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应遵循哪些原则?

“兼容”的含义是从兼容的目的来定义的。比如,配伍就是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根据辨证需要和药物特性,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以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某些功能,调整其偏向性,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色的药物发挥整体的综合作用;也是从强调药物联合应用要遵循一定原则的方面来定义的。比如,配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有规律、有系统的配合、搭配。

各种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解表药与止咳化痰药的配伍:肺与皮毛为表里关系,外邪侵入皮毛,必然影响肺气,导致气喘、咳嗽、痰多。止咳化痰类药物止咳化痰,可以改善肺功能,而肺气可以宣告正常,可以更好地通过“肺正百脉,精气转于皮毛”,增强皮毛的防御功能,有利于表证的缓解。所以解表药常与止咳化痰药配伍。

解表药与清热药的配伍:体现在辛凉解表药上。风热袭肺,或风寒郁滞,使热转郁于肺,则口渴咽痛,咳喘。因此,辛凉解表药应与清热药配伍,在“风邪内盛,辛凉以苦甘为治”的训练基础上,形成辛凉解表药。

解表药与补阳药的配伍:表虚感外感,邪气相争,气虚不能祛邪。因此,解表药常与补阳药配伍用于解表病,既能借助药势鼓起邪气,又能防止解表药祛邪伤正能量,从而解表,不影响气虚。

兼容的主要方法

用药的话,要根据战局的情况调兵遣将。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药物的选择、确定和安排,实际上是针对病因和部位症状的药物具体化,也是方剂尤其是四种药物的配伍方法。药方没有固定的公式,不是每一种意义上的大臣、助手、使节都必须有(每一方都要有君主药),每一种药也不只是在任何位置上。每个方子的药物数量,君、臣、佐是否齐全,要看疾病的大小,治疗要求,药物作用。正是因为每一种成分都不是完整的,君臣辅佐的配伍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种主要的配伍方法,并不包含在配伍原则中。

在君、臣、辅、使、七情研究中的应用

方药在方剂中的地位有君、臣、佐、使之分,药与药之间有互需、相吸、相乘、相邪之分。药理实验可以了解方剂中各药物的主次作用,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从而明确复方的配伍关系。比如在四逆汤的配伍规律研究中,发现附子虽然有强心作用,但作用并不强。与干姜配伍后,强心作用明显增强,附子的毒副作用也有所降低,说明四逆汤中附子为王,干姜为臣,两者之间存在联系。

配伍禁忌:在复方配伍中,应避免使用某些药物。神农本草经把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称为“互邪”和“对立”。据《舒本草》统计,《本经》有60种药物,反之有18种。历代对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是不一致的。金元时期总结为“十九畏”和“十八矛盾”,并编成歌曲。现在歌曲的内容列举如下。

(1)九怕:

硫磺怕砒霜,水银怕砒霜,瑞香狼毒怕立陶宛,巴豆怕牵牛花,丁香怕姜黄,川乌草乌怕犀角,牙硝怕三棱,官贵威怕石脂,人参怕五灵脂。

(二)十八反:

甘草。、大戟、海藻、芫花;附子、贝母、南瓜、半夏、白蔹和白芨;藜芦、沙参、丹参、玄参、阿莎丽和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简瑶》等书也有一些出入,但都不如《十八恶十九畏之歌》那样被广泛认可和流传。

《神农本草经序》指出“邪对立者不可用”,“若有毒,则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可同用”。自宋代以来,“相畏”的关系也被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相混淆。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提到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有着不同的含义。

“十九畏”“十八反”的一些药物与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用古方为证,证明有些药物仍可合用。比如感应丸里的巴豆和矮牵牛一起用;甘遂半夏汤与甘草并列。甘草、海藻玉壶汤同用。十香还魂丸将丁香和姜黄一起使用。大活螺吴丹与犀牛角等一起使用。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多。一些实验研究表明,甘草和甘遂的毒性主要取决于甘草的剂量配比。如果甘草的剂量等于或大于甘遂,则毒性更大。又如贝母半夏分别与附子配伍,毒性没有明显增强。但细辛和藜芦合用会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因为对“十九畏”和“十八般矛盾”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研究它们的机制,所以目前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一般来说,对于这类药物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和应用经验,还是要避免盲目合作。

2.妊娠用药禁忌症:有些药物有损伤胎儿、引起流产的副作用,应作为妊娠禁忌症。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药物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较强的药物,如巴豆、牵牛花、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包括疏经化瘀、行气破滞、辛热药,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不得使用所有违禁药物;慎用药物可根据孕妇病情使用。但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以防意外。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物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禁忌。古代文献中,常有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甲鱼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红:及蜂蜜变洋葱等记载。这说明某些食物不能和某些药物一起吃。此外,由于该病,所有不易消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寒、粘、腥等,都应根据需要避免食用。高烧患者也要忌油。

如果你想了解得更清楚更详细,建议你参考以下参考资料:

[1]王福。经方药理临床指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 999。

[2]高小山。中药配伍观[J].中国实验中药方剂杂志,1999,5 (6):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词典出版社,1999。

[4]袁志。对中医药跨世纪发展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0,41 (1): 5。

邱·。中医十治[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6]秦伯未。秦伯未医疗处方集[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杨继森。中药制剂设计[M]。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王一鸣罗国安。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研究方法及理论初探[J].中成药,1997,19 (8): 44。

[9],金,,彭国平. 265438+20世纪现代植物药深加工技术[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 (2): 65。

【10】于亚刚。中成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议[J].中成药,1993,15 (10): 39。

薛俨。中药复方的喷丸理论——兼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方法[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12]周军.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点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 (2): 67。

[13]罗国安,等.中药与中成药的现代化进程[J].中成药,2000,22 (1): 71。

[14]罗国安,等.中药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思路[J].中国中医杂志,1998-12- 28(第1177号)。

[15]李一奎。世纪中药药理学回顾[J].中成药,2000,22 (1): 59。

[16]陈建平,等.中药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实验方剂杂志,2000,6 (1): 1。

姜立。山茱萸汤治疗机理的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