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仔猪水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蔡光伟、李健、曾庆、洪洋、吕瑞卿、杜德言。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2006级3班402460

仔猪水肿病最早发现于英国。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引起的以头、眼睑、耳水肿、共济失调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它也被称为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它是高度致命的。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在各地呈上升趋势。它已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仔猪早期断奶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尽早对该病进行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综合防控措施,并找出一些适合该病的疫苗,对保障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综合防治疫苗研究进展,致死性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S858.28文献识别码a文号1424512。

仔猪水肿的最新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与技术学院,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仔猪水肿病最早发现于英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指毛细血管或全身性小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加和体液外渗过多水分,以头部、眼睑、等耳水肿、急性共济失调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猪胃肠道水肿病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一种致死性极强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在各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早期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综合防控措施,应用识别该病的疫苗,对确保养猪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集成控制;疫苗进展;致命的

1,简介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急性、散发性和致死性肠毒血症。又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和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行走无力、瘫痪、眼睑和肛门水肿、体温过低和声音嘶哑。潜伏期很短,病程2-3天,死亡率很高。发病缓慢的病猪无精打采,厌食,盲目行走或转圈,抖动,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一碰就叫,口吐白沫,体温升高,心跳加快。水肿发生在眼睑、面部、头部、颈部、胸腹、耳朵等。急性猪在5-6小时内死亡。

2.流行特征

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发病率为5-30%,死亡率高达90%。发病率高的多为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仅限于个别猪。传播不广:春季4-5月,秋季9-10多见。该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改变、单一饲料或大量饲喂精料有关。

3、疾病的原因

3.1致病因素

该病的病原体为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没有孢子,没有蒴果和鞭毛。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这种疾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不是外来的,也不是“暂时性的”。哺乳期仔猪肠道内存在少量这种大肠杆菌,但在哺乳期条件下不致病。在适当的诱因作用下(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促使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被肠道吸收到血液中后,逐渐在仔猪体内蓄积,引起毒血症。当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仔猪生病死亡。

3.2母体大肠杆菌抗体的影响因素

小猪出生后,母体抗体的传播是通过小肠对母乳的吸收获得的。母源大肠杆菌抗体在仔猪体内残留7-35天,断奶后容易发病。

3.3消化功能不完善

在仔猪阶段,由于猪胃肠道中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难以消化蛋白质。尤其是植物蛋白。如果饲料中添加过多的豆粕,由于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血凝素,后者会损伤小肠绒毛。绒毛一旦受损,蛋白质的吸收就会减少,而前者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分解吸收。一般一开始喂这些饲料不会发病。中晚期由于蛋白质分解不完全,肠内容物会腐烂发酵,刺激肠末端感受器蠕动,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然后发生了水肿病,营养过剩导致的水肿病大多死亡。

3.4猪的断奶应激

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中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下降。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衡,肠道菌群失调。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的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量生产和毒素产生,被机体吸收而发生水肿。

3.5进料因素

3.5.1饲料蛋白过高。

目前一些饲料生产企业追求高蛋白、高产量的浓缩饲料,导致饲料蛋白水平偏高。但是,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差。更多的饲料蛋白进入肠道后会腐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未消化的虫卵或未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帮助细菌繁殖产生毒素,诱发疾病。

3.5.2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和硒

维生素E和硒参与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的损害。它们具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效应。当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的正常结构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下降,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和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创造了条件。

3.6进料条件

仔猪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防范饲养条件和饲养方式的突然变化,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如:断奶前后,生饲突然改为熟饲,或熟饲突然改为生饲,配给不规律,突然饱腹饥饿,偶尔喂酸食或喝凉水等。因为这些情况,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出现水肿。

3.7其他因素

其他诱因,如过早断奶、环境变化、疫苗接种、气候变化、运输、冷热刺激等应激源,也会削弱仔猪对致病菌的抵抗力,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系统失衡,也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

水肿疾病的发生。

4.临床症状

4.1最急性型

这种类型少见,发病突然,不能躺下,肌肉和四肢抽搐,口流涎,吐痰,呼吸极度困难,迅速死亡。大部分是无症状猝死,病程只有1-2h。

4.2急性型

这种类型比较常见,而且往往是急性的。有些人食欲不振或完全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有的人高达40.5℃,是共济失调,漫无目的地狂奔,颠簸或转圈。有的人前肢直立或四肢平躺跪在地上,突然向前一跃。不能站立或爬行,被迫行走时四肢蹬地。有时会呕吐,皮肤感觉像水波。其主要特征是:眼睑严重水肿,颈部和头部“发福”或水肿,其次是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混乱和* * *共济失调。病程一般为12-24h。

