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骨文?说说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吧。

一块甲骨触目惊心。

指甲是龟甲,骨是指骨头。在商代晚期(公元前14-65438+公元前01世纪),商王们经常用甲骨来预测吉凶,在占卜时,将所求之物或所得之物刻(或写)在上面,称为甲骨文。由于商代甲骨文在古代史书中没有记载,所以学者们有不同的叫法,有龟甲甲骨文、、、殷墟甲骨文、甄甲骨文、殷墟甲骨文等等。商朝灭亡时,商朝的甲骨文不为世人所知。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京国子监的王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大仁堂中药店买了一剂中药,里面有“龙骨”。王看到上面的铭文很惊讶,于是他立刻命人去药店把所有带字的“龙骨”都买了回来。后来有一个化名“Xi翁”的人写了《龟甲》,发表在北平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报》1931。此后,人们认为这是甲骨文发现的文字基础,但实际上,甲骨文的发现也有一个认知过程。

罗振昌在《罗欢访古游记》和《宣彤三年二月二十三条》中常说:

埋在这里的龟骨是30多年前发现的,不是今天才发现的。据说某年某姓耕田,突然随土翻起几块骨头碎片。看到了,上面有描述,有些是用深色画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北方土壤中有许多埋藏物。每次你修炼的时候,或者看到一些有点奇怪的东西,你会经常得到青铜器、古泉、古镜等等。并获得好的价格。就是人得其骨,自以为不同,但深挖而得其多数,所以取之而藏之,无人问。它有巨大的剑鞘,现代没有这样的猛兽。当地人把它当作龙骨,带到了药店。医学上有天生的龙骨和龙牙,这个世界上没有龙。每一种药都是用古骨填充的,不管人和动物。而且古骨磨到底,越切越多,药店就买了,数钱才一斤。那些骨骼强壮的人可能会购买雕刻物品。村民们在闲暇时四处挖掘,他们得到了很多钱。查大的就卖。买家要么不拿刻好的文字,铲着卖。那些小件和文字难以摆脱的人担心填枯井。

可以看出,在1899之前的几十年里,小屯的村民在附近的耕地里看到了骨钉。安阳加拿大长老会的牧师明义士在研究甲骨时说:

起初有人收藏甲骨,但不知道出处。1899之前,小屯人用甲骨文做药材,取名龙骨。范在魏县发现了第一块甲骨。范最清楚。起初,范拒绝起诉唐寅中的刘铁云等人。我不仅找对了地方,还反复打听了范和小屯人。我了解到,前清光绪二十五年,小屯有个理发师叫李成,龙骨粉常被用作尖药。小屯的居民在这里早就有龙骨了,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骨头碎片,钉板,鹿角之类的东西,不管有没有文字,都是主要的骨头。当时的小屯人认为文字不是刻上去的,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说卖字不容易,只需要从药店刮字就可以了。李成收集龙骨卖给药店,每斤赚六便士。

小屯村民发现1899前的甲骨文。当然,这个发现是一般的发现,不是科学的发现。古玩商聚集在小屯购买甲骨文,在北京等地转卖。1899年,王亲自鉴定甲骨,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搜索和研究。从此,殷墟甲骨文被世人所认识和重视。

早期甲骨文的收集与流散

自从王于1899年在殷墟发现甲骨文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购买藏文。王不仅是甲骨文的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购买和收藏甲骨的学者。1899年秋,他从古董商范手里买了12件。1900春,从范处购得800余件。同年,古董商赵之斋也将数百块甲骨卖给了王。到王殉难时,分三批购买甲骨1500块。王收藏的甲骨,大部分由儿子王汉夫转卖给刘鹗,也有一部分给了天津薛鑫书院。

1899年秋,范将王命名为“龟版”的甲骨拿到天津贩卖。

殷墟及墓葬分布示意图

王翔(1876 ~ 1965),本名,有钗房数,孟原来买了五六百片左右。后来,王翔在北京和天津买了四千多块甲骨。王翔购买藏文甲骨一波三折,表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在保存祖国文化瑰宝方面的高尚品质。

