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的成就和荣誉
从1995开始转入风工程和桥梁结构抗风研究领域,先后完成了宁波兴业大桥主桥施工阶段抗风分析及对策、裸拱箱拱桥等效风荷载及抗风稳定性研究、香港青龙大桥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日本名古屋亚田川大桥风洞试验、 以及上海卢浦大桥的风荷载及抗风稳定性研究,并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近年来,连续三年被授予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先后获得上海市建设科技英雄提名奖、上海市重点建设工程科技之星提名奖等多项上海市建设单项奖。分别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中国公路科技青年奖等多项科技教育奖,199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5年,“上海卢浦大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人:林元培、丁浩、王连玲、葛、张增焕、、、秦、胡士德、任大德。
2007年,悬索桥跨度的空气动力极限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9年,他担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副主席。
2010由葛(同济大学)、朱乐东(同济大学)、向(同济大学)完成的“特大桥颤振与抖振精细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0科学中国人土木水利建筑类考生名单。
2011“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数值技术及控制措施(主要由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主要由、葛、、朱乐东、张喜刚、贵州省完成。
2011 7月15日,葛教授应邀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第十三届国际风工程大会。并作了题为“超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的近期空气动力学问题:颤振稳定性、扭转发散和风雨激振”的报告。报告针对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面临的空气动力学问题,重点介绍了拉索颤振失稳、静扭发散和风雨激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国际风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如A. Larsen、G. Diana、M. Matsumoto和G. Larose,就报告中感兴趣的主题发表了评论或交换了意见。
2013年当选为国际风工程协会亚太地区召集人(任期:2013 ~2017),负责该地区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推动该地区风工程领域的研究,促进该地区内部以及与其他地区(美洲和欧洲、非洲)的合作与交流。
2014“超长悬索桥结构及行车抗风安全与控制”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大跨度桥梁结构及行车抗风安全气动控制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跨度桥梁结构和行车的抗风安全性是其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颤振失稳、涡激振动和侧向大风。该项目在对我国近10年55座400米以上大跨度桥梁抗风安全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大修轨道结构、分体箱梁结构、稳定板结构”三项桥梁颤振气动控制技术和三项桥梁涡振气动控制技术,发明了桥面横向风控制措施——纵横向姿态可变的可移动风障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舟山西堠门大桥、东海大桥、上海卢浦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和肇庆西江大桥,为我国大跨度桥梁的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了现代桥梁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