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地理论文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它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损失严重。中国最常见的灾害是洪水、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这些灾害占总损失的80%到90%。1949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100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受灾人口2亿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查阅书籍和网页,对防灾减灾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在书籍和网页上搜集的资料: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严重的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关键是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燃烧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在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海平面上升,人类生存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和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产业布局,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为了提高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研究、监测、预测和预警的水平。目前,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的科学水平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预警信息传输仍然是农村、山区和海岛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发展先进的天基、天基、海基和地基探测技术和地球系统预测模型系统,收集大气、海洋、陆面、冰雪、植被等演化信息。通过对地球系统各圈层的实时监测,提高和完善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预报能力。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级地震。昔日的秀美河山,今日已成废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地震灾难,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到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逃生技巧来保卫自己的安全。下面是避灾自救的口诀:大地震来了,有预警,地面震颤,虽然只有几十秒,但做出判断最重要。高楼拆了,电梯就不能坐了。万一停电,欲速则不达。平房很讲究减震。是跑是留,可以因地制宜,错过时机。次生灾害危害很大,需要尽量预防。供电气体是隐患,地震时要及时合上刹车。强震时很难站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就近躲避最明显。床和桌子下面有一个小房间,躺着很安全。地震时容易发生火灾,躺在地上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逆势爬行。地震时开车太可怕了。如果你感觉到地震,迅速停止,并到达现场躲避。千万不要在高桥下车。地震后不要跑回家,余震在所难免,如果赶上强余震,就受不了了。希望大家在学习了解了这些防灾救灾的知识后,能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