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区别是什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两者都是以货币形式的经济总量来衡量的,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具有总量政策的鲜明特征,这是两种政策的* * *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一是政策执行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的主题-* * *
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
1.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央行是* * * *的下属机构,只是名义上的货币政策主体,不能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由于这种模式的利弊,采用上述模式的国家都在不断采取改进措施,逐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相对于* * *部门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直接对立法机构或总统负责,* * *无权控制货币政策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主体,对维护货币政策的权威性和执行效果非常有利。
第二,传导过程的差异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必须依靠一些可操作、可测量、可监控的中介指标,通过中介指标的调控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
1.利率
提高或降低利率可以减少或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市场总需求。
2.超额准备金
调节超额准备金可以控制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程度,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3.基准货币
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扩张和收缩数倍的基础,是市场货币形成的源泉。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货币政策更直接。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直接影响企业和居民,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执行。
财政支出如果扩大,会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会相应增加社会总需求,对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反差有积极作用。
再比如* * *会通过调整税率,利用累进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来调节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
第三,政策手段不同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是税收、预算、补贴、债券等。——都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作用于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政策等。
第四,政策滞后性不同
政策滞后——指的是从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产生效果所需的时间。
1.政策延迟可分为内部延迟和外部延迟。
政策滞后越短,政策当局对相关情况的反应就越及时,政策就能越快发挥作用。
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1***内部时滞是指采取政策行动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具体包括认知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认知滞后——指政策当局意识到问题和决定采取政策之间所需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认知滞后与货币政策的认知滞后大致相同。
决策时滞——指决策者意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和完成政策制定之间所需的时间。因为财政手段和变化需要经过复杂的决策程序,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长。
行动滞后——指从政策制定完成到开始实施所需的时间。
货币政策手段一旦决定改变,就可以立即实施,所以行动时滞短。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财政政策的内在滞后性比货币政策更长。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关于“自由裁量”的财政政策部分。如果财政政策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实施,其内部时滞不存在,或者内部时滞为零。
***2***外部时滞——指从政策开始实施到政策对目标产生效果所需的时间。
财政政策通常直接影响收入和支出* * *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 *;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中介指标间接影响收入、消费和投资。
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比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短,说明财政政策能够更快地调控经济的实施。然而,这一点往往被财政政策的长期内部时滞所抵消。就整体政策时滞而言,不能一概而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谁长谁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五,对利率变化的影响不同。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利率上升,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降低利率。
原因:
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 *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并没有增加整个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只是把个人和企业的资金转移到* * *。因为* *占用民间资金,可能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使得金融市场紧张,可能导致市场利率上升。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对利率有抑制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利率变化方向的不同影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区别。这种差异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工具来实现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基本政策手段,主要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两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首先,区别
1,两者意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 * *和货币当局* * *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数量进行调控所采取的指导原则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率这一中介间接影响宏观经济。
2.决策者是不同的。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代表大会批准,而货币政策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存在差异。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求结构调整中,财政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整的幅度不一样。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了* * *职能的方方面面,其调整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金融体系功能边界内的事项,其调整范围基本局限于经济领域。当然也可以从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整的侧重点不同。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调节总量和结构,但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具有更强的结构性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是按照不同的项目和规定组织的,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是按照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安排的,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整主要以国际收支及其乘数效应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球性。相反,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具有更为鲜明的总量特征,因为国民经济中所有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要表现为具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而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能够直接管理全社会货币供给总量的部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同时,商业金融信用本身的市场化运作原则,要求货币松紧的变化要同等覆盖其所有的资金运动。贷款差别利率等旨在通过区别对待不同行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项目来调节结构的手段,只能在相对有限的范围内实施和发挥作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越来越有限。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反周期波动、收入分配公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等。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为这一系列目标服务的,但由于上面提到的侧重点不同,它们各自对不同目标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收入公平分配中,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在稳定物价方面,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
6.调节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支出、公共债券、财政补贴和利息补贴,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贷款安排。
第四,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是不同的。例如,人们可以把货币政策比作系在经济汽车上的一根绳子。他们认为当经济步入通货膨胀时,可以把它拉得太远,但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而无法爬上去时,就推不动了。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经济实施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总的来说,货币政策擅长应对通胀,而财政政策在应对内需不足和解决通缩方面更有优势。1998-2002年期间中国政策实践中的调控效应与凯恩斯理论中的萧条阶段财政政策更有效是一致的。
7.两种政策调控的资金遵循不同的经济实施机制。在货币政策的管制下,商业金融资金按照追求微观直接效益和利润的市场原则竞争,只愿意“锦上添花”,即按照商业化原则,尽可能投资于高收益、低风险的领域和状况良好的企业,这对于商业金融来说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与此不同的是,在承认市场一般原理的前提下,财政政策下的资本运作可以而且应该超越微观直接效益领域,注重追求长期、综合、宏观和社会效益。财政政策可以而且必须在关注基本民生、实施“及时救助”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8.政策的时间差不同于调整的时滞。政策时间差是指决策机关意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并实际执行新政策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时间差较长;货币政策通常由央行少数高层决策者制定,独立性强,时间差短。调整滞后是指一项政策从出现调整动作到出现调整效果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由于其直接安排收支的背景和一些强制性手段的使用,通常具有较短的时滞;而货币政策通常完全依靠间接手段调节对象,滞后于财政政策。
第二,联系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它们主要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都要求币值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协同作用的。财政政策的特点是政策操作力度大,可以快速启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容易造成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起着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只能短期调节,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胀方面有长期效果。其特点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数量进行直接、快速、灵活的调控。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长短不一的两种政策处方搭配,可以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实施起到调节作用。
4.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是交叉的。财政政策能否成功实施并取得成效,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连接了原本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实施的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成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基本政策手段,具有不同的调控重点和手段,不同的调控影响和范围,并且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首先,这两项政策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这两项政策的调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可能更侧重于总量的调节;财政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其次,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突出;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保持货币的稳定。
此外,财政政策在控制通货紧缩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