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和引用新闻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新闻调查报告和范文参考

导语:新闻,也称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的标题。下面是关于如何写新闻调查报告和范文参考。

如何撰写新闻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是研究工作的书面表达,是实施一项措施、项目、计划或发布一份文件的参考。好的研究报告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凭经验写出来的,而是在大量深入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往往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做出科学的决策。如何写好调研报告?笔者认为要从策划选题、制定方案、进行调研、撰写报告四个方面入手。

策划一个话题。主题是研究报告的灵魂。写研究报告首先要确定主题。对于给定主题的研究,需要破解主题。对于没有给定主题的研究,有必要选择一个主题。无论是选题还是选题,都需要把握主题。确定主题,一般应从六个方面把握:一是了解当前上级精神或重点,重点是讲话或会议精神。二是深入了解下属的现状或实际情况,掌握其想法或思路,重点是主要做法或思路。三是回顾与主题相关的事情的过去,找出事情的前因。第四是考虑未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五是找出事情的内在因素和内在条件。六是跳出圈子,把握事物的外在情况和联系。抓住以上六个方面,就能准确把握主题。

制定一个计划。研究计划是指导研究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只有制定好研究计划,研究工作才能具体有效地实施,为研究报告的起草提供依据。制定调研计划,需要写下调研的背景、时间、地点、方法、目标以及与调研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同时要拟定调研提纲,发放调查问卷,安排时间进度。制定研究计划的目的是准确、高效、高质量地获得想要的研究数据,为研究报告的起草做好充分准备。

进行研究。调研活动是调研工作的中心环节,分为调查和研究两部分。调查的方式很多,一般包括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该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资料收集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网络调查成为一种有效的调查方法。调研是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研究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调查所得内容中夸大、隐晦、偏离、不真实的部分,去伪存真,与事实取得联系。

起草一份报告。起草报告是研究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整个研究活动的书面表达。一般调查报告的结构为:实践特点、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实习特点一般是指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实际情况。问题分析是阐述“实践特点”的不足,对策建议是根据“问题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起草研究报告时,要以前期研究为依据,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标题的提炼,不宜过长或过短,要准确反映主题,体现研究的品位;二是语言要准确,观点要明确;第三,分析问题时,充分利用图表数据,使分析更合理,更有说服力。第四,报告要紧扣上级的发展战略、中央要求和时政精神;第五,与学术报告不同,研究报告要接地气,要质朴,要有可读性。

研究报告的撰写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大量的研究活动作为基础,还需要很好的基本功。基本功的练习需要有见识,有思想,安静。有知识就是要学习广泛的知识,包括时事政治、文学、自然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好的思维是研究工作的中心内容。只有好的思考,才能从调研活动获得的内容中去伪存真,剥离事实,进而从现状中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对策建议。安静是作者写好研究报告的精神品质,尤其是面对大量繁杂的工作时,能让人静下心来,整理材料,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从而酝酿出一篇优秀的研究论文。

新闻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受到公众依赖的程度,是在媒体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用于衡量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如果一个媒体长期、真实、客观、公正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就会使人民群众信任和依赖这个媒体。因此,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大众性的充分体现。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媒体运营的市场化使一些媒体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和竞争压力。一些媒体人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导致出现一些影响公信力的问题,比如利用稿件或版面谋取私利、各种有偿新闻、传播虚假广告等。媒体公信力是指在公众与媒体的互动关系中,媒体为赢得公众受众的信任和信赖所具备的各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总和。公信力不仅是新闻媒体生存的基础,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媒体在受众中的信任度、美誉度、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也影响着媒体品牌价值、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在当今社会,构建媒体公信力应该是媒体发展的自觉追求。因此,重视、维护和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于新闻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媒体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迅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新闻媒体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记者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目前中国有48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有几十万人。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众对新闻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1)假新闻时有发生。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传播真实的新闻信息是媒体获得公信力的基本前提。然而,近年来,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各类信息的传播和覆盖,拓宽了人们的新闻视野。但同时,对媒体的反向刺激是更快地找到新闻源,同时也刺激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关注“这一条”新闻。然后就是恶意竞争和过度竞争的问题。于是,虚假新闻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刻意制造的猎奇虚假新闻出现在各类媒体和网络上。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新闻的“卖点”,提高点击率,只要是“好看”和“吸引眼球”的,不管真假,一些网络新闻的醒目标题让人忍不住点击进入,但内容往往与标题文字无关。这只是标题的虚假,有的则是整个新闻都是神话,作者要么随意捏造,要么凭空想象。虚假新闻搭上了网络技术的“快车”,加快了其传播速度和范围。因为这些虚假新闻是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而刻意设计制造的,在传播中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在下一轮媒体炒作中虚假新闻的影响力往往更大。虚假新闻的危害显而易见,不仅严重损害了网络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也影响了新闻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一基本职能的履行。这些违背社会伦理的虚假新闻报道是导致媒体公信力失衡的原因之一。

(2)低俗媚俗新闻成为媒体的“新宠”。近年来,各级电视台纷纷开设民生新闻,聚焦“衣食住行,百姓所思所惑”,视角更加平民化,语言更加口语化。他们站在大众的立场,关注弱势群体,体验痞子,得到了群众的好评,观众对这些节目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都很高。然而,一些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效果,也追求所谓的“无人有我”的独家报道,热衷于捕捉非社会主流的细节,津津乐道一些与丑闻有关的新闻,甚至截取一些新闻的负面部分,无限呈现给观众,以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接受心态。久而久之,不仅会让观众恶心,还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

