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开题报告怎么写?如何写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以及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药品连锁经营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改革力度加大,药品流通逐步放开,药品实行分类管理,药品流通市场向外资开放。这些改革和变化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医药流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然而,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相对落后,医药连锁经营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相形见绌。虽然医改的滞后使得医药连锁经营形成了相对落后的局面,但也给医药连锁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药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药品商业购销一体化管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进货渠道和销售职能是分离的,尤其是集约化的配送模式,是产生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种集中配送模式将彻底打破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药品四级批发体系。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分开核算和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医药零售行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社会热点。

二、药品连锁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1995到现在,我国医药连锁企业从最初的几家迅速发展到400多家,门店数量增加到近7800家,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毫无疑问,连锁药店作为中国入世的利器,已经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的必然选择。据有关专家统计,未来2 ~ 3年,70%以上的药店将被纳入医药连锁企业的轨道。同时,医药连锁将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或几类医药商品经营各种品牌的专业化形式。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药品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连锁盲目圈地、地方保护严重、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因素正日益成为制约药品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注重连锁的规模和形式,忽视内部和标准化的连锁,忽视连锁经营的基础设施。

这是药品连锁经营的最大隐患。药品零售20%到30%的高毛利使得药品零售行业成为医药行业诸侯争夺的战略焦点。很多企业只在乎规模和数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往往只注重外在形式的统一,而忽略了内在基础的建设。很多加盟商本身往往不具备吸引加盟商的能力,反而把加盟作为扩大规模的唯一手段。同时,加盟商为了壮大实力,往往以拉为主,缺乏对加盟商各种条件的审查,使得加盟商鱼龙混杂。一些不具备条件的经营者加盟后会损害企业形象,甚至低价从其他渠道进货,使药品质量监管失控。

2.产权和隶属关系的分割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药品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

我国原有行政监督管理体制带来的多头管理和利益分割,导致药品流通领域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限制了全国药品流通领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药品零售行业的扩大发展。连锁经营需要跨区域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这与行政区划管理是内在不相容的。

3.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落后,规模效益不高,地区差异明显。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战。

由于历史原因,医药零售行业基础薄弱,布局分散,没有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准入门槛低。药品禁令解除后,连锁药店的竞争主要靠价格战。同时,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很多连锁店挂了总部的牌子,但其原有的单店经营模式很少改进甚至复制,根本无法满足连锁店在采购、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部规模的统一性。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不科学,导致管理成本增加,无法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

目前,从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南方开放发达城市发展快于北方城市,尤其是深圳的连锁药店发展迅速,水平较高,以协和、中联、海王为代表,各具特色。北方主要是以同仁堂大药房、金象大药房、杰维斯大药房为首的一些药店,药品零售行业竞争相当激烈。

三、发展药品连锁经营的对策分析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合适。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有三种:常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鉴于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国际知名企业冲击大,药品流通企业应采取正规连锁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获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再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1)总部是一家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区域性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他们逐渐走向全国化,在药品连锁经营方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药品流通方面有品牌效应。他们应该采用加盟连锁模式,同时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2)总部是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进销渠道畅通。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药品批发企业可以率先搞自由连锁模式。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扩张的规模效应最大化。通过条码和采集系统采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3.整合现有医药连锁企业,提高竞争力,做好迎接外资挑战的充分准备。

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数量的分店,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4.实现维护团结与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

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体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公司之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5.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

随着我国药品管理尤其是非处方药(OTC)的逐步放开,药品连锁形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竞争激烈,药品降价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一趋势,药品连锁企业应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视最终客户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6.连锁店的选址要以方便为原则。

药品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其销售也要满足人们方便快捷的需求。药品连锁店应尽可能设在居民区和商业区,方便人们购买。

7.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传统上,药店只是卖药的地方。但随着非处方药的普及,人们已经把药店当成了小医院,经常会问一些与药物疗效相关的问题。因此,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和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第四,北京郭达药店的连锁经营

