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给了我们什么,孔乙己给了我们什么?

1.从孔乙己的角度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教育对士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从人民的角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冷漠,人民的冷漠和昏睡,社会对不幸者的残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2.通过对孔乙己外貌的整体描述,揭示他的特殊身份。“只有孔乙己一个人站着喝酒,穿着长衫。”对这一出场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洁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3.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蓝白色的脸上,皱纹之间常常带着一些疤痕;凌乱的灰色胡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经常挨打的老秀才的生动形象。断腿前后的肖像对比显示了他的悲惨。

4.通过对服饰的详细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爱面子的特点。“虽然我穿着一件长袍,但它又脏又破。好像十几年没补了,也没洗。”又脏又破,久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穷;只有这件长袍表明他很懒,甚至不会洗衣服。他拒绝脱下这样的长袍,因为他害怕失去学者的身份。作者通过对一件破烂长衫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

5.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负、迂腐、自欺的性格。文本多次描述他充满了“是什么?”,反映出他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所谓的“圣言”为自己辩护,甚至说偷书不算偷。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可以表达人物鲜明的个性。

6.通过对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灵。孔乙己教我认字,还送给孩子们一粒茴香豆,可见他的善良。

7.文章截取了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将最能展现孔乙己生平、性格、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景中,从而使故事浓缩凝练。作者通过男孩的眼睛,用几个特写展现了孔乙己的样子,对他的鄙视和嘲笑,然后转向对孔乙己的残害和即将死亡的描写。简单的故事根据作者巧妙的意境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