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压力有多大?

现在读博压力真的很大。在我带的4000多名学生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上了研究生院和研究生院。但在我平时和他们的交流中,这三年来,想读完硕士再去读博士的同学少之又少。而且在考上硕士的学生中,选择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约为6:4。这意味着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实用和早期就业。然而,越来越少的学生寻求学术知识。

你也看到了,现在学校都在招生,虽然招生规模略有扩大,但是学生的读书热情并不热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有政策和现实的原因,有成本高的考虑,就业去向、领域、前途三个因素是主要的。近年来,我们从媒体上得到了一些关于博士生的极端案例,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博士学习的一些负面印象,而少数博士生的个人负面案例则是极其深刻的内外因素的个人结果,也造成了原本准备寻求博士学习的年轻人的恐惧心理。

第一个原因是政策和现实。还是那句话,1983年中国才培养出第一批18的博士。如今,它已经培养了大约85万名博士,而中国能招收和培养博士的大学和研究所不超过350所。中国真的不是医生富国,美国有200多万医生。但是一定要明白,博士的学习和培养并不容易,更何况毕业前SCI和EI论文数量一般都在3篇以上。即生活费补充一般在三千左右,毕业年龄至少在28-30岁之间。有很多文科和理科博士,有所成就,可以发SCI。你不脱两张皮几乎是不可能的。工科和医学博士比较好,因为导师会带你玩一个项目,你会因为有项目要做而努力。

读第二个博士的成本很高。以生活、爱情、未来家庭为例。因为是一个小团体,所以在同学中找到对方还是比较顺利的。而一旦踏入社会,那就是哈哈。尤其是女博士,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想结婚。今天遇到一个上海某研究所的女博士。她51岁,至今未婚。虽然我只说了一部分原因,但是已经可以让大家觉得博士生活成本太高了。毕业后找工作,看专业,上大学,科研院所都可以。想去上市公司,运气好,钱多。你要文理博士找这些单位,你就尴尬了!

第三,看起来有点跑题,但其实极其深刻。那就是读博,那是另一种重生,另一种自我塑造,甚至是另一种人生。有人看到这里会觉得万老师是在危言耸听,但是我要郑重的告诉你,如果你正准备读博士或者正在读博士,没有在境界上的思想准备和成就,那么即使博士毕业,文凭只是高了一点点,但是人生的境界和格局还没有萌芽。尤其是在今天的大学、研究所乃至生命成长进步的全过程。你最重要的是在读博的过程中学会与导师和谐共处,在枯燥的求博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同学、学弟和谐相处。如果你在这里什么都没学到,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用在哪里?因为你将面对广阔的社会。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正是中国任何教育最缺乏的。

如果没有人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人,如何在智商学习后拥有高智商并走上社会情商和自我修养成长,如何用心用情在人类社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是中国所有教育的人性。知识一定要用在社会和人群中,而不是孤傲、清高、寡廉鲜耻。你当然不想成为孤岛鲁滨逊,但他身不由己地遭遇海难,面对孤岛,与他相伴的是“星期六”,而你在人群和社会中。孤独的心并不可怕。孤独的人只在自己,害怕它,没有生命。这也是很多学成回国的成功人士无法在华夏大地扎根的一个深层次的人性原因。因为他们,他们没有学会种下人性的根在知识下与人相处,与中国同行。

请所有正在学习的人一定要牢记,你能否将所学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大小和深度,更是学会与社会和人相处的需要。即使你从天上的神学校毕业,获得了“石天”或“牛石”的称号,你也必须回到地面,降落在地球上,这样你才有存在的意义,创造出可能赋予人类的价值和成功。

回答/帅气的小西德——期待解决你的疑惑!

看了其他几个朋友的回答,很多都是博士和科研人员。同样是博士的小希,从“女学生读博士的压力”这个角度来分析读博士的压力。小西虽然是男生,但是女博士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几个博士姐姐,项目里还有几个女博士。所以小西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些看法的。

女生读博士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小西的观点是,女生读博士压力很大,但是舍不得,会被压垮,所以就咬咬牙。

一般来说,读博没什么难的。除非你是天赋异禀的博士生,否则你可以从选题、实验、提交论文、提交学位论文、毕业答辩到求职,一气呵成,没有任何起伏。不用说,小溪还认识一个“一路”的女博士生。我们男生每次吃个饭,喝个酒减压,聊天中都有深深的“羡慕”。你在读硕士或者博士的时候有类似的师姐吗?