4.3慢性型

这种类型比较少见,头部和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靡,不能平卧。发病初期及时对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最后因消瘦疲惫而死,病程2-4天。

5.病变

5.1临床病理尸检变化

最剧烈的变化不明显或看不到病变。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尸检主要病理改变为胃壁水肿,尤其是胃弯和贲门处,水肿部位明显增厚,肌层和粘膜之间有无色透明的胶状水肿液,胃底部有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水肿,尤其是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切片湿漉漉、多汁。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大肠黏膜为卡他性肠炎。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多。肺膨出,肺胸膜下散在出血灶,肝脏轻度肿大,颜色发黄,其表面有时可见不规则的灰白色病变。脾脏稍肿大,有时可见脑膜水肿。脑内有双侧对称性软化灶,其他组织未见明显病变。

5.2组织病理学变化

该病的病理改变为浆液性非化脓性脑炎、浆液性心包炎、浆液性变性肝炎、浆液性脾炎、浆液性出血性淋巴结炎、浆液性纤维素出血性肺炎、浆液性胃肠炎等。

5.3超微病理变化

回肠绒毛排列紊乱,极性丧失,微绒毛稀疏变性,部分部位微绒毛脱落消失。肠吸收上皮细胞膜膨出、破裂,偶见细胞质溢出;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明显断裂,溶酶体数量增多。细胞核依然完整,核仁数量增加,染色质向侧面移动。肝脏的核仁增大,异染色质边集和核周间隙增大。线粒体肿胀,滑面内质网弥漫性增生。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和嗜酸性小体。淋巴窦极度扩张,大肠杆菌及其残余物被困其中。细胞膜结构受损。这些变化都是大肠杆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

6.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尸检变化和细菌学检查作出诊断。

6.1实验室诊断

6.1.1显微镜检查

取病料作组织接触片,显微镜下观察芽孢杆菌的存在。

6.1.1细菌分离和培养

将肝脏、小肠、颌下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MacKay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三糖铁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见到灰白色、光滑、湿润、圆形、微凸起的小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以看到圆形和红色的小菌落。血液培养基上有溶血。将生长在MacKay培养基上的菌落刺破并接种在三糖铁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呈黄色,有气泡。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扁平、钝圆的杆菌。

6.1.2动物试验

将在MacKay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并在37℃下培养24 h。将0.2-0.5mL肉汤培养物注射到3只健康小鼠的腹腔中。结果第1天死了1只老鼠,第二天死了2只。死后观察病理变化,取肝、肠、肠系膜淋巴结交叉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24 h,菌落形态同3.2。取上述菌落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见两端革兰氏阴性、扁平、钝圆杆菌。

6.1.3生化试验

将麦培养基上的红色菌落移植到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然后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阿拉伯糖、乳糖、鼠李糖和山梨醇,并产酸产气。不产生h:s;不使用柠檬酸钠;靛蓝基质和M.R .试验呈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呈阳性;V ~ p试验阴性;明胶不液化。生化测试结

6.2微生物检测

6.2.1死猪肝脏、脾脏、淋巴结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少量散在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末端钝圆。

6.2.2取病料接种于37℃恒温培养的培养基上,观察24h。

6.2.2.1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光滑、灰色、湿润、圆形、微凸起的小菌落。在麦康凯和5%血琼脂培养基上选择典型的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有红色菌落,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发酵6.2.2.2葡萄糖、乳糖、甘露糖和麦芽糖,但不发酵木糖、蔗糖和鼠李糖,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

6.3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和尸检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但如果变化不明显,有广泛充血或出血病变,则应与猪瘟、丹毒相鉴别。断奶仔猪通常出现水肿,体温不升高,而猪瘟可侵袭各年龄段的猪。丹毒多见于货架猪,导致体温明显升高。猪瘟和丹毒的尸检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不难区分。小肠前段可分离出大量溶血性大肠杆菌,但血液和实质器官一般是无菌的。丹毒可以从血液和实质器官中分离出来。

