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油画欣赏
在写实技法的描写上,画家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如透视、光影处理,这些都不是严格按照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再比如图中人物的布局。除了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的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画面的左三分之一,而广场上的人都在右边。
按照一般的构图规律,左右差距较大的布局是不平衡的,但更能突出喜庆的气氛。在温馨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映衬下,毛泽东主席矫健的身姿处于画面的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与远处千千的千万人遥相呼应,* * *为翻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而自豪。
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处理等场景中表现出一个大国的豪放和优雅;再比如,按照正常规律,毛主席的右前侧应该有一根红色的柱子,但被拆掉了,天安门城楼中间两根柱子之间的跨度也大大放宽,与实际的建筑框架相差甚远。因此,他运用艺术透视法进行了这样的构图处理,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天安门广场的明朗开阔和群众场面的宏伟壮观!
国家领导人被置于如此恢弘的氛围中,说明“中国人民* * *和国家已经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郑重声明。
为了稳妥起见,董请教了几位建筑师,梁思成评论说:“图中右侧有一根柱子没有画出来...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但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很大的成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和强化主题和画面整体的需要,同时也适合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这幅作品更具装饰性和抒情性。
在这幅画中,画家努力使西方油画技法适应我们民族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简约和强烈对比。远处的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插着红旗的大海,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色调,使画面温馨活泼;金色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出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灯的黄穗相呼应,增强了豪华华丽的庆典气氛。
画家艾忠信曾做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色彩设置,从人物到场景,其风格足以体现一个大国的风范。董对《小半幅》左侧主要人物的处理,不仅大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色很好理解,看似简单,但红、蓝、金(流苏、菊花)是刻意安排的。它描绘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庄严而温暖的场景。”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不变的复制品,艺术的真理不是生活的真理。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开国大典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怀。
2.《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作品。描绘了1949年6月0日,中国人民* * *和中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门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它是董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文革期间,由于政治原因,原作不幸被两次修改,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油画原作首次向公众开放。这件作品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4年2月,开国大典第一张素描出版,将于2015年10月8日在“中国风格油画——董百年诞辰纪念展”展出。
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438年6月+0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国庆大典的盛况。场面盛大喜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容光焕发,显赫一时。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空旷的广场,红旗如海,天安门门金碧辉煌。
画家在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艺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用地毯、红柱子、红灯笼、红旗来烘托蓝天,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技法的描述上,画家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比如透视、光影处理,这些都不是严格按照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画面右侧减去了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和强化画面的主题和整体需求,也是为了契合中国读者的审美趣味。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抒情性。有评论家认为它是“一幅具有装饰意义的大型历史画。”
《扩展信息创始仪式》是中国画家董的油画作品。原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国大典复制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幅作品描绘了6月1949+10月1日,毛泽东从天安门门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
开国大典油画原画创作于1953。开国大典素描最早出现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4和12。
开国大典油画(纵:405cm;横版:230cm),描绘了6月1949+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门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场面宏大,节日气氛热烈。
当时中国领导人有11: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朱德、、宋庆龄、李、、张澜、高岗;副总理董、、郭沫若;和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
董的油画《开国大典》受中国民族行为的影响,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政治无意识。这幅画作为红色经典,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红色政治无意识的视觉想象,根本不是画家董个人的视觉私语。
作为一个个体画家,董不敢假定这幅作品是自己原创的。
《开国大典》饱含着新中国诞生时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以及油画民族化探索的自觉实践。这幅油画是中国老一辈文人画家关于政治无意识的集体记忆。因为这幅画的创作是当时中国艺术界的国家行为,它本身一定是一部红色经典。开国大典是一种民族绘画语言。
艺术家不是政治家,艺术家也不应该成为政治家。艺术家应该守护自己纯粹的职业身份。但艺术家对政治无意识的执念,以及他们无法控制的激情和偏执,往往使他们的立场呈现出一种极其前卫的姿态。
艺术家,视其稚气,可能成为一个时代政治的无意识摇旗呐喊者和代言人,以一种非理性的艺术激情所向披靡。
开国大典油画第二版是在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作为纪念邮票雕刻而成。《开国大典》作为一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世纪佳作,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人们关注。出来后,《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油画《开国大典》。
人民美术出版社随即印制成人画和各种美术图片并大量发行,印数超过654.38+0万册,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课本。《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就与群众见面并赢得广泛赞誉的革命历史画。
董的长篇小说《油画》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杰作和最著名的作品,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自《开国大典》出版以来,这幅充满中国风雅的油画,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一章。
参考资料:
开国大典-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