1.公司简介

北京郭达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5,438+00万元。员工300多人,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公司下设业务部、业务拓展部、采购发行部、质量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经理室、信息部、财务部等机构。目前,该公司在北京有近40家直营店。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2007年北京将有近百家社区健康爱心药店。

北京郭达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公司成立于10月26日,1998,165438。是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主要从事医药科研、生产和服务贸易,拥有十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2005年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收入257亿元,进出口额5亿美元。

在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方,有一家全资子公司国药物流有限公司,是国药集团于2002年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第三方医药现代物流中心,注册资金6000万元。

国药物流致力于为国内外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及医药相关行业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设计配送半径在北京及其周边500公里以内,仓储配送规模可达200亿元人民币。

2.全国连锁药店战略

(1)国药集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国有医药流通企业,拥有一套非常成熟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众多独家经销品种。那么,郭达大药房作为子公司,就可以利用母公司的这些渠道,从厂家那里拿到独家品种,借助厂家的营销,在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在药店设置常驻医生,为购买药品的顾客提供咨询。

(2)“国药”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虽然它的含义很广,业务涉及很多领域。但人们看到这个品牌,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经营药品的中药企业,会比那些民营药企更有信任感,心理上先争取一部分客户。因为郭达大药房整个店面的装修颜色和大门上方的螺旋标志与“国药”一致,顾客自然会把两者结合起来。同时,郭达大药房几乎所有的门店都位于社区附近,越来越多的人会知道“国药”这个品牌。

(3)在自有连锁店中,郭达大药房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社区类型调整经营品种。比如在北京望京,是一部分收入比较高的人的居住区。在经营品种上,适当增加疗效好、档次相对较高的药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

(4)郭达大药房有40多家连锁店,如果资金允许,未来应该会不断扩大规模。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国药物流的配送优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赢得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其他连锁药店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5)加强店内员工的培训。以便销售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为顾客提供初步的帮助和建议。

随着外资的放开,医药连锁经营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模式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在众多全部采用这种模式的医药连锁企业中,只有具备自己的优势,即全国性药店要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成本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省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或者

长期以来,人们注重依靠技术来保证信息安全,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和反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和身份认证。厂商在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不遗余力,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者也更相信安全产品,把仅有的预算投入到安全产品的采购上。但事实上,仅仅依靠技术和产品来保证信息安全的愿望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并不是产品能够消除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是在其他领域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和原则,同样适用于信息安全领域。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是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10%是技术错误造成的,10%是组织内部人员造成的,只有约3%是外部非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的。简单分类,管理原因占70%以上,这些安全问题95%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因此,管理成为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1)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了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全国密码管理协会、国家安全部等强力部门组成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州也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03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的意见》。同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加强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意见》(2003年[27]号文件)。27号文件首次将信息安全上升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2003年7月,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成立,负责收集、汇总、验证和发布权威应急处理信息,为国家重要部门提供应急处理服务,协调全国范围内的CERT组织处理大型网络安全事件,统计全国范围内计算机应急处理相关数据,根据当前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CERT进行沟通。目前,全国已建立31分中心,10个国家公共互联网应急响应试点单位、20个省级公共互联网应急响应试点单位、10个国内骨干互联网运营企业已获授权设立自己的应急响应中心(CERT)。这10家互联网运营商与国内数以千计的ISP、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一起,成为CNCERT/CC的主要联系成员,从而形成了立体交错的应急体系和自上而下信息畅通传递的通报体系。

2001年5月,中国信息安全产品评价认证中心(CNITSEC)成立,代表国家信息安全评价认证职能机构,依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管理和运行国家信息安全评价认证体系。负责国内外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技术的评估认证,国内信息系统和项目的安全评估认证,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组织和单位的评估认证,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资质评估认证。目前拥有上海、东北、西南、华中、华北五大授权测评认证中心和两个系统安全与测评技术实验室。

