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题为“从西方电影看中外文化差异”的论文

从发展来看,中国电影产业比西方电影产业晚起步几十年。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往往有一些不经意的幽默,不是刻意营造的,往往在不经意间让你对一个细节发笑。相比较而言,《无厘头》这部中国和香港电影界的奇迹,可以说从头到尾都让人开心,不仅体现在剧情设计上,还体现在人物塑造、环境布置、音乐配置上。在我浅薄的理解中,美国电影是幽默的,而香港电影只是“搞笑”和“搞笑”。我无法判断孰优孰劣。电影只是文化的一个缩影,不同的风格必然有其文化背景。此外,从影片的题材来看,艺术片、西部片、西部片的音乐剧、动画片也是一枝独秀,常常让人觉得:啊!原来电影可以这样!中国电影在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潜移默化的魅力和风格,在国际电影界的地位逐渐上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崛起。通过音乐和电影的对比,我们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接下来讨论中西文化的具体例子及其深层原因。在做这部分的时候,我们查阅了相关书籍,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1.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三面陆地,一面海洋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与世隔绝,从而保持了自身文化较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在大陆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中诞生的儒家伦理,教导人们重地而轻迁,安于贫穷而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悠久的传统中沉淀出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式,保守而缺乏开放意识;珍爱家园,崇尚清静主义;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墨守成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淡薄,时间意识和进取意识淡漠。所谓“山让人堵,水让人过”就是这个道理。“东方人没有西方人的忙碌感和竞争感。他们总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从不着急,时间观念淡漠。古希腊和罗马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都位于半岛上,面朝大海,海上交通发达,海上贸易繁荣,使得这些国家形成了一个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社会。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动荡多变的海洋,形成了其开放多变的文化性格,锻造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合作的民族精神,崇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创新,喜欢冒险,喜欢勇敢。2.伦理文化与功利文化:中国传统伦理的总取向是重义轻利。儒家思想作为主导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基本思想是“重义轻利”、“见利如流”、“以义制利”。它主张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身取义。泛道德主义的中国传统以道德解释一切,导致了人们甘于讲义、耻于讲利的价值取向,强调道德修养,忽视外在成就,从而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独立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丧失。人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理性和自然失去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科学探索的热情。道德与理性的分离使中国的传统趋于反理性,阻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发展。这是中国古代空谈、玄学盛行,科学衰落,商业不发达的深层原因。科学技术被视为奇巧,商人被贬为四人之末,也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难以投入使用,商业发展缓慢,国家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到了近代,它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对象。西方社会是个人本位的,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人权益的实现,认为它们是神圣的、与生俱来的、自然的。趋利避害是个体的本能,生存的目的是争取利益。在追求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用承担任何道德责任,可以不择手段。西方历史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构成了西方的主流价值取向,私有财产的神圣性成为社会永恒的信条。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驱动下,科学技术在西方特别受重视,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西方非常发达。在现实生活中,西方人表现出新奇、创新、实用的人格精神。科学观念和技术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形成人格的重要因素。这也导致了西方社会重视理性而忽视情感,长于讲道理而不讲感情,善于逻辑思维而忽视直觉感受。3.和谐文化与反抗文化:中国古代文化重人轻天,重道德轻知识。中国文化一直把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服从意识,寻求一种中庸和谐的处理方式。中国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也体现和培养了顺从、顺从、保守、不求上进的精神,安于现状,少有反抗意识和反抗勇气。所以也造成了一种谦虚谨慎,含蓄内敛的弱势文化性格。受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支配,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将自然与人区分开来并对立起来。自然只是人们认识、利用和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西方人充满了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尚武艺、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的思维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和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了直爽、豁达、刻板的文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