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掌握方法研究论文摘要

小学课本把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分为几个阶段:三维图形的初步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三维图形的再认识——三维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教材按照“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编排,使学生理解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学习思路,也明确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对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想象、动手操作、观察、探索和总结,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几何知识,找到形状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空间思维。

第一,关注生活中的形式,让数学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师要结合教材,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与所教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学知识。

1.重视直观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想象、动手、观察和初步理解来认识几何图形。

例如,在讲授“认识角”时,我是这样介绍新课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学生谈论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领巾、五角星、剪刀等。,让学生找到图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角落。我用这种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对角线有直观的认识。

2.注意动手操作。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使学生在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之前,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圆周”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测量后发现,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的长短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关系呢?因为学生学过正方形切圆的知识,所以猜测圆的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我将要求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交流,学生们发现,每个被测圆的周长,或大或小,都是其直径的三倍以上。我把圆周率的知识引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理解圆周。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合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时,老师可以问学生:“过去我研究的是直线图形的面积,而今天我研究的是曲线图形的面积。你能把一个圆转换成一个学习过的图形吗?如何转换?”教师要帮助学生探索思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画一幅画,折一幅,剪一幅,拼一拼,然后通过观察、探究、讨论,让他们经历“猜—操作—演绎”的过程。经过老师的引导,有同学发现,可以把圆切成几个小块,然后拼在一起,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思考,学生认为拼矩形更容易理解,因为圆的半周长相当于矩形的长,圆的半径相当于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半周长(C/2)×半径(r)=2πr/2×r=πr2。

第三,注重多媒体动态演示,优化教学效果

1.从平面到立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喜欢动手操作,但空间思维处于初级阶段,直觉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动手活动,将操作、观察、讨论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通过发现、触摸、比较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但单靠动手操作,很难高质量地完成上述一系列活动。要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把抽象变成具体,把平面变成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圆柱体的理解”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以正方形的一边为轴,转一圈就会形成一个圆柱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让他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并谈谈它们的特点。在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沟通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有的同学把圆纸对折4次,8次,16次...并分成8份,16份,32份...为了让学生理解极限的数学思想,我问:“折叠后的图形可以更像平行四边形吗?”当学生无法继续折纸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4份开始,逐渐增加份数)。分的份数越多,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将圆分成128份后,图形看起来像一个长方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弥补动手操作和想象力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份数越多,图形越像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最后,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们成功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第四,注重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要让学生做基础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知识的应用。简单的练习就是直接用公式解题。这种练习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少数学困生获得成功。

比如教完《认识三角形》后,我展示了习题:(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个高;(2)三角形各边的长度相等。它的周长是45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一个几何图形后,应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完《圆的面积的计算》后,我展示了练习:(1)一个圆形空地直径20米,每平方米草皮8元。用草皮覆盖这块圆形空地要花多少钱?(2)小区内有一个直径6米的圆形花坛,周围铺有健身石,宽2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有多大?

总之,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好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高涨,教学效果才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