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本名郑燮,字可柔,号利安,号。板桥,又名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秀才。他在山东范县、魏县为官,政绩显著。后来在扬州生活,靠卖画为生。他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号称“四季不谢的兰,百日不倒的竹,永不改变的无敌石”。他的诗书画,号称天下“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奇特》、《广清刘钊》、《朱兰方鑫》、《甘谷聚泉》、《丛兰刺》等,以及《郑板桥集》。

扩展数据

人物轶事

因奇怪而出名

郑板桥的“奇怪”颇有点像活佛。《奇怪》里总有真诚、幽默、酸酸的东西。每当看到贪官汉奸在街上游街示众,他就画一块美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当屏风,吸引观众,唤醒民众。?

2.名声不好

无官一身轻的郑板桥回到扬州卖字画,社会地位与以前大不相同。他有大量求人,收入可观。但他讨厌那些依附于儒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的一些肥盐商一样,对高价毫不在意。开心就立马写,不开心就骂人。他古怪的脾气让普通人很难理解。有一次在为朋友作画时,他特意写了一段题字,做了一个坦白的表白:

“整天写写画画,不休息,会骂人。三天没写,想到一张纸解闷,也是我曹的耻辱。叫我画,不画,不叫我画,就是画,这是极其解不开的。我理解这里的人,但笑着听。”

3.个人例子

郑板桥是卖画的,不像传统文人画家,她仍然把半张脸藏在吉他后面不让我们看到。既然已经进入市场,就干脆大方一点。他制定了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第一个明码标价出售画作的画家。“大的6两,中的4两,小的2两,横幅联1两,粉丝斗5元。送礼物,送食物,不如送银子;公家送的未必是我哥喜欢的。给现金带来内心的喜悦,字画都不错。

礼物纠结,信用特别不好。又老又累,不能跟你说没用的话。”末了附诗一首:“画竹多买竹钱,纸高六尺,花三千元。任曲谈旧论交接,只当秋风掠过。“明明是俗,但出了板桥,原来它的俗是格外可爱的,正是因为他的真诚。

4.美味的狗肉

板桥决定添油加醋,规定凡是要他书画的,都要先交定金,做个样子,挺有意思的。当时很多有钱有势的士绅,装饰厅堂,往往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为那些官僚劣绅作画作画的人,不便在他老人家的恩宠中申报。一次,一群士绅用诡计,设下圈套,得到他们的书画。

他们得知板桥爱吃狗肉,在他和朋友外出交友的必经之路上,借了村民的茅屋,煮了一锅美味的狗肉,直到板桥路过。主人“笑脸相迎,以狗肉美酒相待。”板桥没有怀疑,开怀畅饮,连酒和美食都赞不绝口。饭后,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请大人留下对联留念。

板桥深感今天吃了一顿美餐,当即答应,起身下笔,问店主姓名交钱,以回报他的好意。看完这本书,好好享受吧。后来在一次酒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挂在那里,才知道自己被骗了,非常后悔,贪得无厌。

百度百科-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