谈及女学生读博的压力,必须提到自己的定位和追求。换句话说,读博的压力大部分是自己施加的,而不是外界的。以小西的工科为例,博士生的日常生活就是阅读文献(掌握研究前沿的关键)、调整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分析测定样本、分析实验数据、小组会议汇报讨论、撰写修改论文、协助导师申报课题、撰写毕业论文。读了博士,有人“讨厌”科研,有人“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关键是看你怎么调整心态。

“压力”和“动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如毕业延期的压力会迫使博士生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布置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成果和收获。小溪课题组的一位女博士,已婚,育有一子,是团队中最努力的医生。每个假期或者我答题的时间(22.45),她还在实验室或者自习室。她的“压力”或者说“动力”是尽快毕业后进入长沙其他高校。

也许你会说:女生读博真的好吗?不同的圈子会遇到不同的人群。当我们选择读博,周围都是博士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小姐姐或小伙伴。在这一批女博士中,很少有人质疑她们读博士是否值得,但男生读博士后会更加犹豫。为什么?

女生在选择读博之前会有所犹豫,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比如毕业问题,恋爱/婚姻,家庭,年龄,收入/支出。比如今年小溪毕业的四个师姐,都选择了工作,拒绝了导师的邀请读博。在他们答辩之前,请他们提前一起吃个饭送送他们,聊一聊读博的话题。硕士阶段手里有两篇Sci文章的学姐给出的理由是不想做科研,觉得累。像我去年毕业的硕士弟弟,几篇高水平的论文可能已经“透支”了他对学术的兴趣,他最终选择去了一家环保公司。所以女生一旦选择读博,基本上是经过“慎重考虑”和“各方平衡”后的决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对于“女生读博好不好”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是“想要收获,就要付出”是我们的常识。如果想走学术道路,比如在高校教书,甚至在某个研究领域留名,拥有博士学位是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小西一直觉得用心看博客不是坏事,用心的女生也不会倒霉!

女学生读博具体压力有多大?首先,说到女博士,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有点尴尬的话题——女博士的恋爱、结婚、生育。嗯,小西承认也有男博士,稍微好一点。比如快30岁的人,会被问到“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如果没有对象,亲戚朋友或者父母“倾诉”都是不小的压力。比如大部分男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去追求一个女博士,觉得学历的差距会导致生活的不和谐。但是,只有追求过后,他们才会发现,一个女博士,本质上还是一个可爱又骚的女孩。

除非投身科研,否则她们认为结婚生子是浪费时间,女博士没有伴侣的比例很低。比如毕业后进入高校,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低。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比如长沙等地区,进口人才给的安置费,付个三居室首付是没问题的。之前有邻居阿姨问小溪学校有没有单身女老师,给儿子介绍了一个。她觉得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学历也还高。在整个社会,女医生的声音里有“嘲讽”,也有“关心和理解”。

其次是科研论文带来的压力,比如项目进度,按期毕业,顺利找工作。与硕士不同,博士阶段必须在某个研究“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比如“XX机制”。5月,清华大学传出消息,学校取消了博士论文发表要求,但重点是没有取消对学院、学科、导师的要求。对于博士生来说,科研论文的要求短期内无法改变。就算能毕业,手里也没几篇高水平的论文,怎么分辨自己是否优秀?毕业后总是不能“低级”失业,压力更大。

科研论文的写作和投稿,除了实力,还有一点运气。比如小溪今年毕业的一个博士生。之前投稿的时候一个英文期刊在中科院三区。今年期刊放在中科院二区后,就“躺着”了,又加了两篇二区的论文。在博士生的科研产出中,团队或导师的因素更为关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博士要选好导师”。

同时,如果家庭条件不太好,你可能要面临养家糊口的问题。不用担心学费。全日制非定向博士基本都有学术奖学金来冲抵续费。除去学费,还有一两千的结余。另外,大部分高校博士生的国家补贴和导师津贴总额在2000-2500元/月,在部分中科院要高很多。如果去外地,每天会有一定的补贴。像小西读博,自己生活不成问题,家里也不需要额外花钱。

