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玩电脑会不会缩小小脑?
以上神话脱胎于【1】之前活跃在各大网站的“过度上网导致脑萎缩”的报道。日常工作和娱乐的得力助手互联网真的能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大脑吗?这些报道是真实的,还是被歪曲和夸大了?下面详细讨论一下。
研究确实存在,新闻报道也不严谨。
这些报道都来自于2011,PLoS ON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即公共科学图书馆,系列期刊之一)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论文《网络成瘾障碍成瘾中的微结构异常》,用影像学方法研究了18名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大脑结构。发现在某些脑区(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DLPFC、辅助运动区的SMA、眶额皮层的OFC等。),这些网瘾学生的灰质体积比同龄的正常对照组要小[2],也就是报告中提到的“脑萎缩”,而且网瘾时间越长,这种萎缩越明显。
不考虑样本量小,是否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受试者与对照组之间确实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即“脑萎缩”与网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像报道的那样“过度上网导致脑萎缩”。
网瘾≠过度上网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成瘾青少年。所谓“网络成瘾”,是指在成瘾物质的作用下,不可控制的上网冲动,表现为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明显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3]。
目前,杨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的诊断量表简洁而权威:
1)你是否迷恋网络?
2)为了达到满足感,你觉得有必要延长在线时间吗?
3)你是否经常上网失控,停止使用网络?
4)当你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会感到不安吗?
5)每次上网时间是否比预期的长?
6)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是否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7)你是否对家人、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自己对互联网的迷恋?
8)你把网络当成逃避问题或者释放焦虑的方式吗?
其中只有5人可以被诊断为“网瘾”。也就是说,你除了长时间上网,还必须和烟酒一样上瘾(编者注:这里所说的“上瘾”是病理性性瘾,和通常的“上瘾”不同),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对网络产生依赖。这不同于普通的长时间使用网络但有自控能力上网的“过度上网”。论文中“网瘾大学生”平均每天在线时间为10.2小时,普通人难以企及。
脑萎缩和网瘾,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研究确实发现网瘾青少年的部分大脑区域灰质体积减少,但这只是一个横断面研究,这些受试者本身并没有前后对比。而且网瘾患者的心理行为与正常人有着先天的不同。这种差异会不会是他们神经系统发育的某些缺陷造成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传统的逻辑问题: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网瘾导致大脑灰质萎缩,还是灰质萎缩导致网瘾行为异常?还是网瘾者因为自身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些缺陷,长时间上网后比正常人更容易脑萎缩?
虽然论文中提到网瘾持续时间越长,萎缩现象会越严重,似乎暗示网瘾导致脑萎缩,但这个线索说服力不够。即使有足够的时间做一些后续研究,我们可以记录下“网瘾少年”沉迷网络前的大脑结构,然后与现在进行对比,也不能证明脑萎缩就是长期沉迷网络。
让大脑萎缩的可能不是网络,而是“上瘾”
网瘾者自然会花很长时间上网,所以人们很容易把过度上网当成脑萎缩的原因,而忽略了“网瘾”的另外两个词——“上瘾”。
除了上网时间延长,网瘾者与正常人还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自制力减弱,文中提到的大脑区域萎缩与自制力密切相关[5]。
很多研究发现,吸毒者的大脑也有类似的结构变化[5][6][7]。虽然成瘾本身是否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还没有定论,但相应的,脑萎缩是长时间上网还是成瘾本身导致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PLoSone上的原文是针对网瘾人群的,旨在研究网瘾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证据把结论推广到正常人身上。但是,网民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更要注意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导致的电脑视觉综合症[注1]!
【注1】计算机视觉综合征,CVS),又称VDT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视疲劳、视力模糊、眼睛干涩、头颈部和肩部疼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屏幕太亮或太暗,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不合适,坐姿不合适,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减少,电脑使用者本身的所有视力问题。[8]
注1]计算机视觉综合征,CVS),又称VDT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视疲劳、视力模糊、眼睛干涩、头颈部和肩部疼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屏幕太亮或太暗,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不合适,坐姿不合适,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减少,电脑使用者本身的所有视力问题。[8]
参考资料:
[1]联合早报?中美专家:过度上网和脑萎缩警示网瘾危害青少年
[2]开元,,王桂红,方增,等(2011)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微结构异常。PLoSone,June 2011第6卷第6期e20708
[3]刘新民编辑。《异常心理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5.6。
[4]比尔德K,沃尔夫E (2001)提出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中的修改。网络心理学与心理学。行为4:377–383。
[5] (1,?2)?Wilson S,Sayette M,Fiez J (2004)对药物提示的前额叶反应:一项神经认知分析。自然神经科学7:211–214。
蒋少爱,王绪义,郝伟。海洛因依赖者灰质密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杂志,2006,(05)。
[7] Li C,Sinha R (2008)抑制性控制和情绪压力调节:精神兴奋剂成瘾中额叶-边缘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证据。神经科学与医学。生物行为评论32:581–597。
[8]计算机视觉综合症
长时间上网会导致脑萎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