45期,1993+01。
11,通俗艺术的低俗与波普艺术的人文精神,杨乃乔,东方论坛1994第65438期+0,7000字。
12,赛义德和他的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杨乃乔,《文学争鸣》第2期,1994,7000字;转载于《文艺报》第36期,1994。
13,儒家经典与中国古代文论形成的内在文化关系,杨乃乔,《南方论坛》第4期,1994,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14,神话的本体论反思──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审美形式矛盾的比较研究,杨乃乔,《社会科学前沿》,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15,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脉祖先的追寻,杨乃乔,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95,12000字。
16,中国八九十年代学院派诗歌,杨乃乔,《现代与传统》,第3期,1995,9000字。
17,《20世纪末的文化复古与两级贫困──文化转型期的世纪末当代情感反思》,杨乃乔,《河北学术期刊》第4期,1995,8000字。
18,儒家经典的学术与宗教立场及“经世致用”,杨乃乔,寻根,第5期,1995,7000字。
19,儒家经典与儒家诗学——从语言学角度解读经典文本中的主体“论证”,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1995,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20.道家诗学对六经经典文本的颠覆与解构。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第2期,1996,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21,《儒道与理性心灵——从儒道诗学的互补性透视“儒道疏离”的人格类型构成》(1)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第3期,1996,6000字。
22.《言意冲突中的儒道文学学术文化背景》杨乃乔,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11000字。
23.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后殖民现象与理论失语,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96,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理论。
24.偏见与误读──文学诠释学的哲学思考,杨乃乔,《文艺论》第4期,1996;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理论》;转载于东方系列第2期,1996。
25.“经”与“道”:两种诗学本体论的矛盾与冲突──魏晋前期学术语境描述杨乃乔,《学术季刊》1996第4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26.经学中心主义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解构策略在东方语境中的使命。杨乃乔,东方系列,第4期,14000字。
27.王弼的解释学思想与经学形而上学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人格构成,杨乃乔,《浙江学刊》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28.视域融合与意义放弃──中国古典诗学对经学形而上学的破坏性误读。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 165438+十月冬卷,18000字。
29.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独创性:评《单纯的文学》与《模糊的文学》,杨乃乔,新闻出版报,第1996期,第144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
30.儒、道、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性透视“为儒为道”的人格类型构成(二)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第6期,1996,6000字。
31,互补与融合——论刘勰文论体系的人格类型构成,杨乃乔,学报,第1期,11000字。
32.批评的中心是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形而上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自觉阐释景观。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33.《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杨乃乔,《文艺研究》第3期,1997,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今文学研究。
34.魏晋隐逸精神与隐逸文学的原型杨乃乔《美学与文艺研究》第三集1997,12000字。
35.在后现代艺术景观中追求奉献&话剧《帕维尔·柯察金,杨乃乔》的再演出备忘录,信息市场报文化副刊1998 1.9。
36.在《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基础上,杨乃乔《文学论辩》1998 1,第8000期;转载于《世纪论语·文学论争文选》,何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507-513页。
37.后现代性、后殖民主义与民族性--世纪之交,艺术创作与批评应追求一种比较的视角。杨乃乔,东方系列1998第65438号+0,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与舞蹈研究》第8期,1998,第66-76页。
38.西方的后民族主义与东方的民族主义--论世纪之交的艺术话语权之争。杨乃乔,民族艺术,第1998号,第1号,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理论》。
39.崛起的比较艺术,杨乃乔,《文艺研究》第2期,1998,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第7期,1998,第27-30页。
40.玄学误读的暴力文化与儒家诗教的崩溃。杨乃乔,文学争鸣,第2期,1998,13000字。
41、“立言”与“立意”:从儒家经典透视儒道诗学的冲突与互补,杨乃乔,人文学报,第3期,128-136,165438+
42.儒家经典与儒家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第4期,1998,相当于中文的16000字。
43.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退却──在疯狂与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术文学(上)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第4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44.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退却──在疯狂与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术文学(下)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第5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45.德里达诗学理论解构的终极目标──论西方诗学文化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杨乃乔,社科战线,1999,第1期,第120-132页,附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理论》。
46.《诗言志》:一个关于隐喻的诗学命题,杨乃乔,浙江学术期刊199第1期,第146-151页,13000字。
47.论儒家诗学的日本情结,杨乃乔,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120-125,13000字。
48.西方诗歌本体论对日本风格的隐喻。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第1期,第62-73页,14000字。
49.“诗言志”与批评的话语权力──论儒家诗学对经学承诺的隐喻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9。1,第93-103页,附12000字。
50.是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论殖民主义的文学批评与东方主义的兴起,杨乃乔,《人文》杂志,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理论》。
51,《人,诗意地栖居何处——写在博士后报告和比较诗学方法论思考之前》,杨乃乔,《东方丛书》第2期,15000字。
