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问题论文
目前,中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入世谈判,预计将于今年6月165438+10月正式入世。按照事先商定,台湾省将在中国大陆之后加入世贸组织。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将为两岸经贸交流带来更多有利因素。两岸应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而推动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加强。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两岸利用经济互补性促进两岸的分工与合作。
海峡两岸的经济互补性很强。经济互补源于经济差异,即两岸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等经济要素上存在差异,从而创造了区域间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充分发挥这些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将对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台湾省是一个地理面积和人口有限的岛屿。岛内市场狭小,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市场。中国大陆有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过去的20年里,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展的潜力引起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和企业的关注和垂涎。台湾省的电子、化学和机械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地位。电子工业中,计算机主板、显示器、半导体芯片、扫描仪、终端、集线器等产值居世界市场首位;笔记本电脑、集成块设计、集成块包装、光盘、液晶显示器、绘图、网卡等产品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二位。在化学工业中,涤纶纱、ARS树、PU人造革、热塑性弹性体等产品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一位,对苯二甲酸、尼龙纤维、PVC等产品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二位。在机械工业中,产品如鼓风机、风扇、鞋革机械、木工工具等。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产业可以结合大陆资源和市场,寻求未来发展。台湾省海岛资源相对贫乏,土地短缺已成为制约台湾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虽然资源和土地不是很丰富,但相对于台湾省岛还是有明显优势的。同时预测,中国内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工资成本将保持低位,12.5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池。如果将中国大陆的资源、土地、劳动力与台湾省加工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营销相结合,双方的互补性将大大增加加工业的出口额。中国大陆也有一些长期的企业可以在台湾投资设厂。海峡两岸的互补性将使整个中国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占有更大的份额,这一点在近几十年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所取得的成就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证明。
两岸农业合作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台湾省农业在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养殖技术改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对中国大陆农业,特别是与台湾省自然条件相似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随着台商的投资,大量农产品新品种被带到大陆,为大陆市场增添了色彩,增加了农民收入。中国加入WTO后,台湾省农业面临发达农业国家的冲击。只有与中国大陆的土地和劳动力相结合,加强两岸家用产品的交流,才能增加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竞争的抵抗力。事实上,近年来台湾省有不少农民带着资金、种苗、技术到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创办大大小小的养殖场。虽然中国大陆的农产品价格比台湾省低,但大部分农场都瞄准了大陆市场,经营还是很成功的。由于没有实现“三通”,农产品对台湾省的反哺还很难实现。如果产品销往台湾省,经济效益会更好。
两岸金融保险合作的前景也非常广阔。为抵御大型跨国银行对两岸金融业的冲击,为相互投资和贸易提供金融支持,设立金融保险机构,开展金融保险合作是两岸金融业的重要机遇。目前两岸金融合作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便利机构互设,两地金融主管部门要就机构审批和监管达成一致,包括对互设机构的审批相互协调。中国大陆的金融机构接受台湾省金融主管部门同样标准的审查和监管,而台湾省的金融机构除了可以享受外资银行的各种优惠待遇外,还可以享受大陆的国民待遇;第二,证券市场的合作。双方上市公司可以有选择地在对方证券市场上市,允许共同基金在监管的前提下进入对方证券市场,同时协调两地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以应对跨境违规行为;第三,开放两岸货币直接兑换,有利于两岸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
另外,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何况两岸还有很多关系。商务、投资、探亲访友也是旅游的重要来源,相信旅游合作也大有可为。
第二,在WTO框架下,两岸贸易将进一步发展。
世贸组织是规范和协调全球经贸关系的最权威组织。其宗旨是奉行全球贸易自由化精神,积极推动成员通过协商承担关税,减少或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消除歧视性待遇,提供平等互利的环境,以扩大国际贸易,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世贸组织要求成员遵守其规则和条例,如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原则、关税限制和递减原则、开放贸易和自由竞争原则。因此,海峡两岸加入世贸组织的本质意义是双方减少甚至消除与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开发市场,在世贸组织的国际经贸准则下进行自由公平的经济竞争。这将极大地促进两岸贸易交流和发展。