根据董作斌、胡厚宣编著的甲骨年表,当时购买甲骨的人是有的。段方是清朝的政府官员,从官员到巡抚。1899年,古董商范为段方买古董,在安阳看到甲骨文,于是买了几件送给段方,段方很高兴,每字付了225元。因此,范想尽办法把它买下来。

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晚年写了小说《老残游记》。他从王的儿子王汉夫那里买了一千多片。定海方300多片。古董商赵之斋在山东河北河南给他买了三千多块。刘鹗派他的三儿子大士绅到河南买了一千多片。刘鹗购买了5000多块甲骨。

罗振宇(1866 ~ 1940),一字叔,一字叔云,本名,晚年被称为老人。祖籍浙江上虞,江苏淮安人。罗振玉在刘鄂做过家庭教师,1901年,罗振玉在上海刘鄂开始看到甲骨文的墨书,惊叹其“为汉以来儒家所未见,如(开)、杜(林)、杨(男)、徐(谨)等”,并劝刘编《铁云隐龟》出版,亲自协助出版为序。这是罗振玉与殷墟甲骨文密切关系的开端。当时,罗振宇认为尽可能多地收集出土甲骨刻不容缓。他在《殷墟书·序》中说:“存宝者皆有,骨古易碎,言易毁...不去搜索它们,就会被发掘出来,也就是绝灭期,所见未传,你的考证和解读就可以自信了。因此,

从1906开始,罗振宇亲自开始收集甲骨。首先,我通过古董商购买甲骨文。在知道甲骨真正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后,他于1910派人到小屯“全力购买,一岁所得差不多一万多”。1911年,“我命弟子敬振昌、妹夫范恒斋赵昌在绵阳采挖,收入又翻了一倍。”1915年亲自到安阳小屯实地考察。罗振宇通过1928广泛收集了三万多块甲骨。他的甲骨收藏不仅超过了其他人,而且有许多佳作。另外,罗振宇收藏甲骨,“与古董的做法略有不同。他不仅收藏有文字的骨片,还注意收藏与骨片同时出土的各种器物。”

据学者统计,从1899年到1928年的30年间,各家收藏的甲骨数量分别为:

王约1500粒。

王翔和孟有大约4500片。

刘鄂大概有5000片。

罗振宇有3万片左右。

其他家庭有4000片左右。

在国内学者致力于搜集殷墟甲骨文的同时,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人利用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也染指了甲骨文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购买、非法倒卖或运往国外,使许多甲骨流散国外。

最早在殷墟采集甲骨文的外国人是山东威县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法莲(1862 ~ 1914)和山东青州英国浸信会传教士Ku守陵(1859 ~ 1922)。1903年,两人合伙从古董商手中购买了大量甲骨,并将其中的400块倒卖给英国人在上海主办的亚洲文学馆,从中牟取暴利。1904从古董商那里买了大量的甲骨文。1906之后,大量甲骨被转卖到普林斯顿大学、卡内基博物馆、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费文德博物馆等单位。

1908年,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张进(1854 ~ 1952)在山东等地购买甲骨。1909年,德国人威尔特在山东青岛私自购买了711块甲骨,这些甲骨被流散到德国柏林的民间博物馆。魏礼贤(1873 ~ 1930)买了72件,卖给了瑞士的巴嫂民俗展览馆。

安阳加拿大长老会牧师明义士(1885 ~ 1957)从1914开始调查殷墟甲骨文的采集情况。在外国人中,明义士私下购买的甲骨最多。1917他声称收集了五万块甲骨。后来,他把小屯村出土的甲骨都买了下来。事实上,他买了五万多块甲骨。其中一些被非法运往国外,一些被埋在济南齐鲁大学一个教师住宅的地下室里。1952年,开展“三反”运动时,英国人林森(字阳山)交代了这件事。出土古物140余箱,其中甲骨8080件,其中有文字的3668件。此外,还有2369件南京博物院藏品和2036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未运往中国。据说明义士购买的甲骨在军阀混战中部分被毁,具体数字不详。

日本人林太普从1905年开始收集甲骨,1918年到安阳殷墟了解出土甲骨等器物,并私下购买。三井物语、河井路泉、堂前钟松等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批甲骨。

据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的统计,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流散国外:日本12443件,加拿大7802件,英国3355件,美国1882件,联邦德国715件,苏联199件,美国100件12国家和地区* * *收藏26700件。殷墟出土的其余甲骨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