(2)制定并出台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公安部主持制定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分级标准》。并介绍了国际著名的ISO 17799: 2000:信息安全管理实施准则,BS 7799-2: 200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规范,ISO/IEC 15408:1999(GB/T 65438+。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下设10工作组,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对信息安全的行政、技术和人员管理提出规范性要求和指导意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指南、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规范、人员培训、教育和就业要求、信息安全社会化服务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保险业务规范框架和安全政策要求和指导意见。

(3)制定了一系列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适应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商用密码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互联网公告栏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得到重视和开展。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2003年7月,国家信息办公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组开始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的编写工作。作为先行者,中国铁路系统和北京移动通信公司已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全国其他重点行业或系统(如电力、电信、银行等。)也将陆续开展这项工作。

二、我国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还比较混乱,缺乏全国性的整体战略。实际管理不够,政策落实和监督不够。有些规定过分强调部门自身的特点,而忽视了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体现中国的特点。有些规定没有准确区分技术、管理和法制的关系,以管理代法律、利用行政管理技术的做法还比较普遍,导致制度可操作性差。

2.尚未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是动态的,涵盖组织、文件、控制措施、操作流程和程序以及相关资源。

3.中国特色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有待完善,难以确定信息安全需求、保护对象和边界,缺乏系统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缺乏信息安全意识,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

5.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薄弱,严重依赖国外。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障信息安全所必需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6.技术创新不够,信息安全管理产品水平和质量不高,特别是以集中配置、集中管理、状态报告和战略交互为主要任务的安全管理平台产品研发还很落后。

7.缺乏权威、统一、专门的立法管理机构进行组织、规划、管理和实施协调,导致我国现有的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存在法律层级低、真正的法律少、行政规章多、结构不合理、条块分割等问题;执法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多头政策,各行其是,规则相互冲突,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施,难以有法可依;数量不够,内容不完善,制定周期过长,时间滞后,往往无法遵循;监管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缺乏专门的信息安全基本法,如信息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民法方面的立法缺失,如网络隐私权法、网络名誉权、网络著作权保护法等;公民法律意识差,执法队伍弱,人才缺乏。

8、中国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太少,大部分遵循国际标准。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国家监督管理机制和法律保障,使一些企业或用户无法实施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三、中国信息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

(1)关于领导体制,建议成立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的主要联络和推动者,负责跨部门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尽快建立具有信息安全保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网络应急能力和信息对策能力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用开放的、发达的、主动的防御取代过去的封锁、隔离、被动防御的方法,狠抓内网的用户管理、行为管理、内容控制和应用管理、存储管理,坚持“多层防护、主动防护”的方针。加强信息安全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和标准委要为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提供标准支持,确保组织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制定专业的信息安全策略,提升我国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国家互联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全国统一指挥和分工协作,全面提升预案制定水平和处理能力。在建立类似非典的涉密信息报告制度的同时,应在现有公安系统中建立类似“110”、“119”的“信息安全部队”,负责信息网络安全、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制定关键设施或系统的应急预案,定期更新和测试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4)加快信息安全立法和监管,建议建立统一、权威、专业化的信息安全立法组织管理机构,全面规划、设计、监督和协调我国信息法律制度的实施,加快中国特色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根据信息安全要求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补。尽快制定信息安全基本法、青少年上网保护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别是为配合电子签名法的实施,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要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网络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快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网上仲裁、网上公证等法律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

(5)加快信息安全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尽快制定基于ISO/IEC 17799国际标准并适合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管理机制,按照国家标准定期实施一些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如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铁路、民航、海关等。

(6)坚持“内防为主,内外兼防”的原则,通过会议、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及和守法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特别是加强对组织或企业内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在国家重点部门、企事业单位,明确划定信息安全工作职责,建议党政一把手为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人,有条件的企业增设CSO(首席安全官)职位,形成纵向和横向的领导管理体系。

(7)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信息安全管理专项基金,鼓励风险投资,提高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工具、网络取证、事故恢复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究能力和产品开发水平。

(8)重视和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对重要信息安全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特定领域用户必须明确购买经过认证的信息安全产品。

(9)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执法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10)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标准、技术和取证、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协作。(作者是贵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家信息安全相关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