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岩石矿物分析》(第4版)获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2013。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择调查与评价获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2013。

截至2013年末,研究所共有职工3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72人,副高级职称51人。博士研究员38人,硕士研究员113人。有6个职能处室,5个服务部门,11个专业研究室,1个附属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建)、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部级地球化学勘查监督测试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1业务中心和1院级重点实验室由物化探研究所组建。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桩基检测专业委员会、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勘查技术委员会隶属于物化探研究所。

2013年承担科技项目112项,总经费16459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7项,13公益性行业专项,地质调查项目54项,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38项。获得专利和著作权19项,发表科学论文125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12篇),出版专著4部。参加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等奖,获二等奖1;分别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地质调查1、2013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1、2013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

局长、党委副书记韩(中)、党委书记、副局长甘兴平(右一)、副局长石长义(左一)

领导小组由3人组成,包括党委书记、副书记韩,党委书记、副主任甘兴平,副主任石长义。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成矿理论研究与应用,山西省、云南省物化探找矿技术、大功率多功能电法、阵列多频相位激电系统应用与推广。在云南保山伊稀铅锌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并伴有人为电磁和碳质干扰,利用国产多功能电法测量系统,通过合理的采样布置和大功率电源供电,获得了清晰的激电异常和CSAMT异常,表明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对该矿区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宝山铜矿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结果不仅很好地反映了1300m深度已知铜矿体的特征,而且在已知矿旁和深部发现了新的找矿靶区。

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电法测量综合解释图

基于无人机的航空物探(电、磁、辐射)系统测量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研制了国内外首台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射性)综合测量系统样机,并成功进行了应用试验。样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得到充分验证,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精度重磁仪器开发和高温超导技术推广应用。在突破应时弹簧敏感元件等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高精度重力仪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完成了幅相仪的推广任务,为新技术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重力仪原型

高精度井下三分量磁力仪的研制。研制成功了高精度井下三分量磁力仪,使仪器测井深度达到2000米,测量精度较国内现有同类仪器有明显提高。可用于深部强、中弱磁性矿体的勘探,并可商业化推广应用,装备我国地质勘探队伍,提高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

高精度钻孔三分量磁力仪和探头

阵列感应旋光仪

小直径深井多参数测井系统研究及井内阵列激发极化观测系统开发。提出了阵列井激发极化法的技术思路,研制了24路阵列激发极化接收设备,形成了井对地、井对井的阵列激发极化观测系统;通过对井地激发极化三维正反演技术的研究,开发了适用于井地激发极化法的三维数据处理解释软件。

九瑞实验区三维地质构造图

长江中下游重点成矿带综合地球物理三维地质填图示范。绘制了九瑞、宁武试验区150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岩体、构造等地质现象的三维地质图,获得了适合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综合地球物理三维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和技术,开发了基于Mapgis K9平台的综合地球物理三维地质填图三维图形系统。特别是在九瑞地区,对深部找矿起关键作用的隐伏侵入岩体和吴彤组顶界面的分布构造具有推广意义,由此圈定的五个深部找矿有利部位对今后九瑞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整合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和方法技术研究,开展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展了区域地球物理勘查急需的方法和技术,组织并参与了全国成矿带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计划和全国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扫描计划,编制了重点成矿带基础地球物理图。

东天山成矿带浅覆盖区移动式浅钻孔区域化探示范研究。解决了不同地貌条件下不同类型浅覆盖区化探采样目的层的判别、有效化探样品的识别与采集等技术难题,建立了浅覆盖区调查、普查、详查等不同勘查尺度的浅钻孔化探方法技术体系。在新疆、甘肃、安徽等不同类型浅覆盖区发现了与基岩或矿床有关的多金属或铁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应用效果显著,为解决我国654.38+0.5万平方公里以上浅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浅覆盖区浅钻孔化探采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