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
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书法代表了一种文化人格,体现了一种美感。在信息时代,书法并没有因为电脑键盘的书写削弱了实用功能而尴尬,相反,大大加强了审美功能。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很多外国朋友不懂中文,但是可以欣赏中国的书法。在汉文化圈,书法是一种智慧和功夫的艺术样式,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和对书法的深入思考。
张先生讲书法走向世界,首先是反方向走的,就是世界先走向中国,然后中国的书法走向世界。孔子讲“吸引远方的人”,说“近者说远者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书法走向世界,光靠书法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少数作品在国外展出,或者在那里做讲座,就算走向世界,也太容易走向世界了。
刘正成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要让中国书法走进世界艺术界,需要双向交流。我们主张对中国书法的研究需要一种大众语言来解释,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艺术,美法学者来中国交流时,常常会对中国书法的魅力发出感叹和由衷的喜爱。如果能把中国的艺术用各种语言表达出来,世界会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那么真正的路在哪里呢?按照张先生的思路,我们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中国什么时候会强大,没有人会给出准确的答案。所以我们要靠自己去探索,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索,因为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在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一位德国哲学家担心中国的书法。黑格尔认为中国写的字会导致“科学的障碍”(历史哲学)。他以深刻的逻辑眼光看到了中国书法的矛盾,即这种极度个性化的艺术有时与科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背道而驰。
书法美学属于艺术意识思辨的高级层次,但它的动态推进和理性深化有赖于审美意识的层次。因此,书法的审美意识既有抽象的启迪,又有实践的指导。
赵长青分析,西方很多知名人士对书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中国的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高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一定是书法家,而不是画家。”
范曾的书画在国外很受尊重,他的作品受到中国和西方的欣赏。
古干作为开创现代书法的书画艺术家,也引起了西方艺术界的关注。
古干有意识地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技法融入到自己的书画创作中,同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自己探索多年的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有全新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是书法和不是书法,水墨画和不是水墨画,画是由字组成的,字是由画组成的。
这种传统和现代的书画作品,是一种原始的用变形汉字绘画的艺术,或者是现代的用绘画书写的书法。与中国传统书法相比,古干的书法和绘画更具象、更多维、更具观赏性。正如变幻莫测的云是水蒸发凝结而成,古干开创的现代书法及其书画艺术,实为中国传统书法的升华。启功先生说:“古干画的林黛玉能跳芭蕾,古干的字比甲骨文还难读”。正是借助图像语言,古干书画作品的特征才得以展现。汉堡美术学院的不来梅教授说:“古干画的老人(指中国古代作家的雕像)我一个都不认识,我也不是很感兴趣。对现代书法的兴趣。虽然我看不懂汉字,但似乎古干书法作品的一个特点是,最初不是阅读,而是欣赏其趣味,趣味在于品味中国的趣味。太专一没有好味道。”德国教授的话,说明外国人完全可以欣赏中国的书画。
抽象艺术的美在于它体现了人类和宇宙的魅力。中国的书法是抽象艺术,西方的现代派艺术也是,虽然很多西方人不认识汉字,很多中国人看不懂西方的现代派艺术,但这并不妨碍双方互相欣赏对方的艺术作品。就像我们虽然不理解鸟的歌声的含义,但我们会觉得它很美,所以抽象艺术只要让我们看起来很美,激起我们欣赏它的欲望,就能达到目的。
书法和书法的区别,书法是技巧和美感的表现,都是通过临摹古代书法,达到一定高度,演变成自己的特色。这些叫书法。书法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创新。弘毅大师是以禅为本,但要进入这个世界并不容易。如果能深入研究毕加索的作品,借鉴毕加索的艺术,将是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一条途径。作为中国书法家,学习西方文化很难有深刻的理解。毕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学习西方文化不是模仿,而是思考。只有思维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才有技术的变革。就像政治改革和政治变革,有的是在原有基础上进化得更好,有的是需要重新改变思路。
中国的书画同源,这也是他的思想根源。可以更多的体现在其他领域。漫画家也是思想者。只有融合自己的思想,才能有创作灵感。作为一部搞笑的作品,也是一种思想的展示,何况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一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成功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思维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没有思维和知识作为基础,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至于从哪里开始,是走出中国传统还是融入西方艺术,我们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想法。我们需要一起探索,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从容的走下去,希望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本人见识不多,只希望有志之士反驳讨论,想出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