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和盗梦空间

在《盗梦空间》的电影中,小理子是否最终回到现实的问题颇具争议。因为导演对结局的处理,即使是同一个人,前后也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答案。我的观点是小回归了现实,这将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为四个部分:无意识理论、梦理论、性本能理论和人格理论。其中,无意识理论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梦理论、性本能理论和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大类。意识是能被每个人认可的观念的集合;无意识潜伏在意识之下,是未知的。无意识可以分为:可以转化为意识的前意识,和因为深度抑郁而不能转化为意识的无意识(也叫潜意识)。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无意识才是人类行为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就像电影里说的,“一个想法一旦占据了大脑,就几乎不可能根除。

弗洛伊德解释说:“梦不是毫无根据、毫无意义和荒谬的;它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意识昏睡的一部分,而只是最初醒来的产物的一小部分。梦是完全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其实是梦者愿望的实现;可以看作是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一句话,“枕头里藏着发霉的梦,梦里住着摸不着的人。”

那么谁是萧笔下“遥不可及的梦中人”呢?毫无疑问,除了他死去的妻子外,还有他的两个孩子。能够撤诉,梦想回家,是他所有盗梦、植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经过梳理,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孩子在整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多达十一次。这是因为当小理子被迫离开家时,她想最后和她的孩子说再见,但孩子碰巧被她的祖母叫走了。孩子留给小的背影,成了小心中不可磨灭的“想法”。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孩子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幕中,小理子从来没有看到过孩子的脸。他能看到的只有孩子的背影和孩子逃跑的画面,因为那是小理子脑海中“不可磨灭的想法”,也就是弗洛伊德前面说的。“梦是梦者愿望的实现;可以看作是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几乎难以分辨。

但是最后一次,结束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理子清楚地看到了孩子的脸,这与过去不同,是小理子脑海中没有的场景。可以断定,小已经回到了现实。

当然,除了这个逻辑,还有其他解释可以证明小理子回归现实,比如用陀螺旋转的偏离角证明陀螺会停止;甚至有细心的网友在演员表中发现了两个孩子前后两个演员的细节,也就是说孩子长大了两岁,这与小出逃的时间吻合。

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除了以上,还有多重梦,做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映射产生的“防御”等等。可谓是一篇关于释梦的完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