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资问题的文件
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一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政府
1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1从银行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首先,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占用了贷款权,基层网点大规模取消。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国家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空间布局不适应。特别是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金融产品设计、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设立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上重约束轻激励,使得基层银行和合作社存在“怕贷慎贷”的心理,银行贷款的门槛不知不觉提高。大部分银行主要参考大企业的指标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
其次,银行不得不考虑贷款的成本。无论银行贷款金额多少,贷款的信息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差别不大。大企业贷款量大,银行单位贷款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贷款额度小,中小企业单位贷款成本明显偏高。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银行更愿意给大企业发放大额贷款,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必然不高。
1.2从中小企业来看,自身融资能力不强。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关联交易复杂,信用可靠性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低。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是“少、急、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很少。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监管成本高、风险大,银行往往不愿放贷。2003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为32.11%,比商业银行贷款平均不良率高出15.7%。贷款质量差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其次,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不高,前景不容乐观。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很多企业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企业分布广、分散,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大。这种情况使得中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自然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了重组,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企业改制效果不够明显,信用等级较低。这种情况让银行觉得贷款给他们风险太大。同时,国内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拖欠贷款,部分企业在产品销售中采取先货款后收款的方式,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
1.3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支持力度不够。
(1)中小企业没有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和完善的担保体系。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只能通过间接融资渠道(即银行)获得,很难通过直接融资获得发展资金。融资渠道单一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2)对中小企业融资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仅出台一些指导性文件,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这些政策对银行既不硬性,也不优惠,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3)没有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一。他们以地方和中央预算拨款作为担保资金的主要来源,设立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开放运作,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管。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种规范模式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几家担保公司,但实力不强,手续繁杂,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此外,中小企业缺乏不动产等可抵押财产,难以找到强有力的担保人,因此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其发展壮大的“瓶颈”。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2.1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革信贷制度。
银行和金融机构要不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从转变观念入手,进行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核心的信贷体制改革,充分引入市场规范和市场化的项目开发机制,面向市场选择项目;建立“防火墙”,从源头控制风险;实行还本付息和项目贷款回收、评估验收“三环节”。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认真研究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风险管理方式、企业贷款条件、信用评级、贷款程序和贷后管理等,拓宽金融服务范围。
(2)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企业制定相应的贷款和审批程序。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上,要坚持“有进有退”的信贷政策,对财务状况好、产品有市场的企业,不能因为规模小而拒贷或严格审核。同时,对负债低、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真实、内部管理规范的企业,可适当放宽抵押或担保要求。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范的中小企业,要坚决退出,以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规避贷款风险。
(3)应主动加强与中小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企业,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4)银行和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对基层机构的授权,简化程序。中小企业借一笔小额贷款至少要走十几道程序,少则一周,多则几个月。就算有钱,商机也可能已经失去了。目前的形势客观上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2企业应深化产权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增加技术含量,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1)积极规范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科技合资合作,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积极向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2)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突出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产品优势,合理定位产品市场,可以注重与大企业的合作匹配,建立服务大企业的中小企业体系,使中小企业在专业合作和社会竞争中不断提高经营效率。
(3)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对企业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4)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要加强培训教育,引进人才,让企业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
政府应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1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优惠的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成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其职能是向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提供无息、贴息和低息贷款。
3.2制定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在制定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不足,真正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一些不适合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让商业银行在没有制度障碍的情况下落实政策要求。
3.3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体系。
一方面,创造条件开放二板市场。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专门帮助新兴创新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二板市场针对的是创业后期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融资。但是,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不能及时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很难快速成长。因此,应积极为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风险资本。首先,尽快制定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划。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划。其次,加大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三是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中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平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除政府引导基金外,还应鼓励投资银行、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参与,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设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3.4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起步于1992,以重庆民营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上海工商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广东地方商业担保公司为代表。1999 6月4日,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使旨在落实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近100家。
家,筹集担保资金287亿元。为了尽快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有以下对策:
(1)政府直接向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合作商业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向社会公开招聘,每家合作银行可授予一定额度。合作银行根据政府的条件为中小企业选择贷款,贷款成功的利息全部归银行,贷款失败的银行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
(2)在现有担保体系中建立和规范合作银行制度。明确合作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和风险分担比例,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检查,评价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责任和不良贷款追责义务。参照国外特殊法人制度规范政策性担保机构,明确政策性担保机构设立的目标、职责、管理政策和监管方式,对这类特殊法人实行具体的财税政策。建立保障资金补充制度。政府应将扶持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将担保资金纳入政府年度预算,为担保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金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商业银行、企业和富人向担保基金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