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德育论文

初中教师德育范文

就德育过程而言,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缺一不可。要使德育有效,既要注重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又要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于德育行为。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教师德育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1学校工作应该是“德育第一”、“教学第一”。“德育为先”要求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包含了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比如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和火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标志着中国成为文明古国。它们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制瓷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在近代化学史上,中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化学工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中国化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的成就保证了化学材料在我国原子弹研制中的地位。中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出与天然物质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体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积极成功的自我形象是人们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从字面上看,就是自己在潜意识中的形象。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活在群体里或者属于秩序。

有成功自我形象的人,往往在任务面前有一个模糊的成功愿景,会自发地调动学习或工作中的各种内在积极因素,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又一次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儿童正处于人生自我形象形成期,教师应注重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形象。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坚持“肯定成绩,适当鼓励,具体指导,分配任务(接近步骤的任务,即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这是培养学生成功自我形象的有效途径。

比如一个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做了四道题:第一道题是对的;第二个问题是对的,但只有第一部分是对的;第三题错了;第四题我不会。从这份作业来看,这个学生的成绩很差。教师在个别辅导中避免下劣结论,而是采取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老师说:“很好!你正确地做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步骤应该是这样的...你可以做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讨论第三个问题,好好想想...你有能力做这件事,所以你可以独立完成。第四个问题,老师会告诉你一些事情……”最后老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的问题,布置了几道题。这些问题包括可以够到的水果,踮起脚尖可以摘到的水果,可以跳起来的水果。因为辅导是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所以学生是在一种成功的、快乐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老师后,一般都会听从老师的安排。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没有气馁的语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和老师接触,总是很开心的,总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具体的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重视塑造学生的成功自我形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设成功情境,让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毅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成功的自我形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形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作者的论文旨在引起更多教师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管,很难教。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是一场斗智斗勇。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高一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了,但是新的“孩子”怎么样,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和小学六年学的不一样。所以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就是用情境转化心态,引导他们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转换?情境转化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在积极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初一更早成熟,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进行情境转化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我们班为例:

首先,营造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来挑战枯燥的生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在每一次班主任例会上说的话,也是毛校长在学期总结中说的话。也是每个班主任都熟知的一个道理:如果一个老师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和饭后找他们聊聊;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帮助解决;当他们有思想问题时,坐下来和他们谈心,耐心说服教育;另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我们大声欢呼,为他们加油;考前陪他们背* * * *,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配合。虽然我的声音会沙哑,脱皮,浪费了很多个人时间,但是师生感情加深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很快就用新奇和喜悦取代了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喜欢上了这个群体,并能为之努力。

其次,开发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系统,改变僵化的制度。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矫正。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很多老师会用通常的强制手段来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是这么多往往会适得其反,会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要多鼓励,少惩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积极做自己的作业甚至额外的作业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还有一点就是“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班规不应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多数,批评少数的教育”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的是,班规要在开学的时候制定,不要随意更改。有了班规,就要按章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来说,就能在初始阶段把握好常规工作,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就能积极稳定地向前发展。

再者,培养一批自信的学生挑战学习困难。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培养和建立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年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患上“拖后腿”和“跛脚”,甚至对学习产生严重的恐惧和厌学情绪。这时候提倡学生通过自我暗示来培养自信,是很有帮助的。元旦那天,我邀请了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到班上交流学习经验,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陈述对大一新生帮助很大,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要学会“自我安慰”,国外的自信教育也很重要。比如期末考试前每天放学,我总是带着学生喊出“自强不息,争当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嘲笑我,说我们班搞传销。其实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才是我想要追求的。因此,情境教育对新生和转班学生的教育作用很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和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我说的情境转换也是一种探索和探索。希望这个方法能给同学们带来很好的帮助和作用。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我觉得方法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会带来更好的方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问题,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怀着一颗无私奉献给学生的心,怀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老师的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种信念既是推动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一切。

陶行知先生说:“带着一颗心来,却不带半根草。”由此可见师爱有多重要!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学生什么都没有;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中,爱是师德的基础、本质、核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那么,在德育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学生的心理寄托,是学生的内心渴望。老师只要真心去爱,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温暖,也很容易打动学生。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产生情感的声音,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性,从而达到“爱师、信师、乐师”的境界,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我们知道班里有一些很乖的孩子,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在老师和学生眼里,都是尖子生。老师喜欢他们,同学们尊敬他们。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但我认为,如果不对这些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们将来是无法承受困难的。所以我会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的批评他们,让他们在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美。

爱能让好学生充满自信,不断提高,完善,积极向上;爱情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思想。所以,老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第二,用无私的爱去影响和关爱贫困学生。

在德育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袒资优生、歧视差生的现象。“种而不修是歪的,教而不育是穷的,教而无方是无用的。”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中,爱应该是无私的!

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差生”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他们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还很照顾,始终感性,理性,执着。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才不再是“老大难”问题。

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感情,不是靠强制培养出来的,更不是靠诱导培养出来的。只要我们像爱好学生一样爱差生,给差生更多的关爱,我们也可以让差生看到他们的成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成功的骄傲和自信,我们就能成功地感化他们的心灵,真正转化差生。

第三,宽严相济,彰显真爱

宽严相济是矛盾的统一。宽容是另一种严格。这里所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严格要求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地接受真理,承认并改正缺点和错误。老师要对差生严格,对优等生严格。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能仅仅用严厉批评、给家长打电话、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制服那些拒不改过的学生,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用宽容的爱去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在爱的力量下变得更加聪明,不断进步。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师爱的体现。所谓“爱别人的人永远爱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永远尊重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是学生的特权,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能用“严中有爱,严中有爱”来对待他们;严格适度,好好爱,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第四,互相照顾,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曾说:“不能识别别人的情绪是情商的一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用“互相关爱”的方法,达到“以爱换爱”的目的。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重视感情。教师在一言一行中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这样,师生双方都能在情感上被唤起,无疑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老师用“互相关爱”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中,教师只有懂得爱学生,才会有巨大的热情去热爱事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关怀性的工作,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也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怀着一颗无私奉献给学生的心和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教师的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种信念既是推动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教师应该时刻牢记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