甲骨文的发掘与研究

殷墟甲骨文是王于1899年发现的。截至目前,已出土甲骨15万余件,有关甲骨卜辞的专著有数百种。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其间经历了非科学发掘期、科学发掘期和进一步发展期三个阶段。

非科学发掘期

在此期间,小屯的村民私自挖甲骨文卖给古董商,再转卖给私人。与此同时,大量甲骨流散国外。主要研究成果是甲骨的考释。

小屯村民私挖甲骨1899年发现甲骨后,国内一些学者多方购买收藏,尤其是外国人,使得甲骨价格与日俱增。古董商聚集在小屯村收购倒卖,促使村民拼命挖掘。

根据甲骨卜辞年表和甲骨六十年,从1899年春到1928年,小屯村民有过九次大规模的发掘。

第一次是1899到1900。王从古董商范、赵之斋处购买的一批甲骨,范为段购买的一批甲骨,可能是小屯村民挖掘出来的。

第二次是在1904年冬,地主带领佃农在小屯村北环河南岸朱的土地上搭席棚、搭灶,挖了很久,获得了一批有甲骨的车辆。霍、刘金生和三人就发掘地点发生争执,双方发生激烈打斗,后经县政府出面解决,县府下令禁止发掘。此次发掘的甲骨分别由罗振玉、黄浚、徐芳,美国法,英国Ku守陵、张进收藏。

第三次,1909年春,在小屯村前的张雪仙地里发现了甲骨。村民闻讯后,约好在此挖掘,得到大量“马蹄铁”和“骨头”。特别是“骨条”就是肩胛骨上铭文较多的那种。这一次,村民们在没有张雪仙允许的情况下挖掘,他们的母亲咒骂,双方都把他们的头打了下来。经过调解,双方都停了下来。

第四次是1920北方五省大旱,小屯村民为生活所迫,都到村北岸挖甲骨文出售,以维持生计。附近很多村民也参与了挖掘。

第五次,1923年春,在村里的菜地里挖,雇了何做帮手,挖出了两块有文字的大骨牌。何郭栋偷偷记下了发掘地点。

第六次,1924,小屯的村民在砌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甲骨坑,很多甲骨都是明义士私买的。第七次,1925,小屯的村民在村前的路边挖,得到了几筐甲骨,有的有一尺多长,卖给了上海的古董商。

第八次,1926年3月,张雪仙被土匪绑架,花了巨资才赎回。小屯的村民趁机和张家交涉,把他们菜园里的甲骨挖了一半,张家同意了。参与者有几十人,突然倒塌,将4人埋在土里,经抢救才免于死亡。这次发掘结束了,所有发掘出来的甲骨都被明义士买走了。

第九次,1928年春,安阳守军冯玉祥与退守河北的冯军交战反攻,使小屯等村农民不能按时播种。4月战争结束后,村民无生计,约好在小屯村南路旁的麦田里挖,甲骨大部分卖给上海、开封的商人。

以上9次都是小屯村民自发的团伙挖掘。此外,个人也以挖甲骨文出售为生。还有一个人,以挖卖甲骨为生。比如李成,专门理发,业余时间挖甲骨文卖。

小屯村民挖掘出的甲骨被卖给古董商或明义士,还有一部分被运往国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让世界了解甲骨,一些学者在积极收集的同时,开始著书出版。

殷墟甲骨文写的第一本书是《铁云藏龟》,是刘鹗写的,他从自己购买和收藏的5000多部影片中,精选了1.058部,编成《铁云藏龟》6卷,1.903年用平版印刷法出版。虽然书中没有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且印刷不准,拓片不清,但它是甲骨文发现后的第一部描述性著作,在甲骨文史上具有开拓性作用。

罗振宇的甲骨文描述性书籍主要有:

《殷墟地契》又称《殷墟地契预编》,共8卷,1913,以科洛版小字刊行,甲骨2229片。

1914年出版的《殷墟精致书》共收甲骨68块,其中大牛骨4块,两面有字,属武定时期。上面刻的字苍劲豪放,大字朱绘,内容丰富,注释详细。它们不仅是重要的史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殷墟书契后记》共两卷,1965438+2006年3月。其中甲骨1104块。

