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本故事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谈绘本故事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如下:

1借助绘本纠正他的行为。

儿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绘本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这类绘本的内容来拓展和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学习绘本中有趣知识的同时,发现自己行为习惯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素养,改善自己的错误行为。

比如在母鹅洗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绘本中主角的不良习惯展开教学,帮助孩子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首先,绘本里的母鹅有忘事的习惯,经常在做事的中途忘记要做什么,因为主角的这个特质,孩子们也很开心的爆笑。讲解完绘本,老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主角的错误行为。

并继续提问让孩子构思如何帮助鹅妈妈改掉这个坏习惯。孩子思考后可以回答更多的解决方法。这时候老师可以把绘本的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时光,以及以后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教绘本,不仅能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绘本中的教育意义和内容,还能帮助孩子照顾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在思考解题策略时,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矫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借助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的习惯

幼儿期的孩子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更愿意表达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孩子的这种发展特点,帮助孩子构建完善的语言系统,除了要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还要学会倾听别人表达的话。

比如在《有嘴的鹦鹉》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绘本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在别人表达自己的时候安静地听。首先,文章中的鹦鹉总是喜欢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嘴或者捣乱,打断别人的表达,一次两次,但是鹦鹉一直乐此不疲,渐渐的就没人愿意和鹦鹉做朋友了。

这时候老师可以暂时停止绘本的讲解,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想和鹦鹉做朋友?孩子可以简单回答,因为鹦鹉总是打断别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嘴是非常不礼貌的。不认真听别人说话也是不尊重。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这个绘本故事的含义。

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也能管好自己活跃的嘴巴,认真听老师同学说的话。可见绘本教学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深入挖掘隐藏在绘本故事中的教育信息,在讲解绘本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

帮助孩子感受绘本中隐藏的意义,让孩子逐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倾听他人表达的意识,促进儿童道德教育的提升和发展。

3借助绘本故事,改善饮食习惯

儿童在饮食偏好和选择上往往更倾向于自己喜欢的肉类和水果,对蔬菜缺乏相应的偏好。这种饮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显得肥胖或者身体不好,强迫孩子吃不喜欢的蔬菜也是不明智的。父母也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头疼。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绘本教学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