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法律意识1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 * *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有效实施基于全体公民的高度法律意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对策

什么是法律意识?人们的法律观和法律感受的总和,包括对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对某种行为合法性的评价,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和法律观念。1是现代法制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我国普法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学校法制教育的持续开展,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得到普遍提高,用法、守法、守法行为也显著增加。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很多调查表明,走法律途径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1,法律基础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水平低。

目前,在我国,除法学专业外的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法制和法制建设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性认识。然而,由于涉及的法律知识有限,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法律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感性层面,而无法上升到理性层面。

2,知行脱节,比守法用法轻。

在我国,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很多学校还开设了法律内容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课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他们知道法律却不遵守法律。当遇到矛盾或问题时,他们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动,有时甚至是违法的行动,因为他们过热而失去理智,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

你在哪里?象牙塔?有些学生的生活并不像社会想象的那样平静祥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呈明显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在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2002年的?熊伤事件?到达?马加爵?案例,然后到2010?李刚?案例和?姚嘉欣?案,使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些背后的深层原因更值得关注和深入思考。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1)学校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大多只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给学生进行简单的基础教育,更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他们缺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另外,因为很多老师多是法学的?半路出家?缺乏系统和专业的知识,对学生的教育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2)家庭原因。家庭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对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习惯于依靠群众运动来解决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家长往往只重视智育,忽视健康人格教育,尤其是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无法健康、均衡地发展和成长。

(3)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天人合一、不与他人和世界斗争的传统文化观念在社会观念中依然存在,影响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强化。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成就与不足并存,法律空白、法律体系内部的摩擦与冲突、法律规范缺乏可行性、司法干预和司法腐败频发,使人们对法律效力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英格尔斯曾说:现代制度和组织原则再完善,如果没有其运行的社会基础和赋予其现实生活的当下心理基础,也会成为一堆废纸或导致畸形发展。?1

(1)优化社会法制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外部条件。社会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树立法律权威,使公民在知识和情感上对法律产生信仰和依赖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守法,公正司法,发挥表率作用,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众媒体的报道应该始终坚持客观性。公平、及时、准确的原则,并能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去积极建设?依法治校?的氛围,对学生的管理要始终坚持平等,一切程序都要公开、公平、公正,而法律的实践会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中的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改进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塑造大学生法律意识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违法行为。

(3)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家庭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正面教育大学生,用自己的榜样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用法律观念和意识教育孩子。

总之,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有效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资料:

刘。论法律意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49

[2](美)英格斯。走向现代化[C]。世纪档案馆-65,438+000份文件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北京:中国文学史出版社,1996.435。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得天独厚,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任。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肩负着祖国未来现代化的任务。但是,由于大多数人从小上学,与社会接触很少,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和家长只注重成绩,忽视素质教育,缺乏法律知识,导致一些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校,但很多人对法律一无所知,有的甚至是无知。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主导培养和快速提升,是他们在社会现代化和塑造过程中的参与。现代人才?不可推卸的责任。

1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作用

健全的法律意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上。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课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多法律知识。因此,发挥法律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尤为重要。

1.1理解宪法内容,树立宪法权威。

让学生明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最高地位。国家权力必须来自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公民的义务也必须来自宪法和法律的设定。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他人履行法定范围以外的义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等一切重要领域确立宪法的至高无上地位。

1.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要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通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来求同存异,这样学生的知识会更扎实更深入。

1.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既要联系社会实际,又要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比如,在模拟庭审中,法官、律师、当事人、法警、书记员、旁观者等角色都由学生扮演,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察法庭威严、尊重法官、诉讼程序等实用知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从多种方案中识别、选择、产生最佳方案,使课堂上的案例分析更加深入、实用,实现大学生在实践中学法、在场景中体验法、在现实中知法用法的积极效果[1]。

2.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

2.1给学生创造一个遵纪守法的环境。

高等学校应该坚持的原则?依法治校?一开始就要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所有规章制度都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精神,特别是在学生普遍关心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奖励、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选拔等问题上,学校必须按规定办事,不分个人,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2]。

2.2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高校要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法律信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增长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点、强化法律观念,从而提高法律意识,在大学校园内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此外,灵活多样的校园法律文化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和兴趣。比如组织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律演讲、辩论和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的同时提高对法律的认识;组织学生观看法制节目,通过观看典型案例,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3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成熟但尚未成熟。他们情绪化,心理波动大,容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渴望走向社会,而不是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但社会是复杂的。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3]。

面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一是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新生心理测试,建立并科学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二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通过适当的方式减轻心理负担,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悲剧的发生;再次,通过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和矫治,经常关心,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4 .加强大学生劳动权益自我保护教育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做兼职,这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其次可以得到一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然而,社会上一些非法中介和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急于做兼职、缺乏社会经验、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特点,骗取大学生钱财,甚至对大学生造成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一方面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找工作前认真学习劳动法、民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市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多做?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维权?讲座,通过讲座,使大学生了解法律,知道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应该享有什么样的劳动权利,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什么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为将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好准备[4]。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内容。因此,高校应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

[1]黄。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 2007,27 (11)。

[2]于艳萍。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与职业[J] 2007(30)。

[3]赵岩。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思考法制与社会[J] 2007(01)。

[4]杨一清。论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思想政治研究[J] 20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