52.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解决,杨乃乔,《论中国文化》,商务印书馆,1999,第2辑,第459-465页,8000字。
53、《知识分子的选择》杨乃乔,《21世纪》1999第4期,第38-41页,同7000字。
54.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杨乃乔,《文学前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2000年,第253-258页,5000字。
55.世纪之交的反思:再论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杨乃乔,《文学理论杂志》,第1辑,第313-341页,20000字。
56.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上)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7-86页,13000字。
57.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下)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76-83页,13000字。
58.钱钟书的生存境界与人格力量,杨乃乔,《文学争鸣》,2000年第3期,第74-75页,5000字。
59.秀才:秀才,公务员,隐居,书画。杨乃乔,《人文中国(香港)学刊》第4期,中华书局(香港),2000年,第49-108页,33000字。
60.从文学与文化的张力透视人的选择与竞争。杨乃乔,《中外文化与文学理论》,2000年第7期,第130-135页,6000字。
61,诗人与思想家:一个漂泊海外的中国诗人及其中国现代诗歌写作(上)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第2期,81-85页,12000字。
62.诗人与思想家:一个漂泊海外的中国诗人及其中国现代诗歌写作(下)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第3期,84-88页,12000字。
63.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国诗人及其现代汉语诗歌创作。杨乃乔,人文杂志,第10期(马来西亚出版),第118-138页,24000字。
64.批评的职业化与话语的职业化意识――论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出路。杨乃乔,文学争鸣,第2期,2001,14000字。
65.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倾向与比较文学本科体系,杨乃乔,中国读书报,2006年7月4日,5438+0,4000字。
66.《后殖民批评及其在世界上的宗教背景》,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6 54 38+0 7 654 38+08,4000字。
67.《论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宗教背景》,杨乃乔,《人文》杂志,第5期,2001,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理论》。
68.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批评的谱系溯源,杨乃乔,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4.4万字。
69.比较文学是本体论,不是方法论。杨乃乔,文艺报,2001,第161期,10月30日,4000字。
70.评《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杨乃乔,《人文与中国》(香港),第8期,中华书局(香港),2006年9月5438+0,5000字。
71,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认同与女性主义批评,杨乃乔,《开放与传播》特刊,2002年5月,8000字。
72.解构解释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的诗学及其解构诠释学。杨乃乔,《中国诗歌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第287-312页,3万字。
73.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学分析及五个相关学科的界定。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68-81页,2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2003年第2期,第111-124页;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1期。
74.劣译: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杨乃乔等,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0日。
75.所指和所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和德里达之间--论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终极意义。杨乃乔,人文学报,2003年第4期,第94-103页,13000字。
76.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比较视野与承诺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5-75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2003年第12期,第96-106页。
77.儒家经典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杨乃乔,《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第151-152页,7000字。
78.智者与愚者的对话,杨乃乔,《蓦然回首——世纪印象:中国文化百人论》,朱静主编,华凌出版社,2004年,第150-162页,1000字。
79.加强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学科本体论意识及其重要性--兼论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非方法论。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先标、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40-143卷,3000字。
80.《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杨乃乔主编,《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先标、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第1卷,第482-500页,16000字。
81,比较文学系整体教学改革,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先标、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第一卷,第501-510页,12000字。
82.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叙事》(一)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8日,4000字。
83.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叙事》(下)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22日,4000字。
84.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学分析及五个相关学科概念的边界杨乃乔,《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唐剑青主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5月,第486-504页,10000字。
85.《论“诗学”的意义与误读》,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8日,4000字。
86.「博士生导师」制度对青年人才有利吗?杨乃乔,《光明日报》,2004年2月22日,3000字。
87.图像与叙事:论各种叙事与知识分子的小叙述者身份。杨乃乔,文学争鸣,第65438期+0,29-41,23000字;《文艺报》2005年3月版第二版《理论与争鸣·学术新观点》作了介绍,题为《观点远未取代语言成为时代文化的一种表象》);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第79-80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2005年第5期,PP . 13-25;转载于《20世纪文学批评文选:2005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转载于《新世纪文艺前沿的思考》,张为民、朱静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转载于陈晓明李阳主编《北大年选集》2005年理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8-402页。
