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在前期的初步实施中,课题组的老师普遍觉得课题太广,难以把握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根据教师的反馈,课题组积极联系学前教育专家,明确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范围。课题组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研究了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幼儿园科学区探索记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幼儿园科学区环境如何营造等问题,并从带领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确定子课题研究问题、实践反思、形成经验总结、促进策略等几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专业水平,促进了幼儿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定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于2006年9月正式开班。通过2006年9月至65438+2006年2月前期的初步实施和研究,课题组的教师普遍感觉题目太宽,难以把握具体操作,因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幼儿无意识活动。根据老师们的反馈,课题组积极联系学前教育专家,就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了详细沟通。专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项目中问题的界定提出了新的建议,将本项目研究的问题范围界定为学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得到了课题组教师的一致认可。

无班级界限区域活动是银川市第二幼儿园根据班级布局和幼儿园幼儿实际需求开展的一项园本活动。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自推出以来,得到了区内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教育也是幼儿园的园本课题。因此,教师具有一定的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全区乃至全国科学区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空白,本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的增强,21世纪全民科学素质的需求,以及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学前教育体系,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题以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解决教师科学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精神,为幼儿从小播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第三,科学教育的目标

1.探究幼儿园实施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提高教师对学前科学教育意义的认识,了解学前科学的特点,掌握幼儿园科学区教育实施中的一些内容和方法,促进学前儿童的不断发展。

第四,研究和解决问题

1,小班儿童对科学园区活动的兴趣研究

2.幼儿园科学探究与记录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如何营造幼儿园科学区的环境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美国著名学前教育学者斯波达克认为,学前科学是一个持续的、重建的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观察、描述(交换意见)、提问等。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创造或再造关于儿童自身世界的想象、行动、联系和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我们坚持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行动研究流程,以实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入手,形成学习* * *体,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创造性地开展研究。

2.文献法。收集整理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育理论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过程

该课题于2006年9月正式开题,整个研究阶段历时近三年,包括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2006.9—2006.12)也是研究的初步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子课题,拟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预试,收集研究的相关资料,增加研究所需的硬件设施,注重研究者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在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6月),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步骤,遵循研究的具体要求,保证了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题组成员在调查、收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和具体实施的基础上,充实了科学发现室的资料。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按时完成。撰写项目的最终报告和论文。

项目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是在相关学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组广大成员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整理了实施材料,分析了研究成果,总结了儿科学区化教育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策略,撰写了课题结论报告。

不及物动词结果、分析和演示

(一)多渠道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科学领域活动的兴趣。

新《纲要》明确指出,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促进孩子感知事物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孩子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知识,学习技能。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兴趣的最佳时机。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材料和指导方法。

1,选择儿童生活的科学内容。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在活动过程中容易满足于自己的表现、经验具体化、易受情绪感染等特点。教师选择的科学内容要以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最近的发展区域,符合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成为幼儿的需求,被幼儿直观地感知和操作。水是孩子们的最爱。每次洗完手,他们都会站在水池前,趁老师不注意,悄悄玩水,互相泼水,玩手。偶尔叫他们洗杯子,他们总是边洗边玩。无论老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孩子操作起来都会忘乎所以,乐在其中。泡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无论是他们用肥皂洗手,还是他们的母亲用浴液洗澡,他们总是密切关注泡沫的变化。选择科学的生活内容。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更容易理解。

2.提供拟人化的科学操作素材。

孩子常常把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常常认为无生命的物体会说话,会动,会思考,是自己的同类。教师要根据幼儿爱拟人的特点提供科学活动素材,将科学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为幼儿自身探索的需要。当老师把瓶子娃娃换成平衡娃娃后,无论是从外观欣赏还是实际操作上,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增强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

3.用游戏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为了满足小班儿童的内在需求而制作的。它们是孩子们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如果将理性的科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用它来引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无可厚非。吹泡泡可以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在里面获得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一些初级的科学知识。