此外还有明义士的《殷墟甲骨文》(1917),里面有2369块甲骨;嵇佛《延寿堂藏殷墟文字》(1917)载甲骨655块;王翔的《山室随笔》(12)中有1125块甲骨,分天象、观地、宗室、人名、岁、枝、贞、礼、征服等。日本编辑林泰编辑的龟甲兽骨字(1921年),共收录甲骨1023块。

甲骨文发现后,由于学者的购买和外国人的购买,甲骨的价格日益上涨。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转售,从中牟取暴利,故意隐瞒甲骨铭文中的真实出土地点,谎称是在某地出土,一时让人信以为真。如甲骨文的发现者王,认为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汤阴。刘鹗还相信了甲骨文出土“河南省汤阴县一座古镇”的传言。罗振玉还说:“光绪纪海,听说河南汤阴发现了古龟甲兽骨。”他还谈到了甲骨文出土于汤阴这一理论的由来。“龟甲、兽甲是魏县一个鉴定家得来的,死者好友刘俊铁云问起,竟是狡黠之言。”受“鉴定人隐匿卫辉”说的影响,罗振宇曾认为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卫辉。有些外国人,如日本人林太夫,在他的《清代河南汤阴发现的龟甲兽骨》(1909)和友香贤三的《古力城出土龟甲记述》(1910)中,都把汤阴当作甲骨文之地。美法以古董商赵之斋的话为甲骨文等古物之地。

罗振宇经过多年寻找,直到1908才知道甲骨卜辞中的真正土地是“近岸小村”。此后,罗振宇不仅派古董商到小屯村为他购买甲骨,还“命弟子敬振昌、妹夫范恒斋赵昌到绵阳采挖”。1915去安阳小屯实地考察。甲骨文真正出土地点的确定是罗振玉研究甲骨的成果之一,也是现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学者们也有一个逐渐探索和认识甲骨文是什么时代的遗物的过程。甲骨文的发现者王认为甲骨上的文字是“篆刻之前”的文字。1903年,刘鹗考证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是商代遗物。罗振宇在1903把甲骨文称为“夏音之龟”。孙诒让还说甲骨文是周朝以前写的。虽然学者们看法不一,但普遍认为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夏商时期遗迹。

1910年,罗振宇考证甲骨文中出土的遗址为“武夷市场”,并证明“铭文中有十余个殷皇帝的名字,但体认此甲骨文者,实为殷代遗物”。1915年,他在《殷墟书契考证》中说:今天安阳的小村庄叫“洹水旧址”,原名“贾加”。这个证的甲骨文是迁徙到武夷去地夷”。此时,他已确定小屯为武夷、文鼎和第一三世的都城。王国维在《殷硕》中指出:“龟甲兽骨皆出土于此(指小屯村),涵盖盘庚以来的故都...狄夷的世界,尚宅殷墟。“他把甲骨文的时代具体定义为盘庚移地易。然后经过很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和考证,认为殷墟不是因为洪水迁都,实际上是因为亡国而废弃。很多晚期甲骨文在狄彝时代并未终结,小屯村是《竹书纪年》记载的都城所在地,即“自盘庚迁殷,直至灭,273年未迁都”(后考证为254年)。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是盘庚迁殷并被灭族后第8代王12的遗物。

甲骨文出土地点和具体时间的确定,为以后殷墟的科学发掘和甲骨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部研究和解读殷墟甲骨文的著作是《文琪例》二卷。作家孙诒让(1848 ~ 1908),浙江瑞安人,清光绪十二年(1866)任刑部主任,不久离职,意欲写作。他是晚清著名的儒生和金石学家。看过《铁云藏龟》后,孙诒让惊讶地说:“没想到第二年就能看到这个奇迹。”于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校勘,并根据《铁云藏龟》记载的甲骨文材料,写成了《文琪例》,共分十章:日月第一、贞卜第二、卜筮第三、鬼神第四、卜筮第五、官方第六、国方第七、仪式第八、文字第九、杂例第十。这也是对甲骨文内容进行分类的一种尝试。虽然这本书的考证和解读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弯曲脉轮”在甲骨史上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这本书虽然写于1904年,但直到10年后,也就是1913年后才与世人见面。1905年,孙诒让又撰写了两卷本《名远》,从甲骨文字形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文字的演变和变化,开创了甲骨文考证古文字的先河。

