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宋词发展史论文

慢字,古人重在字数,又称“长调”。词的切分叫做“切分”。一个字除了单调之外,大多由上下两块组成,慢字多达三四个。

唐五代,词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被文人引入教学作坊和诗坛,但他们所做的仍以小诗为主,齐与杂词并存。大量慢词的出现是北宋中期的创作。从此,宋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高峰。

两宋诗坛在北宋建国后的宋仁宗赵真时期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严舒(991-1055)、欧阳修、张喜安(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倡导,南唐词非常繁荣。严舒、欧阳修等江南故地的江西词人,追随南唐徐雨,以风流自居,致力于创作短小精悍的词。柳永开始创作大量的慢词长调,为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有200多首,其中慢词100多首。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巴生赣州》(黄昏下着江雨)等,以诗意的方式描写都市生活和送别场景,词多,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大、适宜流传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独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宋词的题材,将词的描写范围从文人小院引入大都市;同时普及了词的唱法,使之成为一种“雅俗共赏”、“传唱于世”的文学形式。

柳永的词多为歌妓所作,因此他始终没有摆脱“词艳”的传统束缚。这个缺点和颜姝、欧阳修一样,和柳永同时代的另一个张喜安也不能免俗。之后,异军突起成为词界领袖的苏轼,在柳永开创的慢词长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诗入词”,彻底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风格,拓展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格,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表现多种内容的新诗体,从而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积极的新方向。

关于苏轼词风和柳永的区别,宋人有柳阆中的词,只好和十七个红牙少女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本科学历,一定是关西大人物,铁板唱《不归之河》(于文宝《吹剑续录》)。“不归之河”的意思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类似的《江城子?密州狩猎》、《水调》(明月几时有)等。,后人以“豪放派”概括苏轼的词风,一般集中在这部分作品上。其实苏轼的歌词刚柔并济,苏轼写的东坡乐府就包含了很多婉约的词。但就文学史上的影响而言,苏词最具代表性的是清雄的作品。

苏轼的词以意为主,往往突破词法的束缚。这引起了后来李清照等恪守传统词形的作家的不满。当时他的得意门生、著名作词人秦观(1049-1100)并没有走他开辟的道路。从秦观到李清照,一般认为是婉约词的正宗风格。秦观有传世的词,其代表作《走在沙上》、《鹊桥仙》声情并茂,语言优美,继承了柳永《赠妓》的遗风,但词的质量却高于他。李清照曾写过《论词》,主张词“非一家”。传世的《醉花吟》和《梦令》(昨夜雨骤散)描写了闺阁中的寂寞和女青年惜春的情怀,具有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社会意义。晚年江南避乱所作的《声慢》,通过对个人流放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国难,以传统词风表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都是思想价值很高的佳作。

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后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周邦彦精通旋律,可以自己作曲。他在宋徽宗时主持中央音乐机关大声部,是宋代注重旋律的诗人的主要代表。著有《清真集》,以“本色”和“做事”风靡世界。

辛弃疾,著名爱国词人,南宋初期主盟词坛的代表人物。作为时代的歌者,辛弃疾一生写了大量的词,包括620多首《贾及短句》,如《断?》等把强字给陈同福送去吧,鹧鸪天(强岁带大旗),还有水龙隐?邓健康的《宴亭》和《从未谋面的音乐》?京口顾北亭怀古等。,表现了当时抗日战争和爱国主义的重大主题,表达了在控制国家事务的投降派的排斥下,无奈报国的壮士们的焦虑和愤慨。从艺术上看,贾萱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风格,并进一步将“以诗为词”发展到“以文为词”,在宋词的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后人称为“苏、辛”,但辛弃疾有自己的特色。像、韩元吉、陆游、,以及后来的刘过、刘克庄等,都被称为新派诗人。

姜奎(1155?-1221?)。姜夔继承周邦彦,开创了格律词派。《白石道人歌》共六卷,自导自演的歌曲很多,如《扬州蛮》等十七首自导自演歌曲,全部配有注音,是现存宋人词集中见到的唯一完整的曲谱。当时及以后,较有影响的诗人如、史大祖、王、、、张炎等。都学远了周邦彦,学姜夔。他们讲究音律,讲究遣词造句,重形式轻内容,与新派诗人正好相反。但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刘辰翁(1232-1297)的一些诗歌,成为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诗歌的传承者。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词在11-13世纪的繁荣,是包括先后与宋共存的辽、西夏、金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叶梦得的《暑假笔记》卷三和罗大靖的《鹤林尤鲁》卷十三,关于西夏的“凡有井水可饮,可唱柳词”和金海龄王燕良的《观潮》,“欣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故掷鞭渡河”,可见当时的唱词已传至西北、东北。据王鼎《烧椒录》记载,宣仪皇后萧观音在位1055-1101年,写有《回》等十余首诗。金代以苏、辛弃疾为宗,涌现出蔡松年、赵秉文、元好问等杰出诗人。相传辛弃疾早年向北方金人学词,成名后成为金人诗人学习的榜样。当时中国虽然暂时被分成几个对立的政权,但在文化上相互融合,并驾齐驱。

11世纪中国词的繁荣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原因。比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的兴起,艺妓制度的发展,文人的闲暇生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文人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文学形式自身发展的需要。沈括的《孟茜笔谈》(卷五)记载了前王的音乐是高雅的,前生的新声是清亮的,加入胡部的人是宴饮的,用诗描述了音乐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雅乐”指的是《诗经》中的“雅”、“赋”,《乐青》指的是汉魏六朝的乐府,与唐宋词结合的主要是“宴(颜)乐”。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出现,总是与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价值取向有关,用音乐歌唱是社会对诗歌创作的传统要求。盛唐时期的诗歌,尤其是近体诗,有自己的粉丝。宋诗继承中晚唐以后,发展为散文和议论,在写作上也越来越文学化。因此,词人的创作适应了楚馆在丧葬方面的帮助,丧葬活动逐渐兴盛起来。到了元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转向了另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新形式,宋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新元曲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