4.逐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般要考虑各种原因,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是活动的主人。尊重和接受个体差异,通过使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或提供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和维持每个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每个孩子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获得成功感。比如天平,小班只用一些小珠子代替砝码,而中班和大班,孩子可以自己做一些砝码,或者用真正有一定克数的砝码操作实验。在自我意识方面,小班的孩子可以知道自己的五官,中班的孩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身体,大班的孩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这些有益于孩子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可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老师的行为和语言要有感染力。

小班幼儿具有模仿性好、容易暗示的特点。老师喜欢的往往就是孩子喜欢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要用对科学活动的热爱感染孩子,用好奇的表情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参与科学活动。要特别注意了解孩子的心理,尽量让自己的心理和孩子保持一致。孩子缺乏情感上的理解,在大人看来往往不足为奇,孩子会觉得极其新奇。所以我们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多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孩子从老师的表情和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可以感染孩子,让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二)在科学领域探索和记录活动中形成儿童的科学素质。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也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在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科学记录的使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也存在很多困惑,甚至是一些误解。这些误区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不利于幼儿良好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园科学区探究与记录活动》子课题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1,科学记录活动中的错误

(1)使用科学记录单是成年人的行为,对促进孩子的发展作用不大。

(2)幼儿科学记录活动难度太大,教师是一种组织者和指挥者,很难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3)儿童科学记录的内容太少。如何选择?不容易确定选择标准是什么。

(4)小班孩子做不出科学记录。

从上述教师对科学记录活动的认识误区来看,教师对科学记录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组织幼儿进行科学记录的方法和途径,教育观念有待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孩子科学素质的形成。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该子课题的研究目标。

2.子课题的研究目标

(1)研究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策略。

(2)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的内容选择策略。

(3)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材料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4)探索创设幼儿园科学区的策略,探索记录环境。

通过研究,教师走出误区,认识到记录是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步骤,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录音有助于孩子对自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在幼儿园科学区开展探究记录的策略方法,提高了教师的原始发展水平,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科学素质的形成。

3、具体策略的形成。

策略一:搭建平台,让老师成为孩子科学记录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1)构建学习的同源性,把握科学记录的特点

确定主题,由专业引领:2008年3月,根据子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科研内容确定为如何开展儿童科学记录活动。护理教育主任张玲对国内外儿童科学记录活动进行了介绍,教研员杨春燕进行了“让儿童在探究中打开思维”的前期讲座,旨在根据大纲的精神和要求,把握开展儿童科学记录研究的方向。

提问并分组:根据主题,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科研组确定了三个相关的学习问题。小课是: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科学探究记录的内容?中产阶级: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和方法?大班是: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小组学习与自我提升:课题组将上述三个问题分别分配到三个平行小组,邀请非课题组的教师参与研究。平行组通过小组教研形成相关经验学习总结。具体方法是将小组问题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问题,通过确定问题-对问题负责-自主学习-小组-小组讨论中轮流汇报,形成小组问题的学习总结。

集体交流,相互学习:召开经验学习报告会。三个平行小组各自推选一名记者,在自习结束后报道小组的问题,其他老师可以做相关补充。如果其他老师对此有疑惑,可以在小组结束后集体讨论。

通过以上专业主导的小组教研到相互共享的集体教研模式,形成专业主导、小组教研、集体讨论三种园内学习* * *方式。这三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学习* * *同构形式,影响着教师有意识地用专业的思维思考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2)进行实践观察,内化学习理念。

纵向对比,把握年龄特征:2008年课题组继续讨论,确定子课题具体观察和讨论内容为溶解和磁体。相信大、中、小班都可以教这两个内容,同样的内容也可以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师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在科学记录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动手操作的差异,感受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设计和开展科学区记录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溶解活动的内容有:小班的好喝,中班的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大班的溶解。磁铁的内容有:小班的跳舞兔子,中班的趣味磁铁,大班的趣味磁铁。参加话题观察讨论活动的教师,要观察活动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活动内容。这种创造性的观察和讨论形式,使教师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比如小班适合以游戏为主的集体记录活动,中班适合尝试操作物品的团体或个人记录活动,大班更适合记录科学探究活动五个环节(活动前后)的活动和活动过程中的探究过程。

