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驱动纸

转眼间,学期结束,所有的工作都进入了总结和统计的阶段。在两周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教研组的叙述和各部门管理的叙述。大家积极梳理这一学期的工作。那个成绩真的令人钦佩,让我不禁想起这句话: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你我。

每个人每天都走得很匆忙。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我们回头看,收获太多,未完成的计划太多。大家都是24小时,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错忙时高效,往往事半功倍;知道如何高效地做事,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做事有效率的人,往往会提前计划,并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实施计划实际上是任务驱动的。我记得《狗千千》里有一个“十分钟法则”,就是不管什么情况下,你每天都要为自己的未来投入10分钟,虽然只是10分钟,却能有很大的作为。这种十分钟的安排也是任务驱动的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其根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积极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日常工作中的任务驱动需要自我规划,自我加压,自我测试,自我激励。有了明确的任务驱动感,你就可以每天都充满激情,忙而不乱,憧憬未来,欣喜回首。

然而,规划容易,坚持却异常困难。回顾我这一路走来的几十年,很多事情都在三分钟热度中失败了。所以,直到我四十多岁,到了不惑之年,才开始小心翼翼的设定自己的目标。以每周写一篇作文为例。就拿每天练葫芦丝来说,就像每天早上起床半小时一样。真正执行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经常焦虑。尤其是周五,任务还没出现,我很着急。

直到我看到这段话:自律不是咬牙切齿,而是决心把暧昧的三分钟热度化为不屈不挠的精神;把摇摆不定的“我愿意”变成明确的“我会完成”虽然前进的路上难免会感到疲惫,但只要你心中有最真诚的热情,你终将到达你想去的远方。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就是枚举法。每天都在笔记本或者稿纸上写东西。当我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我会画一个草图。如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就画一个星号,每隔一段时间就看一遍,这样就不会丢东西了。另外,消除困惑的方法是思维导图。把自己的疑惑、困难和问题写下来,列出根源和自己考虑过的解决方法,然后反复推敲,渐渐的你的思路就清晰了。做这些事情最大的敌人就是拖延症,总是想着等一等再去做。后来发现越等越做不到,然后可能就忘了。所以,除了经常用10分钟法则提醒自己,我也总是用72小时法则鞭策自己,那就是只要计划好的事情一定要在72小时内完成,如果计划好的事情三天内做不了,计划就可能无法实施。

我的忧患意识太强,所以注定焦虑,而焦虑的根源可能还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其实,那些忙着实现目标的人,并没有太多时间迷茫;那些为了梦想不断行动的人,心里永远是满满的。

在任务的驱使下,不断的在脚下提醒我,让我心里永远有能量,成长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