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精神

前阵子我在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34岁毕业生的猝死:一个不完整的毕业》。在这篇文章中,34岁的谢鹏本渴望逃离平庸,通过读研实现向上飞跃,却在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前夕不幸倒在了学校的教研室里。

谢鹏的死在医院死亡证明上看似因“心源性猝死”,却反映了一个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与老师的关系。

2065438+2008年5月,谢鹏还没有入学。“老师给了他一些工作,包括准备一些资料,看视频,买一些教材。”

在学校,谢鹏要为导师做很多工作,比如做实验、出差、写论文、做PPT、处理会议,就像导师的“打工仔”.....但这种长期的“义务劳动”既不合理也不合理。

2021年5月,谢鹏被导师推迟了半年毕业。谢鹏对同学们说,“老董说65438+二月。后面还有两个大实验,我不会放过他们的。”

在他三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经常熬夜到半夜两三点,猝死前一天晚上还在加班。

如果说这是教师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学生的劳动剥削,那么还有一种剥削形式已经和淫秽、性侵扯上了关系——而这方面看得见的报道或看不见的隐蔽案例数不胜数。

最近得知一则新闻,6月7日,(2022) 65438,成都某知名中学原班主任梁刚因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这也是国内首例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的男教师“大面积猥亵14岁以上男学生”案。我想,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年的学生在某个机缘下成长了,揭开了* * *的伤疤。凭借这个成人团的实力,他们终于把以前的老师放在了板凳上。

教师也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同时,老师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权力。但与其他有权有势的人不同,教师受到的监督不那么正式或非正式。

以上两篇报道是典型的教师以权谋私。也有很多老师以其他形式谋取私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师是最有礼貌的人。因此,人们对老师最尊敬。君子慎独。他们必须依靠更多的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无数老师违反为人师表的下限。不触碰底线的老师是好老师吗?

很多现代人把升学和求职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老师只要能在这两方面帮助学生,就是好老师,根本无暇去做其他关于人格的考虑。中小学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衡量教师成功与否的几乎唯一标准。大学里最成功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无关紧要的。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是,为真理而教的人,为真理而学的人,都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与真理渐行渐远。

这不禁让我思考,当老师意味着什么?以后应该鼓励什么样的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育者?

无数思想家和学者探讨过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中讨论了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成为有道德的人,而不是有用的人。

朱光潜在《谈修养》中说:“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性所固有的求知、善思、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可能地发展。”

蒋勋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唤起人们的意识。

沈从文在《边城》中说,“教育的目的似乎是让两个孩子学会做人的勇气和忠诚。”

但是,如果一个老师不够贤惠,没有觉悟,缺乏勇气和正义感,怎么激发别人的善的本能,唤起别人的觉悟,教学生怎么做人呢?

小说《白鹿原》里,有一个白嘉轩办学校的故事。在学校的落成典礼上,

一个老师,如果能同时教会学生“仁义”二字,就是功德无量。

在普遍焦虑的今天,当面对孩子或学生的教育问题时,我们也需要按下教育军备竞赛的暂停键,静下心来,重新定位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资格仅仅来自我们作为父母或老师的自然地位,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而人最容易忘记自己的精神内核,过于关注自己的外在因素,比如是否被评为优秀或特级教师,是否被评为教授。

身份和荣誉只是外衣或装饰品。没有教育者的精神实质,就不能自称为教育者。

而教育者的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思考,得到不同的答案。

但一切都将保持不变。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一定是修身养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