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地悲剧?
看这里,很详细。
baike.baidu/view/548733
问题2:“公地悲剧”是什么意思?当有许多资源或财产的所有者时,他们每个人都有权为个人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资源,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公地悲剧”。比如草原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
问题三:公地悲剧简介1968年,英国学者哈丁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公地悲剧不应该从字面上解释,而应该被视为一个隐喻性的概念。这个词是一种现象的简称,不是对这种现象的准确描述。“悲剧”这个词,按常理不应该被认为是悲剧,也不应该被认为是对事业的谴责。此外,哈丁对“公地”一词的使用经常被误解,这导致哈丁认为他应该将自己讨论的标题改为“不受监管的公地的悲剧”。《公地的悲剧》侧重解释经济学、发展心理学、博弈论、社会学等领域。有人将此视为“意外行为”的例子,这种行为伴随着复杂社会系统中个体互动的悲剧性结果。哈丁的论文从一开始就着眼于科技工具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不同于自然科学中只需要科技研发和改变,而不需要改变人类价值观或道德标准的问题)。哈丁声称,这样的问题来自于人口的增长和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哈丁特别提到了地球的有限资源,以及有限资源对所谓“生活质量”的影响。如果人口增长最大化,那么每个个体必须最小化维持基本生存以外的资源消耗,反之亦然。因此,他认为,在这个资源有限的地球上,没有可预见的技术来解决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和保持生活质量的问题。哈丁在《公地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起在一个公共牧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来增加个人收入,尽管他知道牧场里的羊太多了,增加羊的数量会降低牧场的质量。牧民会如何选择?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来获得收益,因为草原退化的成本会由每个人来承担。当每个牧民都这样想的时候,“公地悲剧”就会上演——草原会继续恶化,直到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2009年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奥斯特罗姆在其著名的公共政策著作《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对“公地悲剧”、“囚徒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等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她从小规模的公共资源问题出发,发展了公共事务的独立组织和治理。它为面临公地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自主治理提供了制度基础,以避免公共事务的退化、保护公共事务和可持续利用公共事务,从而增进人类的集体福利。
问题4:用经济学的知识解释什么是公地悲剧。收益是个人的,但成本是社会承担的,所以个人会过度使用资源,最后大家的收益都得不到保障。
问题五:公地悲剧的意义“公地悲剧”是一种象征,意思是在任何时候,只要有很多个体使用一种稀缺资源,就会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消失。(4分。回答个人、资源稀缺、破坏巨大的意义领域,得3分。语言流利度1。)
问题六:公地悲剧的经济学原理公地作为一种资源或财产,拥有者很多,每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无权阻止他人使用,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河流和空气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称之为悲剧,是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资源会因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都感到无力阻止情况恶化。而且都抱着“及时获利”的心态来加剧局势的恶化。由于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过高),公共物品被竞争性过度使用或占用是必然的结果。
《公地悲剧》展现了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尴尬一幕——无休止的掠夺。这就是“悲剧”的意义。根据哈丁的论述,结合我们对人在生活中挣扎的理解,“公地悲剧”的机制似乎可以理解为:勤劳的人为了个人活力而算计,在忽略了长远利益的算计后,开始为了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这种行为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性。最后导致公共财产的崩溃,公共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摇篮。
对“公地悲剧”更准确的描述是:无节制的、开放的、消耗资源的灾难。以环境污染为例。因为污染治理需要成本,私人必须想方设法将企业的成本外部化。这是赫尔曼吗?戴利称之为“看不见的脚”。“看不见的脚”导致私人利己,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得粉碎。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公地悲剧”源于公物私用。其实哈定的初衷也在这里。实际上,哈定防止公地污染的对策是相互强制,甚至是有批准的强制,而不是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