7、预防和控制措施

7.1缓解断奶仔猪营养应激的效果

合理的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加速仔猪的生长。但早期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种压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母子分离的心理压力;另一个是仔猪从产房到育婴室的环境应激;三是仔猪营养由母乳转变为饲料的营养应激。国内外专家对这三种胁迫都做了一些研究报告。结果表明,营养压力最强,影响最大,心理压力和环境压力影响较小。为此,要在断奶前及早开始喂养,以过度适应。实践证明,从7日龄开始,仔猪就可以通过使用乳猪饲料在断奶前适应植物饲料。胃肠消化功能得到了适应、锻炼和加强。断奶后1周内不要换饲料,采用1周以后逐渐换成仔猪饲料的方法,可以减少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7.2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较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较低,尤其不适合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得高于19%,植物蛋白不得高于15%。

7.3酸化剂的应用

在断奶后1月内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00%–1.50%柠檬酸(乳酸和醋也可)可改善胃内酸度,不仅适合有益乳酸菌的繁殖,还可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繁殖,还可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对防治水肿病和仔猪腹泻有明显效果。值得广泛传播。

7.4补铁

仔猪经常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导致腹泻和水肿。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的大腿内侧注射含铁血黄素、铁钻针、风雪宝等补铁补血药物。

7.5补硒

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添加剂或肌注亚硒酸钠,亚硒酸钠-维生素E缺乏,机体免疫器官受过氧化物损伤,降低机体抵抗力,改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预防肌病、肝营养不良、桑心等疾病,而且对仔猪水肿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7.6毒品预防

常用药物有杆菌肽锌、土霉素、金霉素、呋喃唑酮、喹乙醇、新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对预防仔猪腹泻和水肿有一定效果。

7.7疫苗预防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研制生产了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水肿病疫苗和疫苗,均可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我们在断奶前后分别给1/4 ~ 1/3仔猪皮下注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K88和K99基因工程疫苗。发现不仅断奶后仔猪腹泻减少了90%以上,而且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在我国,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微生物室研制的仔猪水肿病和副伤寒灭活疫苗(中试产品)对妊娠母猪和15日龄以上仔猪每只肌肉注射2ml,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30%左右。因此,应用疫苗预防该病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值得推广。

7.8断奶前后驱虫

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可以防止寄生虫对肠黏膜的侵蚀,防止大肠杆菌对人的侵害和对肠黏膜的破坏,从而减少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发生。

7.9消除感染源

隔离病猪,搞好猪舍卫生,每日清理粪尿,定期严格消毒,猪舍不积尿、不存污水,安装自动饮水器,都有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7.10水肿疾病的治疗

仔猪水肿病很难治疗,但并非不可治愈。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接近

病床实践证明,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加维生素C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尽量减少对病猪的干扰。

7.10.1

为了控制全身症状,将磺胺嘧啶钠以每公斤体重20-25毫克和50%葡萄糖10毫升的比例注入耳静脉,并将硫酸卡那霉素2-4毫升、维生素C 6毫升、维生素B2-3毫升和50%葡萄糖10毫升注入耳静脉,每天两次,共2-3天。为消除水肿,应在耳静脉注射20%甘露醇100–150ml。为保护心脏,肌肉注射10%咖啡因钠4 m1。

7.10.2

巩固预防对于病情有所好转的仔猪,可采用氢化可的松20-50rag或氯霉素25万单位或庆大霉素68万单位肌肉注射,65,438+0次/天。为了防止同一窝仔猪发病,给每头仔猪服用磺胺嘧啶钠片,每天1–1.50片,连续服用2–3天。

8、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可预防过敏,消除水肿,抑制肠道致病菌,早期诊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8.1.10毫升20%复方磺胺嘧啶钠或6甲氧磺胺嘧啶劳拉,每日肌肉注射2次,共3-5天;5%–10%氯化钙和4%乌洛托品,各5 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0.1%亚硒酸钠注射液肌肉深层注射,510k g仔猪2-3 ml,20kg以上仔猪5ral。严重者每5-6天重复使用1次。此外,还可以用敲入式泻药缓解病猪的便秘,以减少毒物的吸收,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8.2炭疽病4-6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共3天;0.1%亚硒酸钠3-4 ml,肌肉深层注射1,重症患者每5-6天注射1。

8.3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3天;5%葡萄糖200ml静脉注射,根据猪的病情和体型大小的需要,每天两次,连续2天;内服中药:苍术15g,白术、赤芍、茯苓、枳壳各10g,肉桂、麻黄、木香各6g,陈皮9g,甘草3g,水煎,口服2天(30Icg猪用量)。