罗振玉不仅在甲骨文的收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甲骨文的研究和考证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作是王国维1915 1年撰写的《殷墟书事迹考辨》。全书分为:杜毅第一,皇帝第二,姓名第三,地名第四,文字第五,甲骨文第六,仪式第七,占卜第八。12年后,1927年出版了更新版。1915初版是485,修订版是571。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溯徐书古文字,从上面古文字窥甲骨文”的研究方法,主张要重视甲骨文的通读和分类,这是甲骨文研究早期的一大进步。王国维说,殷墟发现甲骨文后,“罗氏第一个解释文字,是罗氏决定小屯为古殷墟,并解释了殷皇帝的名字”。郭沫若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甲骨文出土以来,罗氏在它们的收集、保存和传播方面都是第一位的。考证和解读的功过,也要靠罗氏。”他对《殷墟书事迹考》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国维(1877 ~ 1927),浙江海宁人,原名于波、静安,后改名观堂。5月3日1927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王国维一生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研究商代甲骨的王国维首先突破了考证和解释的范围,将其作为原始史料来探讨商代的历史、地理和礼制。1914手抄罗振宇《殷墟事迹书》考证,并做序言。1915写了《殷墟碑刻所见地名考证》。写了“李因·郑文”。在沪英籍犹太人哈同之妻,买下刘鹗旧藏甲骨千余片,精选其中605片为上品,编成《延寿堂藏殷墟》,季如佛署名,实际上是王国维编释的。1917年,王发表了《殷墟先公先王考》和《殷墟先公先王续考》。在这两部名著中,考证了商代先公和先王的名字,进一步证明了铭文中很少发现商代先公和先王的名字。

王国维是第一个从称谓判断甲骨文年代、制作甲骨文的人。他首先发现《颜》中的1.10和《殷墟书》中的8.14是一个骨裂,把它们放在一起。还发现报乙、鲍冰、鲍鼎的时代与《史记·殷本纪》、《三世表》中的时代不同。经考证,报道后的时代为报乙、鲍冰、鲍丁、朱仁、朱贵,《史记·尹本纪》误写成鲍丁、报乙、鲍丙,这是《史记·尹本纪》中的第一次更正。

1925年,王国维《古代史新证》出版。该书指出,由于地下资料的发掘,“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坚实的基础来纠正纸上的资料,我们不得不证明古籍的某些部分都有记载”,强调地下新资料与文献资料并重。

继罗振玉之后,王国维在甲骨文的研究和解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地下出土甲骨文的情况下,结合商史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甲骨文的学术价值。由于罗、王等人的潜心研究,甲骨卜辞所能识读的文字与日俱增。

这一时期,一些甲骨文辞书相继问世。例如,王翔的《山石殷琦班编》(1920)收集了873个可识别的甲骨文字,这是第一部甲骨文字典。尚承祚《殷墟文字汇编》(1923)共收甲骨文字789字。《甲骨文字典》的编纂出版,为学习和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便利。

也有学者发表过甲骨文单字考据的论文,如罗振宇1920所写的《石叔》、《情史》。

科学发掘期

这一时期,殷墟主要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

15科学发掘

从1928,10年10月13日至0937年6月19日,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其中包括殷都小屯村的12次发掘,以及西北山丘殷墟的三次墓葬发掘。除上述两处外,小屯村附近的12处遗址也进行了发掘。24918甲骨15次发掘。这些经过科学发掘的甲骨,坑洼和器物清晰,绝对排除假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殷墟的科学发掘被迫停止。

从科学发掘中获得的甲骨文描述性书籍。

董作斌撰写的《殷墟汇编》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2004年4月出版1948。董作斌作序,李记后记。这本书里有甲骨文,除了少数朱书影印本外,其余都是拓本。拓片:甲2513片,骨1425片,雕兽首3个,鹿角1片,***3942片,各有发掘时代及原号。收集的甲骨是从1 ~ 9号发掘中获得的。

