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都很熟悉,尤其是议论文,有社论,有评论,有读后感。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关于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的讨论论文。仅供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摘要: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新形势下各种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摘要:通过思考媒介融合时代对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了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播理念和技术、媒体和受众的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融合和创新,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而新兴媒体在媒体市场的博弈中也追求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关注近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信息,发现媒体人才的需求不仅关注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业务技能,也越来越重视从业者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传媒人才离不开传媒机构的内部培养,也离不开高校传媒人才的输送。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起点,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传播生态和传媒就业需求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做好传媒人才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方位的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转变培养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顺应传媒行业发展,围绕“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复合型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的新型传播人才。基于传媒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学院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创新和创造力教育,将学生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升到重要位置。创意思维课程目前是学院的平台课程,面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学开放。本课程主要结合创新知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术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和实践技能。主要涵盖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形成机制、创新思维形式、突破性思维公式、创新思维实现过程、创新方法、自我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反思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或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第二,优化教学内容,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创新思维课程结合了中国传媒大学龚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的横向思维方法、六顶思维帽等。该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探索。理论教学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主要包括创新思维的含义、过程和形成机制,突破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巧。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和技术完成创造性作品。并学会对实践后的创新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改变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专业在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为基础或以工作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基础,迫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以此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1]。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效果。教师应改变考核方式,避免一考一作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兼顾平时成绩和实际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本课程的考核体系现定为平时成绩占40%,中期实践成绩占30%,期末实践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的出勤率、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情况,侧重于学生平时学习状态和思维方式变化的过程。期中和期末实践成果评价将学生的实践作品、创意报告和课堂陈述纳入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学生的成绩。
三,整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导入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相对于专业基础课和技术课,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课重视不够,部分学生上课表现出注意力和投入不足,所以第一堂课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思维方式真的很重要吗?为什么要学习创新思维方法?学习这门课程我能有什么收获?”通过问题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对行业发展变化和人员素养需求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个人成长、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关注课程设置。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概括性介绍,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课程体系建立全面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要我学”。
(二)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般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由教师讲授。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表现为被动学习、思维不活跃、思维惰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突破权威思维模式、标准答案思维模式和书本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在教授思维模式的内容时,教师通常侧重于思维模式的含义和类别,并强调思维模式不利于创新。常规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启发式教学可以在教授思维模式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但它有价值吗?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和塑造批判性思维能力。讨论启发法,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引导作用。确定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形成全班讨论的氛围。比如学生在学习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从结构逆向、状态逆向、缺陷逆向、因果逆向、心理逆向等角度启发学生探究真实案例。教师只需要保证学生在讨论中“不偏不倚”,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而学习中的主动权要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讨论启发式教学还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从整体上激发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材中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相关的案例比较陈旧,与新闻传播学联系不紧密,大多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选择适合课程教学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案例尤为重要,而案例分析是否透彻也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媒体创意作品。在讲授创新思维方法时,作者选取了权威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推出的典型创意产品。比如新华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媒体作品《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短视频《大道之旅》等。,以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丝路精神,一经上映便被刷屏,点击量超过5亿次。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高年级学生或同年级学生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优先考虑,在课堂上呈现。学生更愿意关注他们,是因为他们有接近和相似的心理感受。这种作品容易引起学生的* *歌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践目标。案例评价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流于形式。比如作者写的“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开始评价,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报道被刷屏,为什么有超过1亿的点击量,作品有哪些创意和亮点,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四,注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就内部系统而言,受认知水平、动机、意识、性格等因素影响。就外部制度而言,还与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教师要重视和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时,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设置思维训练题。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和强迫联想。与自由联想相比,强迫联想的难度更大,强调的是要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去思考。教师要从易到难设计训练题,先进行自由联想训练。了解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后,通过1 ~ 2题的练习,可以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更高难度层次的分层训练。正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设计思维训练,使难度适当,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害怕困难,不会产生懒惰思维。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维训练,从而不断进步,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第五,依托专业竞赛,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
要走出实践教学的“象牙塔”,需要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搭建高质量的实训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实现实训目的[2]。在创造性思维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梳理各级各类竞赛,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项目组织实践教学。选择与课程开课时间平行的事件,以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事件为实践平台。目前,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近两年来,南京传媒学院的学生通过课程实践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创造力。
(二)依托专业竞赛,以赛促教。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教师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边学边赛,可以使学生及时在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通过竞赛,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听课,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竞赛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大学的平台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学生缺乏比赛经验会导致畏难情绪或盲目比赛,所以老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实践能力确定轨道,进而确定选题和可以实现创作的作品类型。比如鼓励新闻专业的学生参加“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选择平面、视频或新媒体(互动小程序、H5等))根据团队的创作能力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突破从众思维和“自嘲”思维模式,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进行实践。实践工作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分组互评。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应用、创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寻找潜在的创新点,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六,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在进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优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链接、智慧树、沐课堂等。),各种学习任务发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平台的教育功能。借助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发布音视频学习资料和经典案例,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设置话题讨论、思维训练、篇章测试等模块,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组建一个学习班级群或者QQ群、微信群等。,方便老师答疑和学生互动。借助网络平台的智能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高效、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进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并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学生在课程中成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发掘和关注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带领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创作作品。利用好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还可以收集和分析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综合运用平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全程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结论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着眼于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重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其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参考资料:
陈波。基于实践教学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新闻世界,2020 (6): 86-88
[2]朱,石。新时期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 (1): 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