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浅析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从安全文化的含义和作用出发,阐述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建设措施

0简介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永恒主题。就国家而言,安全生产关系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员工而言,安全是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从安全文化的含义和作用出发,阐述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措施。

1安全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1.1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有两种定义: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和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创始人国际核安全集团给出了一个相对狭窄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品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与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修改了insag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的综合产物,决定了其在健康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工作风格和熟练程度。”这两个定义将安全文化限制为精神和素质培养。在很多关于安全文化的论文和资料中,我们经常看到“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眼,实际上是把安全文化看成是人们关于安全与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这与狭义的安全文化观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讨论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必要的,但不宜使用广义的安全文化概念,而应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概念来推动实际的安全工作。

1.2安全文化的功能

1.2.1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倡和倡导的东西,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企业所提倡和倡导的东西上,接受相同的价值观,从而将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

1.2.2凝血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使员工融入其中。当它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团结员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2.3励磁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和智慧,使员工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进取的效果。作为自然人,每个人都有实力,都有基本的思维能力;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精神需求,都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人在没有动力的时候,只发挥物质力量。他们被激励后,精神力量会得到发展。激励越大,精神力量发展得越大。

1.2.4约束函数

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都有制约和规范作用,这与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虽然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通过文化的作用,使信念在员工深层心理层形成固定模式,构建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它就能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约束机制可以有效缓解员工自主心理与被统治现实的冲突,削弱由此产生的心理阻力,从而产生更强、更深、更持久的约束效果。

1.2.5规范行为功能

上述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四大基本功能,最终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

2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2.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自身需求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他环节创造前提条件。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管理中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企业全体人员的客观实际和生产现场的特点,是解决全体人员安全意识问题,形成正确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人员形成安全思维模式,把搞好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2.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也给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安全物质文化,如明确的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设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生产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三个阶段,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2.3弥补安全生产管理缺陷的需要

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能量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发生事故和伤害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人的行为引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非法堆放的物料、未经许可焊接的压力容器等。事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根源。如果不存在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实现了事物的本质安全),人的行为就无所谓安全与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事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主要通过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科技发展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不划算。正因为如此,控制和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来约束被管理人的个体行为,使之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企业安全管理应以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工程技术为基础,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企业全体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员工学会安全行为,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虽然有了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仍然是不够的。科技手段不能实现本质安全生产,需要辅以管理手段;虽然管理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尤其是安全管理。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触,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但是,不安全的行为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反而可能带来相应的好处或好处,比如省时省力。这将进一步促进不安全的行为,并可能“感染”同事。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管理中,很难,甚至不可能监督企业的每一个成员时刻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这必然会带来安全管理的漏洞。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3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的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该是空中楼阁,而应该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归根结底是员工行为(习惯)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统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可以摆脱“文化”的复杂定义,摆脱它。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造就优秀的行为成绩至关重要。企业安全文化离不开员工的认知、努力和奋斗。企业安全文化不仅能肯定员工的价值观,还能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激发员工自发的主观能动性,把安全生产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3.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综合知识和技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员工,员工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基本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应与员工的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利用报告会、培训班、墙报、竞赛等多种手段,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可以利用节日、年终总结、“安全月”等机会,开展各种有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文体活动,不断渲染和强化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3.3完善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以各级行政岗位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以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标本兼治的制度体系,实现行为规范、考核有据、奖惩规范;建立党政工作组协同工作、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的网络体系,网络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是强化安全监管机制;二是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安全风险* * *承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四是完善安全检查评估机制,实现超前控制。

3.4提高安全技术,狠抓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的实施必须以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为基础。一个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比比皆是,安全管理混乱甚至缺位,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这是不可想象的。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变不安全的生产面貌。作为一家农业机械开发生产企业,我院不断完善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流程,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增加生产防护设备,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隐患。到处悬挂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高空作业请系好安全带”等标语和口号。此外,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提炼出了许多个性化、人性化的警示标语。定期检查生产车间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结论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和目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工作价值的过程。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建设的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