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生产力水平并不

分手吧。但这一切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历程相比,还是很短的。因此,不断研究和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些学习和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艰巨性和必然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些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那么,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哪些发展?以下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初步认识。

第一,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认识

第一,经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制约地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部分是发达国家经济。世界经济展的速度和规模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今天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全球经济,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各种类型的经济体,它不是也不可能完全由任何一个国家主导。然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家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机构的活动以及国际价格、利率、汇率等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同时,在50多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各种坎坷和曲折,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的特点。

其次是科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一般来说,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科技水平的主要代表。例如,95%以上的诺贝尔科学奖被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获得,80%以上的世界重大科研活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70%以上的世界科学论文和国际技术专利申请来自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70%。

最后是劳动者素质。在世界劳动者教育质量中处于较高位置。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劳动者的教育素质是世界上最高的。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以上。发达国家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高达5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8%;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国民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是3.6‰,发展中国家只有0.2‰左右。那么,战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总的来说,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1)外部原因。

第一,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影响。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因素,而是一个渗透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而全面的推动作用。随着以原子能和微电子技术的开发利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知识经济的到来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消费生活的刺激。

二战后,世界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科技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布上。据统计,1965-1987年,所有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从5%下降到3%,第二产业下降到35%,第三产业上升到61%。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已经达到7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高科技、信息化转变。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中信息产业占30%以上。说明信息技术产业已经超过美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部门。

其次,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国际流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从120的历史进程,是以垄断的发展为主导的。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从国家垄断到国际垄断的发展过程。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金融全球化是这种变化的集中表现。金融全球化是资本全球化的枢纽和杠杆。它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推进了一步。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拓展了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影响。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体,大多是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其经济活动是全球经济活动的核心。跨国公司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延伸了国际生产资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跨国流动。

(2)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强化了国家宏观调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

其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实行工会制度,建立高工资、高消费、高社保、高福利的制度。

最后,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伦理的研究。并不断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资本主义改革的实践,从而从理论高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应有如下认识。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不全面,不平衡。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多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发展得很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只会阻碍或促进生产力。因此,要正确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认为只要资本主义能发展生产力,就只有资本主义能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错误的,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生产力发展的万能法宝也是错误的。

第二,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断扩大。在科技发展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第三,注重经济伦理的研究,以反思当前的经济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第四,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活力的不断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将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继续发展并保持世界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第五,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在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仍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