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康乾盛世的论文

所谓“康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定,止于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安百里之乱爆发,历时115。中国一些历史学家称《康乾盛世》辉煌,因为他们觉得它把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学术文化的走向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但事实是什么呢?如果将“康乾盛世”与其他被称为三代盛世的时期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不如前代,有着历史上罕见的整体颓废和崩溃的趋势。

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广东部分地区早稻收割后,插晚稻;晚稻收割后,再种油菜或红薯,一年三次。江西土壤薄,早稻收获后不能继续种晚稻,就种荞麦,一年收两次。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60亿公斤以上。

清朝时期,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数量增加了。京郊菜农利用“火房”、“地窖”等设备,在冬季培育韭菜、黄瓜等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销售。乾隆年间,在河北省一些没有种植棉花的地区种植棉花。清朝以前,东南沿海各省都种植甘蔗。广东有些地方种的甘蔗,往往是一排几千公顷,远远看去像芦苇。

清朝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玉米、红薯、土豆等美洲植物的普及。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从明朝开始就通过南阳从美洲输入。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详细描述了红薯的种植、储藏和加工方法。谈甘薯苗越冬、切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技术,是第一本系统介绍甘薯栽培方法的书。此后,朝学者陈士元著有《金薯传》,记述了冷床育苗,包的《四术》记述了翻藤技术,甘薯种植技术也逐渐完善。但红薯等高产作物也有其弱点:营养低且单一,口感差,深加工价值较小。作为一时之急,长期主食必然导致营养不良,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必然影响人正常的智力发育。经历了从清初到清中叶100多年的繁荣之后,“红薯盛世”终于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