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务输出研究综述

面对中国的疆域,中国西部的广袤土地映入眼帘。这片土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产品。西部地区是中国地广人稀的地区,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低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之一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经济振兴的关键因素,如何解决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是当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较晚的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关注的焦点。人力资源开发最早出现在国外,国外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由于起步较早,比我国更成熟。因此,研究国外人才开发战略意义重大,对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外来人才战略1。人力资源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劳动人口,也是衡量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是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财富的价值观。人力资源开发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包括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个人因素,体现在人口的特点和结构、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整个公民群体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等方面。人力资本又称人力资源,是知识、技能和实物价值的总和。1970年,马迪森研究了22个发展中国家从1950到1965的经济增长,并考虑了“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包括就业增长、劳动者素质的变化和劳动者年龄构成的变化)。从65438到0972,Nadiri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2.人才与城市经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积累。没有人才的新鲜血液维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发展的活力。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现代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粗放型增长模式,一种是集约型增长模式。对于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们不能怀疑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增长方式是以大量的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在社会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依靠这种增长方式会逐渐失去经济发展的潜力。现阶段,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每个国家的共识。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培养人才,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一个城市真正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经济才会腾飞!

3.放射性开发人力资源国外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放射性状态。以美国为例,为了使专门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在加强高等教育和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美国很多理工学院的专业完全是根据当地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开设什么专业、开设什么课程,要事先多次调研,反复征求相关企业和单位的意见,再进行评估,报当地委批准。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一定的技术人员过剩,应报教委批准,停止招生。这种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的方法值得学习。以短期高等教育的形式大力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美国传统大学同一专业有多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按行政区域设置社区学校和专科学校。现有的社区学院与工商企业挂钩,一起开设成人教育课程。美国不仅重视国内人才的培养,也注重挖掘国外高级知识精英。美国对外国高级知识分子也很慷慨,优先获得“绿卡”。4.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现代化是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我们的调查,西方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早,经验丰富,也比较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纵观世界,有两种经济增长方式:一种是自然资源依赖,另一种是人力资源依赖。一般来说,现代国家基本上都采取人力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人才的培养是这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二战结束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增长主要靠高科技发展带动。哪个国家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就越高,而高科技是以人才为后盾的。国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不断为国家输送高技术人才,形成了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二、西部地区:众所周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拉大。虽然西部地区连年保持经济增长,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西部地区。要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就要求西部地区必须以高于东部地区的速度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那么西部地区应该用怎样的增长动力来保持比东部地区更高的增长水平呢?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必须以人才为后盾,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西部地区是否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999上半年,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西部大开发而言,它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发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是重中之重!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1.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总人口约2.85亿,占全国人口的23%。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应是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而西部地区是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45.7%,专业科技人员仅为全国的15.5%。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密切相关。分析西部人力资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劳动年龄人口多。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户籍总人口为35531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为259901万人,占总人口的73.37%,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10.37%。(2)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西部地区45-4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从1990年的7.35%提高到10.82%,提高了3.47个百分点,4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从65433。表明西部劳动力人口趋于老龄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西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贡献将越来越小,社会和政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国家政策对西部的倾斜和对科普教育的重视,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1990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人数比1990减少一半,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增加。然而,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2000年西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03年,远高于1990,达到初中水平,说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成效,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3年;除陕西外,西部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年龄人口,而广大的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特别是我国户籍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外流动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口和劳动力向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区的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边远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4)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从西方企业和员工的角度来分析。就西方企业的组织职能而言,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组织结构本身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机构臃肿、管理层级复杂、管理不当。就领导职能而言,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缺乏领导能力,主要表现为缺乏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能是领导风格和性格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任人唯亲、冷酷无情、集权控制。就规划职能而言,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目标设定不当、目标管理不力、工作与人员不匹配等。就协调和控制职能而言,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权责不清、沟通不充分、奖惩不当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用人机制僵化、人才招聘不当、员工培训不足、激励制度缺失、薪酬不合理、考核无效、人际关系失衡等方面。就员工而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个人目标不同、职业阶段不同、领导需求不同、性格和价值观差异、晋升渠道限制等。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诸多原因之一在于当地的经济环境和信息沟通条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