8.4维生素b 12 0.1.5mg–kg体重,板蓝根注射液0.6 ml/kg体重,链霉素30 mg/kg体重,三种药物混合肌注;另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 0.3 ml/kg体重。一天两次,持续3天。配以中药:芒硝50g、大青叶25g、大黄25g、牵牛花20 g、茵陈25g、栀子20g、白花蛇舌草15g、茯苓15g、郁金15g、陈皮15g、车前草15g。* * *细粉用3000rrd开水冲泡,加红糖250g为导(以上用量为10猪体重10kg)。吃一次或者让猪自己喝,隔天1次,两次。

8.5中药池上生姜大蒜粉:赤小豆100g,商陆16g,生姜1O片,大蒜6片,水煎服,胃管服用,每日1剂,一般1-2剂即可治愈。同时使用西药: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肌肉注射,第一次10ml,第二天减半;磺胺嘧啶钠、磺胺甲氧嘧啶钠、板蓝根注射液510ml,每天早晚交替肌肉注射1次;50%葡萄糖306毫升,葡萄糖酸钙2040毫升,乌洛托品10毫升,混合后静脉注射。便秘时可用肥皂水深层灌肠。痊愈后,为防止复发,除加强喂养管理外,可用Bl2、维生素D胶体钙、三磷酸腺苷(各2ml)混合肌坑,一般每四天1次,连续两次,效果很好。

8.6鲜枣叶10%,车前草100g,糖30g,捣碎喂服。病重没胃口的就喂。同时停止饲料3-4天(只给药和水),有条件进行放牧,加强运动。每天服用三次,服用3 ~ 4天即可恢复。

9.讨论

9.1仔猪水肿病的病原——溶血性大肠杆菌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当断奶仔猪母乳中免疫球蛋白丢失,且由于气温突变,饲料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过高,而绿松石饲料、植物蛋白含量低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不足。

9.2虽然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4月~ 10月是该病的多发期。气温的突变是诱发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变冷,就要及时做好猪圈的保暖工作。

9.3临床上观察到,那些体格健壮、营养好的仔猪,最先发病或死亡。我们认为其诱发机制主要是过量食用富含浓缩蛋白、缺乏低蛋白的高淀粉饲料和青绿色饲料。由于断奶仔猪胃肠道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动,当胃肠道接受大量粘稠优质饲料时,胃肠道内就会发生异常发酵,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这样,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会趁机入侵,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致病。因此,断奶前后,应少喂高淀粉、高蛋白质的浓缩饲料,多喂植物蛋白少的绿叶饲料,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必要的。

9.4对于仔猪水肿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如果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9.5接种仔猪水肿病疫苗是目前预防该病的重要方法,综合预防措施较好。

参考资料:

[1]毕克东,宋春阳等。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兽医科技。2000,(5): 35-36。

[2]鲁、、等。、几种方法对仔猪水肿病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中国兽医科技. 2000 (3) 37

[3]廖志清。仔猪水肿病和副伤寒联合灭活疫苗效果观察。兽药和饲料添加剂2000,(6)

[4]彭兴顺。硒对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中国兽医杂志1984,(3): 29。

陈,陈毅,等。仔猪水肿病左旋咪唑葡聚糖佐剂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力测定。中国兽医科学与技术. 2000

[6]谭迅,张,仔猪水肿病的病理学特征研究,上海畜牧兽医报,1992,(2): 17。

徐福南,苗德年,方。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组织的超微病理观察。中国兽医科技,1997,27 (12): 7-8

、许、郭秀夸等。仔猪水肿病的治疗,宁波农业科技,1993,(3): 30

[9]鲁·。仔猪水肿病的治疗探索,畜牧兽医科技,1990,(3): 32

[10]杨猪水肿病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其疗效观察,畜牧兽医,1999,31 (1): 25-27。

【11】陈玉川,朱茂清。针灸治疗猪水肿病,中国兽医杂志,1994 (5): 29。

[12]蔡宝祥,等.家畜传染病[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13]张友思,等.常见猪病的防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邹,,等.防治畜禽疾病的良方[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5]蔡宝祥。家畜染色组(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0-55。

[16],宁,,等.仔猪水肿病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3):18。

[17]郭万柱,吴彤。动物微生物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0-408。

廖。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诊断手册[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1-70。

[19]曹鹏泽。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49-53;87-90.

方还。大肠杆菌。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6-124。

[21]多红,张溪芸,颜路,等.青海省部分仔猪水肿病的血清型鉴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庄红,闫嘉颖,孙华。仔猪水肿病的综合治疗。农业和科学,2006.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