男博士可能还是要面临婚前的房子准备,女博士不代表不用准备,但至少压力不会那么大。毕业后科研启动费还是很可观的。比如博士一般的学院可以给40-50万元/人的安家费,有的学院甚至合租一套120平米的房子(不能买卖,不离职可以住一辈子)。比如婚前加入小希公司的几个女同事,都提前在长沙买了房,开玩笑说“和老公吵架被赶出家门后,至少还有个去处”。

如何通过看博客来缓解压力?首先,缓解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倾诉,小Xi对读博的阶段深有体会。几个同期的博士或者师兄去学校参观,吃了一顿简单的虾或者烧烤,互相诉说读博士的压力或者遇到的问题。其实类似的聚会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吐槽导师”了。比如导师拒绝进行一个实验,觉得实验方案不够成熟,导师早晚要强行开指纹,比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还累,导师耽误会议,下午2点不安排午饭。饭桌上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他导师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引得哄堂大笑。类似的晚餐后,第二天醒来,又是一个艳阳天。让我们继续前进!

其次,在博士学习期间,如果女博士有对象或者已婚,记得和家人爱人沟通。有孩子的女医生更轻松。放一天假陪孩子玩,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为了孩子,你一定要做一个坚强的母亲。而且陪伴孩子容易缓解孩子的压力和情绪。小西在工作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回家听到“爸爸”也不会马上烦。

同时我之前也讲过一些压力,往往有些压力是在项目中遇到问题后产生的。这就需要多和导师沟通,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论文初稿的修改,审稿意见的回复。也许导师在一个小领域里真的没有他的博士生懂得多,但是在方向把控和整体架构上,他是首屈一指的。毕竟导师之间缺乏沟通,对他们的不理解或者否定,都会增加博士生的压力。即使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大部分导师也不会刻意去“刁难”自己的博士生。打开他们的心扉,和导师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真的是事半功倍。

小西的结论是关心女生的行动,关心她们的成长。对女博士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尤其是之前的不良习惯或者某些导师的“禁止生育”(中国青年报曾聚焦“女博士读博士期间生孩子的问题”)。)。在小西看来,女博士也是我们国家的精英,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也在为推动科研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引用小导师送给我博士生妹妹的一句话:“觉得你不值得读博,以后找不到对象的人,其实你人生的轨迹在读博的那一刻就已经错开了。以后不再是他们看不起你,而是你看不起他们。”加油!

小西的回答肯定有不足之处。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的调查,点击关注,与你分享教育感悟!高校青年博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追求,在科学探索、知识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压力。在主张给他们更多关爱的同时,是什么在碾压他们?

第一,科研压力和硕士不同。博士学习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学术训练。博士培养的要求比硕士高。要求毕业后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形成深入研究,成为一定程度的专家。这就需要他们不断思考,查阅文献,站在前沿,坚持创新,这就让他们在精神和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二、博士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在逐步提高博士生的待遇,但首先从2014开始,博士生就开始收学费了。博士生的工资一般包括国家发放的补贴、学校的补贴、导师的补贴等。2015000元中央高校年度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到15000元。由于各地学校的标准不同,

三、就业压力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博士生培养发展迅速。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可以说是博士教育大国,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最难就业季”每年都会被媒体提及,就业单位的招聘条件也水涨船高。本科是否是985/211大学,论文是否在SCI收录的顶级期刊发表,是否有留学经历,这些都制约着博士生的就业。有时候女博士生会被未婚问题困扰,找工作时歧视依然存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焦虑使得博士生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

四、婚恋压力不得不说,博士毕业的年龄其实已经接近30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每到过节都很着急。但面对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再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婚恋压力自然不小。。。。。。

你身边有在读的博士吗?他们还好吗?

个人感觉读博压力还是很大的。

当初我对博士生充满了敬佩和羡慕,觉得他们已经站在了人生、财富、地位、事业的巅峰。一点也不。但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博士生的时候,我发现,我原来想的太简单了。

第一,年龄压力。一般博士生入学需要25年左右。现在的博士制度大多是四年,但是四年后有多少博士生能顺利毕业呢?所以大部分博士毕业生都在30左右。30岁,多么尴尬的年纪。30岁普通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事业小有成就。博士30岁刚毕业,穷的可怜。每次回家过年,他都是七大姑八大姨议论的对象。我觉得我只不过是个医生。