长期以来,台湾省当局对大陆产品的进口实行严格限制,目前仍有46%的大陆产品不允许进入台湾。台湾省一直从大陆获得大量贸易顺差:1994年11840万美元,1995年11686万美元,1996年13380万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省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收入来源。两岸入世后,台湾省将取消禁止大陆产品入岛的措施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从而刺激台湾省对大陆的各种采购活动,导致大陆对台湾省的出口增加,改变目前两岸贸易极度不平衡的状况。中国入世后,台湾8000多种农工产品将不得不履行降税承诺。关税下调的第一波产品至少会减少30%,农业首当其冲。台湾省承诺在入关后第一年将农产品税由现行的20.6%降至14.1%,降幅为31%;承诺除少数农产品外,将降税期限延长至2004年,最迟在2002年前将税率降低41%。此外,台湾省还承诺入世后取消香蕉、花生等40多种产品的进口限制。如果两岸同时入世,由于大陆在地理、品种、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新鲜果蔬和冷冻加工农产品将首先进入台湾省市场。这样两岸贸易才能平稳快速增长。同时,为应对中国入世,一方面,台商将争取将大陆更多的工农业原材料、半成品和部分制成品销往台湾省,整合在台湾省的经营,利用大陆产品成本低(大陆劳动力成本仅为台湾省的50%)的优势,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台湾省的半成品会运到大陆加工组装,然后在大陆办理原产地证书,利用大陆享受的关税优惠出口。
第三,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解决两岸政治僵局,促进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WTO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必然需要两岸建立隐性的、正常的政治关系作为保障,这无疑为两岸政治关系的突破创造了契机,为两岸确定本世纪初政治关系定位的稳定框架提供了契机。
加入WTO对两岸关系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经贸问题,因为在解决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和投资领域、“国民待遇”、“三通”等一系列与两岸经贸相关的经贸政策问题时。从台湾省目前的意向来看,台湾省期望以对等成员的身份用WTO机制或框架来规范两岸经贸关系,并在此框架下,以进一步开放大陆经贸政策的“善意”换取大陆的政治“回报”。显然,在两岸缺乏互信的情况下,台湾省的思路必然会使大陆警觉其借入世之机将两岸经贸关系界定为实质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意图,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两国论”下的所谓准国际关系转变,这无疑是大陆坚决反对的。
今年元旦,台湾省当局提出从“经济整合”走向“政治整合”的论调。从本质上说,“经济一体化”一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内涵,是指要素无障碍流动的自由贸易,还是包括经济政策一致性在内的经济一体化,概念并不明确。因此,台湾省当局所谓的两岸“经济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没有操作性的空洞概念,其用意是回避“一个中国”原则。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一方面,台湾省当局希望利用世贸组织机制解决两岸经贸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缓解台湾省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可以借机回避“一个中国”原则,试图通过加入WTO来寻求与两岸平等的政治地位,甚至将一些属于两岸关系的问题上升到国际关系。事实上,“一个中国”问题绝不会因为两岸加入世贸组织而淡化。任何回避或拖延解决一个中国问题,或绕过一个中国问题来改善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或全面关系的企图,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
上一期,台湾省内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在w to框架下促进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3月26日,现任国民党副主席肖万倡议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萧提出,两岸加入WTO后,应搁置政治争议,以经济为“最大公约数”,参照欧盟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全面开放“三通”,调整“戒急用忍”政策,逐步促进两岸货、资、金互通。应该说,这一设想意在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目前条件下,缺乏实际可行性,其症结仍在于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事实上,大陆和台湾省同属一个中国,两岸经贸往来乃至“三通”都属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虽然两岸交流在具体做法上不同于大陆省区之间的交流,但一个中国的前提必须明确。否则,如果回避这一点,推行“* * *同一市场”,就可能导致两岸出现新的“欧盟”,甚至可能被作为主权国家之间“* * *同一市场”的概念来决定我们未来的两岸经贸。不久前,台湾省“行政院长”张俊雄表示,将在WTO和APEC框架下,与中国大陆签署投资互保协议,建立两岸市场。其中,不能不警惕台湾省当局能否通过支持“两岸市场”,避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缓解在此问题上的压力;这样台湾省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赢得民心,巩固政权。
随着两岸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临近,台湾省人民要求台湾当局取消"戒急用忍"的呼声越来越高,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台湾省当局应考虑台湾省人民的福祉,尽快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最大限度地开放大陆政策,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使台湾省经济走出困境,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