横向归纳,探索记录方法:观摩活动前,每个平行班四个班先备课,集体讲课。他们经过讨论,拿出两个关于溶解和磁铁的最佳设计教案,然后派两个老师去实施。平行组在观摩活动后,根据课题组老师总结出不同年龄儿童科学记录的一般方法,改进或完善教学设计,然后由另外两位老师第二次上课,探索总结不同年龄儿童科学记录的最佳方法。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营造良好的科学记录氛围:在小班“水果和干果”科学活动中,教师用神秘的语气要求幼儿观察和猜测:哪个是水果,哪个是干果?并告诉孩子,只要猜对了,就会让他尝尝。自由品尝后,请小朋友说:你是怎么知道水果和干果的?。在整个活动中,由于老师抓住了孩子渴望品尝的心理特点,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孩子,使他们的兴趣倍增,积极参与科学的记录活动,用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猜测和品尝后的感受,从中初步感受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策略二:用适当的科学记录内容,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

(1)选择适合科学探究和记录的内容。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孩子记录什么,如何记录,对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小班的“那甜那酸”活动中,在录制内容的确定和录制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老师给孩子准备了三种水果,苹果、橘子、葡萄。首先,请孩子们猜猜这三种水果哪个是甜的,哪个是酸的。只有少数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让孩子品尝,并向孩子介绍录音和录音方法,要求他们在甜的上面贴上红色的想法。活动结束后,老师科学地分析了原因,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铺垫,让孩子感知这三种水果不同的形状特征;第二,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准确定位。选择三种水果区分糖醋记录,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有点过了。选两种就够了。第三,在给小班幼儿设计科学的记录单时,不要让小班幼儿记录自己猜测的结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困难,所以让他们说说自己尝过的结果。第四,用红绿记号笔记录糖醋不容易让孩子理解,但可以用颜文字和水果图片记录,孩子容易理解。

由此,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是否能有效地提示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是否能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2)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记录。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科学记录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探索记录,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方法之一。比如让蛋宝宝站起来,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好喝的饮料,软硬等等。,全部选自幼儿的生活经验。

(3)选择有趣的科学记录。

如中班的“趣味声音”中,要求幼儿自由操作各种打击乐器,如小令、圆舞曲板、钹等,通过操作点、线、面等图形记录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让幼儿建立起听觉和视觉的联系,同时要求幼儿相互交流记录,增加了幼儿对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的艺术感知和表现,丰富了幼儿的体验。

比如我的零钱,给孩子提供了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镜子底部分别列出了1、2、3。请幼儿玩三面不同的镜子,看他们在三面不同的镜子中有什么变化,并把自己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比较。孩子们总是对这项活动感到高兴。

(4)选择可操作的科学记录。

在操作中探究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以记录形式开展的科学活动更离不开操作,操作是感知,记录是信息的内化。比如大班能吹什么,孩子必须亲自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比如小铁条可以吹,和他们的猜测不一样。

策略三:提供适当的材料和方法,有利于帮助孩子分析和记录。

(1)材料和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

小班运输记录法的目的是为了萌发小班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所以要记录的材料要能引起孩子的探索欲望,不能太多。比如在小班“跳兔子”活动中,老师用一只铁底座的兔子和一只木底座的兔子来演示兔子在舞台上跳舞。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一只兔子会跳舞,而另一只不会。在引导孩子们了解两只兔子的区别后,他们提供了磁铁、区分针和纸片。

除了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课题组还探索了物理粘贴、动作表演等记录方法,丰富了科学记录手段。比如在“认识磁铁的南北极”大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两块磁铁,引导孩子操作探索后直接把自己的探索贴在磁铁上进行记录。

