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我一篇经济管理的毕业论文吗?题目是学习xxxx带来的启发。题目必须是5000字的专业课。谢谢你。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启示

刚刚看到《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不禁疑惑:我们经济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其实就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之后,随着对它的逐步学习,我们发现了开设这门课的意义——我们应该能够区分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性和危害性,然后结合中国国情将有用的部分用于经济建设。

我真的很庆幸能接触到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相信以后会带给我更多的启示和感悟。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把我带入这个领域。同时我觉得老师在给我们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穿插了时事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无疑让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容易理解。希望老师能多发扬这方面的东西。

我认为学习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这为我们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经济意识,还能帮助我们做决定。对我来说,另一个变化是我们不再过分依赖书籍。书本上的理论和规律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导,旨在培养我们的思维。所以要结合实际思考经济行为。

在忽略社会制度不同的前提下,我们拓宽了思路,从接触一种经济思想到吸取其精华,这也为我们以后的经济研究提供了参考。

微观经济学已经证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完善。通过价格机制,那些看不见的手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合理的地方。微观经济学主要围绕一个真理,MC=MR,这是生产者,尤其是消费者的基础。在消费者看来,边际成本就变成了边际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在严格的假设下,证明了资本主义体系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是完美的。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在各方面都是理性人的前提下,都达到了自己目标的最好。这虽然单方面符合了个人的意愿,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不全面,教给我们的方法也过于理想化,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知道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这不仅适用于西方,在我们的社会也有同样的规律。它引入了“点弹性”的概念,简化了讨论,便于我们理解。

总结出不同商品价格和需求的规律后,在厂商的经济决策中,无论是提价还是降价,相对风险都降低了很多。

还提到了各种模型的分析方法。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合理简化,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分析的模型。正如书中所说,“经济理论是在总结和抽象现实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现实经济事物的系统描述。”现实事物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时不得不放弃一些非基本因素,只研究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从而描述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的专业属于经济管理,需要分析总结社会上存在的很多经济问题,教会了我们一个方法。

我们理解“效用理论”,教会我们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同时,从一个生产者的角度出发,调整生产成本,制定产量,以获得生产的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作为一个理性的人,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为我们做事,最大化我们想要的目标。

在消费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西方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永恒的社会形态,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作为抽象的人来研究,因而认为消费者的唯一约束是预算约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当作某一阶级或阶层中的人来研究,所以它强调消费者的消费受一切生产资料关系所决定的分配关系的制约。马克思指出:“‘社会需要’,即调节需求原则的东西,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是由全部剩余价值同工资的比率决定的,第二是由不同部分(利润、利息、地租、税收等)的比率决定的。)除以剩余价值。”

经济学中所说的效用不同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来源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东西时的感受,是主观的。一件物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因人而异,效用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没有客观标准。庄子说:你不是鱼,就知道鱼的快乐?形象地说明了效用的主观性。一条鱼在水里游是生存所迫还是无忧无虑的享受,只能由鱼自己的感觉决定。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避免了分析效用问题时主观效用难以度量的问题,也不需要解释效用的具体值,只需比较效用的大小即可。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把经济问题归结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性的选择,利用图形进行直观分析,因而简洁易懂。因此,这种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市场的形成、特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运用。不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垄断,它们的长期和短期均衡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利润分析...其中有些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有些也会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主义应该坚决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化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等、相对静止、不再变化的状态。一旦均衡形成,如果有另一种力使其离开原来的状态,就会有另一种力使其自发回到均衡状态。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均衡价格时,我们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如何使一个物品的价格和数量达到均衡。当各种均衡都达到的时候,每一方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达到自己目标的最佳状态。

在最后几章,他谈到了“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印象最深的是对“公平与效率”的研究,把我简单的“公平与效率”的观念——多劳多得,拓展到了不同分配方式体现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高度。我被它的深度探索震惊了。自己思考了一些事情,觉得受益匪浅。

我记得童老师介绍过一个例子:如果有一碗饭,在全家人都要吃才能生存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吃,还是给家里的工人吃,还是给老人吃?当时我只是单纯的想到把它交给劳动力,因为它可以创造价值,维持生活。但在童老师的提醒下,我发现了自己思想的狭隘。

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所在。我们重视下一代的健康和发展,这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我们是按照现在的效率原则,一种效率优先的价值观来分配,还是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西方学者认为,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是相互促进的,因此要注意政府各项措施的调整。

最后,课本讲到“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每个市场总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市场也会有它的失灵,因为它的市场竞争不完全,存在垄断;信息也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它有其外部性...

在其各种难以实现的理论假设下,构建了我们的经济学知识骨架。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由于假设条件苛刻,脱离任何特殊生产关系,明显违背资本主义现实,与微观经济学(资本主义)的研究对象无关,因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