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苏的家庭事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黄纪苏家族的秘密和文化的基因。原来他们家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中国语境之一。可以说,他们黄氏家族是中国近代书香门第的活化石。其祖父黄文璧(字忠良),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新疆考古先驱”,“西北史地专家”,政协委员。他的父亲黄烈是中国古代民族史(唐朝以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的前秘书,《郭沫若全集:历史》(八卷)的负责人。关于他的祖父黄文璧,黄纪苏写过一篇文章《我的祖父黄文璧》,写得小心谨慎,外界知之甚少。根据黄纪苏的文章,他与祖父的关系很一般,与祖父的全面接触只有两次。有一次,黄纪苏只是在了解东西南北的时候拿给老人看,还有一次他找到孙子交流学习毛主席语录的心得。
此外,黄纪苏对祖父的了解和我们差不多,一是通过黄文璧自己的作品,二是相关旧闻和外文资料。
[学术成就]
黄文璧,(1893 ~ 1966),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忠良二字。湖北省汉川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4月23日)三月初八,卒于1966年2月8日北京。191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在北京大学学院国学系任教,并参加了1927-1930中瑞西北科学代表团在内蒙古和新疆的考察活动。1934-1937任西北科学考察组专职研究员,1935任中央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派驻Xi安任整理碑林办公室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他是西北联合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教授,并担任西北大学历史和边境管理系主任。65438年至0947年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64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角色]
他被誉为“中国西北考古第一人”。作为一个自学考古学的传统知识分子,黄文璧的《日记》对专业之外的东西倾注了大量的关注,无论是“岩土、山川气候”,还是宗教民俗。后人对这些关于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史料评价很高,认为是通过公共知识分子的眼光和手笔才得以保存的。代表团被后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接纳”,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引起重视。据说很多学者只是从国外文献中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发起调查的北京大学在校史中对西北科学考察组只字未提。
【新疆四次】
斯文·赫定钦佩黄文璧,一位博学的考古学家,他把中国古代文献装进六个木箱随身携带。他在游记中写道:“在现场,无论你想知道什么,无论是史料还是研究过该问题的学者,黄灿都让你一下子知道。”他还说:“我简单地研究了一下这件事,这样我就可以有一个想法,明白一个在中国的欧洲调查小组与中国学者合作是多么有价值。如果我独自或与一些西方人一起旅行,最多在回来后找到一个欧洲的‘中国通’,以获得对2100年前在卡顺瑙尔表演的历史遗产的解释。现在不仅有书,还有学者指导我随时随地知道我想知道的一切!我说中国会员给我的考察生涯增加了很大的价值。现在大家应该都认识我了吧!”
【黄烈与黄文碧】
据黄烈说,老郭比他父亲黄文碧大一岁。因为与郭沫若关系密切,又有学术关系,参与编辑了《郭沫若全集》,并担任《郭沫若全集·历史学》(八卷)的负责人,也是郭沫若研究专家。他的父亲黄文璧生前并不太受重视,所以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整理和出版已故父亲黄文璧的遗作。对于父亲黄烈,黄纪苏似乎说得很少,但他曾告诉记者,黄烈是典型的“中国学者”,世界永远在他的视线里。黄烈去世前几天,他让孩子在他稍微清醒的时候给他读参考消息。他去世前留下遗嘱,希望葬礼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