(2)记录形式要让孩子容易理解和记录。

记录表是幼儿具体操作的结果,记录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录。比如设计小班科学记录表格时,尽量设计集体记录表格;如果需要孩子做个人记录,就要避免设计猜想记录这一栏,因为小班记忆时间短,无法准确记录自己之前的猜想。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猜想,只设计运算后的记录表。此外,记录表格可以根据内容用物体标注,让孩子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小班的“跳舞的兔子”科学活动,老师在记录单上放了两种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的和不能被吸引的。要求孩子只有在红点能被吸引的情况下,才在记录单上打上红点,孩子很容易理解。所以小班的孩子只适合简单的、直观的记录,不要猜测记录环节。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层次和顺序。

(3)恰当使用猜测环节

用猜来制造悬念,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小班科学活动“猜一猜哪个杯子是清水”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用猜的活动来制造悬念,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记录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引导孩子发现牛奶和其他水的区别,培养孩子的初步猜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小班适合采用集体猜的方法:小班的孩子独立操作能力差,老师适合采用集体猜的方法。他们精心设计了提问、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了解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是形成小班幼儿初步猜测和记录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项目的实践中,教师深刻认识到记录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确定记录方式时,要尊重孩子,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记录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乐于探索,逐渐明白科学结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质。

(3)创造开放、易于沟通和鼓励的科学环境。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造科学玩具。

2008年,我们还动员老师们发挥智慧,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了许多科普玩具,进一步吸引孩子们参与进来,让他们边玩边学。在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2)设计班级科学记录墙,为孩子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每个班级根据班级开展的科学活动内容设计一面科学记录墙,让孩子在记录墙上直观地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结果,有助于孩子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的视角,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

比如在小班开展“软硬兼施”的科学活动后,老师发现孩子们仍然保持着这种对触摸和猜测物体的浓厚兴趣,于是在班级环境中打造了一面触摸墙,并在墙边用架子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孩子们在平时或区域活动中触摸,还设计了活动集体记录表,让孩子们可以随时粘贴和记录自己的触摸结果,为孩子们在探索触摸活动中相互交流提供了机会。

(3)创建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开阔孩子的科学视野。

为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2003年,幼儿园投资建立了意识先进、设计新颖、制作精良、知识面广、操作性强的DIY科学发现室。知识与兴趣相结合,自然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美育与智育相结合,是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自2006年项目启动以来,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老师们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创建、补充、完善了一系列活动区,如科普区、操作区、展览区、图书馆区、观察区、电脑操作区等。每个活动区在选材、物料投放等方面都体现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和可操作性,有各种航空导航模型;还有动物和植物的标本;同时根据操作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科学分类,具体分为:磁性、听觉、视觉、声学和光电、玩具模型、生活用品等。每天都安排大、中学校的孩子们轮流在科学发现室进行观察和探索,并将操作和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张贴在展示墙上,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4)以“养小”的形式吸引小班儿童参与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索室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相互学习的场所。小班的孩子不会玩磁铁,可以先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怎么玩。哥哥姐姐也可以给弟弟妹妹玩。小班幼儿融入到大班和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5)为儿童创造宽松的科学探究环境。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孩子的助手、材料的提供者和朋友。这样,孩子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成功、感受和需要告诉老师和同伴,相互交流思想,享受科学活动中的乐趣,建立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项目成果

(1)2009年6月,银川市教育学院、银川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开展了我与园本教研* * *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尚撰写的论文《引导幼儿在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获得一等奖。

(2)2009年6月,银川市教育学院、银川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开展了以我与园本教研* * *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冯撰写了本课题案例《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科学记录》,获二等奖。

(3)2009年6月,银川市教育学院、银川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开展了以我与园本教研* * *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尚的论文《抓住教育机遇,多途径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获二等奖。

参考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者:张丽丽。

3.“利用电化教育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陈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4.《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学术刊物。

5.幼儿园教育词典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6、网络信息

附件(3)

宁夏二期基础教育项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

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正在宁夏第二期基础教育项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子项目中实施。为落实子项目目标:1,探索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内容和方法。2.形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通过研究活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课题教研形式的课题策略。请以对题目负责的科学态度,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你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2.你在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观察活动的研发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3.在观察同龄人的多媒体科普教育活动中,你发现或体会到了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