(3)关于“政绩工程”、“数字工程”、“形象工程”的报道充斥媒体。这分为两类。一种是这些所谓的工程确实名不副实的“政绩工程”、“数字工程”、“形象工程”,但是一些电视新闻节目整天围着领导转,盯着监督,没有合适的媒体立场,使得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假新闻泡沫。这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另一种是这些项目是真正的热门项目,但媒体工作者业务不扎实,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记者们要么在会上“听”新闻,拿着文件“接”新闻,要么等着通讯员来“报道”新闻,不报道民心工程和民心所向的联系和关系,而是写全是数字堆砌的新闻和脱离实际的“表面文章”。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分析我国媒体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中国独特的传媒体制要求媒体作为社会的“公器”,一方面负责政治宣传、引导舆论、整合社会,另一方面又是在传媒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当前不规范的媒体市场秩序下,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忽视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在2008年陕西“封口费”事件中,涉及H事件的媒体因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以经济利益为生存发展的出发点,为谋取私利而放弃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严重影响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

(2)记者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中国的记者队伍不断壮大,这给新闻事业带来了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些没有接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非新闻专业人士加入记者行列。他们缺乏对新闻采写规则的了解,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缺乏对媒体运作规范的理解。此外,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突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整体下降。此外,现行媒体招聘制度的弊端也是记者素质下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媒体实行记者招聘制,导致更多的“新闻打工仔”出现。他们没有媒体机构的正式编制,没有职称,甚至没有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他们的权益有时得不到适当的保护,日益增加的生存压力也影响了记者职业素质的提高。2008年,山西霍保干河矿难调查报告中指出,28名记者中只有两人(其中一人被调查为假记者)有正式记者证,其余都是业内所谓的“编外人员”或“记者”。

(3)媒体监督机制不健全。《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索取、接受或者借用金钱、物品、有价证券、信用卡等。以任何名义向受访者索取。在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时,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允许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然而,在这次“封口费”事件中,6家媒体机构获得了订阅费、宣传费、广告费和安全教育费。数额惊人。封口费事件暴露出的媒体腐败是一个缩影,用批评性报道换取广告费和发行量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

(D)法律中存在空白。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来规定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其他法律中的一些规范、规定和相关条款来约束记者的行为。所以有些记者在报道中喜欢钻法律的空子;受西方媒体新闻观念的影响,一些记者认为只要不违法,这就导致有偿报道或“有偿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要付费新闻继续存在,媒体的可信度就无从谈起。

第三,重塑媒体公信力,构建长效监督机制

(一)加强媒体监督,构建长效监督机制。

媒体的监督分为几个方面。第一,主管部门对媒体的监督。其次,媒体的监督。最后,人民对媒体的监督。

1。主管部门对媒体的监督。近年来,国家当局加强了对媒体的监督。例如,2005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整治工作的任务目标、责任分工、措施要求。此次专项广告活动的重点是: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治疗效果或者夸大功能的;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医疗广告夸大功能,宣传确保治愈;化妆品、美容服务广告夸大功能,进行虚假宣传。通过整改,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二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广告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商业欺诈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建设诚信广告行业,探索建立科学的广告监管机制。还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规范》。随着主管部门对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对提高媒体公信力起到决定性作用。

2。媒体对媒体的监督。级别越高,媒体的可信度越高,比如光明日报、央视。这些主流媒体应该加大对其他媒体的监管力度。朱镕基在与央视6月焦点访谈5438+0998+00工作人员的座谈中强调,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意义重大。通过舆论监督,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鼓舞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使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然,有些媒体不仅拒绝配合其他媒体的监督,还设置各种障碍进行抵制,甚至对采访和调查采取刁难和敌视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对党和人民负责,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既要痛恨虚假丑恶现象和腐朽行为,又要掌握说服人的政策;既要指出媒体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不仅要反映人民的疾苦,还要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主流媒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要有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以为我不会揭你的伤疤,你就不应该来烦我。只有媒体互相监督,所有媒体的公信力才能提高。

3。人民对媒体的监督。人民是水,媒体是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媒体消费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提高媒体公信力至关重要。人民对媒体的监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媒体主动寻求公众监督。为了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媒体积极寻求公众监督。如《台州日报》从社会上聘请了十几名道德监督员,要求他们定期和不定期对记者的言行以及报纸上是否存在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和不良广告进行点评;此外,泰州日报还从新华日报社和新华江苏分社聘请了多名退休的资深记者组成报评团队。《泰州日报》以“外界专家”的超然眼光,客观评价报纸,及时听取专家对提高报纸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泰州日报》的这一做法,搭建了报社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虽然这里的宣传不是很全面,但可以看出报主对大众的重视。如果这种做法能够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对于提高《泰州日报》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公众积极监督媒体。随着公众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公众应该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主动监督媒体。监督方式多样,可以向主流媒体反映,也可以向媒体主管部门反映。如果媒体侵犯了公众的合法权益,公众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对媒体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媒体公信力的提升。

(二)加强媒体自身建设,重塑媒体公信力。

媒体的自身建设不仅关系到媒体自身的生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建设。媒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1。强化政治素养和深入朴实的作风。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团结起着重要作用。媒体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与亿万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才能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媒体人要有深入浅出的风格。媒体人不仅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还要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要经常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人民群众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更贴近群众,重建媒体的公信力。

2。加强培训和学习。教育培训是媒体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媒体队伍专业素质最便捷的途径。主管部门要做好岗位技能培训。学员要珍惜机会,端正学风,认真学习纪律,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确保培训的最佳效果。每个媒体人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达到精深的水平,以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

3。加强制度建设。媒体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推动当前工作的同时,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要注重媒体长远发展的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媒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不仅在媒体上曝光,还要彻底清除出媒体队伍。媒体要坚持转变职能和作风,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重建媒体公信力。

总之,加强媒体监督和自身建设,就是加强媒体的他律和自律,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将全面提高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