《殷墟》第一、二、三辑出版于6月1948 10。第1949集三月出版;下一个系列,1953,2月出版。董作斌主编,最后一辑有董作斌作序。三个系列都是拓片,是殷墟13至15时代出土的甲骨9105片。很少有书法家做影印。每个号码上都附有维修站注册号。

此外,河南省博物馆出土甲骨3656件,其中800件编为《殷墟存真之言》1 ~ 8集(1931年),930件编为孙海波《甲骨录》(1938 1月)。

董作斌新获得的甲骨文(1928 65438+二月)是传世甲骨的主要描述书,其中甲骨381片。容庚的《殷琦甲骨文》(1933年5月)中有874块甲骨。罗振宇《殷墟续书事迹》(1933年9月)载甲骨2016块;尚承祚《殷琦一村》(1933 10月)载甲骨1000块;方法《甲骨文合集》(1935)共收集甲骨1687片。

甲骨文断代分期研究1931年,董作宾提出了甲骨文断代的八个标准,即坑级、器物相同、贞节占卜的种类、所拜帝王、人的贞节、风格、用字、书法。特别是“贞节”说被作为甲骨文断代的一个重要标准。1933年《甲骨文断代个案研究》中,将殷墟出土的殷代甲文分为五个不同时期,即第一期:武定和盘庚,他之前的肖鑫和孝义;第二阶段:祖庚和祖嘉;第三期:严新与康定;第四期:武艺、文鼎;第五期:第一期和帝辛。分期的标准有10,即世系、称谓、贞节、坑位、国别、人物、类别、语法、字体、风格。将殷墟出土的654.38万余件甲骨卜辞划分为五个不同时期,不仅对研究商代晚期各阶段的历史,而且对探讨文风、文例的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甲骨文断代个案研究》的出版是甲骨文研究中划时代的事件。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从1928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甲骨文,用甲骨文材料探索商代历史。在甲骨文研究中,不仅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开创了新的局面。

1927后,郭沫若旅居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同时,他注意收集和研究殷墟甲骨文,用甲骨文资料研究商代历史。1930年3月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古代社会阐述商代社会面貌。

甲骨文研究发表于1931,17篇文章由* * * *审核解读。1952转载时,删除了9条,增加了1条***9条,加重了封号。通过对文字的考证和解读,可以了解殷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此外,在考证和诠释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甲骨文全集影印出版于日本东京文秋堂1933年5月。郭沫若编纂这本书的目的是“择取传世甲骨之精华,再行比较,逐一考释,以供观赏。”正文记述了792块甲骨(书中800块,但缺340 ~ 347块),按支系、数字、世系、天象、饮食、征服、实地考察、杂编排列。第一个记录记载了42块甲骨,第二个记录记载了87块甲骨,都是照片,属于11日藏。考释中有许多新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初学甲骨文的好入门书。

纳粹编著,1937年5月,日本东京,文石印。科学出版社5月出版,1965。1965年新版拓本印刷清晰,并按原甲骨文发展,故部分拓本字数有所增加。附胡厚宣《新字表考证》。该书由余校阅,余的部分观点记录在《梅批》中。本书所收甲骨1595片,均选自刘体之的藏书,并加以比较和解读。无论是本书记载的甲骨,还是甲骨文全集,都是1928之前的传世佳作,其中有许多是罗振宇学者不为人知或遗留下来的,也有许多是考证和诠释上的原创。因此,两本书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在胡厚宣甲骨卜辞对抗日战争的描述中,胡厚宣对出土甲骨的收集和描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胜利后,胡厚宣从四川到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下大力气收集整理散落的甲骨。20世纪50年代,他出版了:《战后南京、上海新获甲骨文合集》(1951年4月),收录甲骨1141片。《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1951年9月)载甲骨3276片,大部分为首次记录的新资料;《二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馆藏》(1954)载甲骨5642片;甲骨存世(1955),前两卷为拓本,记载甲骨2755块,后1卷为抄本,收藏甲骨998块,全书* * *记载甲骨3753块。

在搜集和记录甲骨的同时,胡厚宣还结合甲骨文资料,对商史和甲骨中的许多重要课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据统计,从1949年到10年,他的论著共有54种,其中许多被收入《甲骨文商史》系列,被誉为甲骨文史上“前所未有的金字塔式文集”,在中外学术界影响很大。甲骨文商史的初步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