88.论中西学术语境中误读比较诗学的可能性。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24-39页,附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2005年第6期,第50-60页。
89.论中国诗歌文化传统的写意语境--从语言学角度为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提供一个语境。杨乃乔,《中国人的危机》,朱静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261-286页,有18000字。
90、《比较文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杨乃乔,光明日报,2005,10,19,3000字。
91,厚在素净在,杨乃乔,文学争鸣,第1期,150-152,4000字。
92.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究的必然现象,杨乃乔,《求是学刊》,2006年第2期,第106-109页,4000字。
93.全球化时代的语际批评家和语际理论家——谁来评判刘若愚和他阅读的比较文学书籍?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1-16页,8000字。
94.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与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文学争鸣》2006年第2期,第31-41页,附1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理论》;转载于《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闫少当、陈思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8-424页。
95.《论中西学术语境中误读“诗学”与“诗学”的原因》,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106-11页,附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第11期,第83-87页,2006年。
96.从文学理论到比较诗学——论《向峰杨乃乔、秦兰君文集》六卷的学术视野趋同,《沈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2卷第3期,257-261,10000字。
97.巴尔登斯贝格《比较文学:名称与本质》,杨乃乔、钟厚涛主编,《中外比较文学指南》,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6-286页,13000字。
98.韦勒克著《比较文学的名称和本质》,杨乃乔、钟厚涛译,《中外比较文学指南》,乐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7-366页,13000字。
99.《比较诗学视野中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及其他》,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第104-113期,16000字;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2007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第147-148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2007年第6期,第66-74页;转载于《比较文学研究》,光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00,“今天的艺术是什么?美在哪里?书面谈话,复旦青年,复旦大学团委主办,复旦青年报出版,2007年4月18,11版,2000字。
101,比较诗学的阐释态度:互文性与交集理论,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31-33页,5000字。
102,《追随维克多·塞格伦的脚步》,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4日,3000字。
103,《毁灭:城市雕塑及其内部空间外翻的视觉冲击文化》,杨乃乔,《美丽与时代》,第314期,24-26期,2007年6月,8000字。
104,比较诗学研究的困境及其战略突破,杨乃乔、钟厚涛,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3000字。
105,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杨乃乔,人民日报,2007年8月16,2000字。
106,西方的汉字偏向与东方的汉字精神,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3000字。
107,后现代城市的栖居与反抗,杨乃乔,香港商报,2007年9月,16。
108,文学叙事与通俗经典——论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写作策略,杨乃乔,《学术月刊》,第12期,第105-113期,65438。转载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探讨》,杨一生、叶贤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124-142页。
109,《边界的危机与主体的死亡:比较文学划界中接受的比较诗学性质》,杨乃乔,人文学报,第1期,第119-122期,6000字。
110,两极对话:杨乃乔与方世聪杨乃乔与方世聪,中华儿女,著名画家,2008年第1期,第69-74页,3000字。
111,方世聪的油画精神及其对中国画家“去中国化”的反抗,杨乃乔,《中国少年儿童与著名画家》,第1期,2008年,第75-76页,3000字。
112,21世纪中国艺术批评跌入道德底线后的困惑与救赎,杨乃乔,《中国儿童与著名画家》,2008年第2期,第6-7页,3000字。
113,为艺术疯狂的人,杨乃乔,《陆机晚报》,2008年7月3日,3000字。
114,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与崛起于美国学术界的中国比较诗学研究群体,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67-76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与文学理论》,2009年第5期,第32-41页。
115、天真的纯粹与宁静的单纯:评江衡“后卡通”油画系列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面失忆,马钦忠主编,艺术家形象,上海林雪出版社,2008年,第28-33页,8000字。
116,《多元文化研究的“大同”视野与学术山寨文化的反抗》,杨乃乔,东方系列,第1期,2009年,第2-7页,7000字。
117,经学诠释学与唐代两种文学观念的矛盾,杨乃乔与李立勤,《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第86-95页,21000字;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
118,《红色记忆:从延安到国际绘画的中国军旅画家》杨乃乔,《美与时代》,2009年第9期,第20-23页,8000字。
119,第三文化空间: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命脉,杨乃乔,《文学争鸣》,第11期,43-50,10000字。
120,《中西学术文献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4-24页,23000字;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第1期,2010期。
121.比较文学概念的教学必须坚持学科的理论深度。杨乃乔,现代教授报教材周刊,第3版,2009年2月4日,2000字。
122,历史变迁与千年庆典:中华世纪坛建筑美学原理,杨乃乔,美与时代创意,第1号,第21-25号,8000字。
123,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精英培养计划,本专业全体教师制定,杨乃乔执笔,陈思和修订,《中国比较文学研究》,1号,11-23号,65438。
124,无政府主义时代的女性人体绘画与后波普艺术,杨乃乔,文学争鸣,2月下半月,2010,第103-107页,8000字。
125,从“干妈”到“剪四季”——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美学原理,杨乃乔,3月下半月,第2010期,《文学争鸣》,第4-12页,22000字。
126,《是技术解释学还是存在主义解释学——论中国解释学的主脉:儒家经典的解释学》,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第2期,2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