第二,经济压力。现在博士需要交学费,一般是10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虽然你以后会以奖学金的形式回归个人,但是你父母辛辛苦苦供你上学这么多年,对农村家庭来说已经够辛苦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交了学费以后,每天的电话费肯定不能算到家里头。博士生生活补贴包括(国家补贴1300元+学校和导师补贴),一般在2500元左右。这些钱对于节俭的同学来说可能够用,但是对于有男朋友女朋友的同学来说,日常开销肯定不够,只能出去兼职。这只会增加科研的压力。

第三,工作压力。我博士毕业,30左右。毕业后进企业很累。你不仅要重新学习你的工作技能和人际关系,你的顶头上司可能很难接受他的指挥,尽管他比你年轻。

总之,读博士的各种压力会日夜伴随着你,但有压力就有动力,科研上的成就也会让你暗自得意,你自己也有所成就。希望你读博士能有所收获,成功落地。

博士期间,为了赶论文截稿三天,我只睡了10个小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甚至整晚都很开心。至少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付诸实践,并且马上看到产出。最绝望的是,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指导,一个人匍匐前进很久,才确定明确的科研方向。

我都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死胡同。普通人很难迈出这第一步。

听我说。

这个频率是一周2-3次。

谁知道“噩梦”才刚刚开始

高薪(30-40w人民币)和享受30天带薪年假和所有其他工作一样。

对了,我点了第一个点或者技能点。

意大利提出的方案(或)对(AI)不起作用。

但是我的性格告诉我:继续走下去,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问题。

别说我连毕业后第一篇论文的影子都没见过。

还增加了一个OR技能点(找工作神器)。

嘿,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这些?

最后2.5年,博士论文什么都没投入。

成为一名德国博士。

也许现在可以和五年前的我坐下来好好谈谈了。

DIY叫兽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私人定制|专家联合会诊

读博的压力真的很大。我是文学博士。以我们这里为例。我觉得读博士主要有两个压力。。

第一,科研压力。这其实是扯淡。博士生当然要做科研。我不了解理工科。文科的压力主要是看文献和发论文。当然压力最重的还是毕业论文。一篇博士论文至少8万字。虽然字数不算太多,但是质量要求很高。目前教育部正在打击博士生中的水货,其重要指标就是博士论文。写不好,不仅吃亏,还迟早把导师拖下水。

刚来人大的时候,听大师兄说,人大清史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有一半在我入学的那一年延期了。这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现在不仅没有奖学金,学校也不会解决住宿问题。北京的房租大家都知道。

第二,经济压力。理工科的博士每天做实验,很辛苦,但是收入比较高,一个月三万五。虽然有经济压力,但是比文科生强多了。很多时候文科是靠国家补贴的。当然,好的一点是,大部分高校的博士奖学金都是全覆盖的,不用担心学费问题。说实话,一个月1000多块钱够一个大学生用了,但是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大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已经结婚了,月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结婚还要陪读。我身边就有跟关注者年薪四五千的。当然,如果你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你会得到更多的奖学金。我们清史研究所有个博士生,靠论文赚了十几万奖学金。这是一位大神。

有同事说婚恋压力,我觉得这个不多。只有婚姻的感情,没有结婚的年龄。

校园很好。我相信大部分上班的人都会怀念学生时代。博士生是学生时代的最后阶段(当然不是必须的)。就算完成了,也要正式步入社会。以后读博士的压力恐怕没有结婚的压力大,尤其是男性。你怎么想呢?

目前很多大学生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毕业后,因为就业和晋升的需要,选择继续深造,即攻读博士学位。读博当然难,但也因校而异。名校,尤其是重点,读博肯定很难。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导师说了算。我认识的人中大概有20%到30%的人不能毕业,所以只能算辍学。别说名牌大学,就连我们学校也有不少人被淘汰,要么是自己放弃,要么是学校宣布淘汰。不久前,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全校100多名博士生被淘汰。我们学院一个女老师读了10年都没毕业,最后被学校淘汰。

读博士的第一个困难是考试的困难,通过入学考试是一个困难。第二个难点是论文的通过,因为提交的论文不仅仅是导师通过,而是整个导师组通过。因为每个导师的意见和要求不一样,所以论文很难被每个导师通过。

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很多博士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了6 7年,有的甚至65,438+00年都没有完成学业,最终成为老大难问题,被学校淘汰。所以有意读博士的人要做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因为读博士也是要交学费的。博士生当然有补贴应付学费,但是如果不能完成学业补贴,是有时间限制的,你不可能一年一年的拖延。所以你读博士一定要有紧迫感。

拿博士的压力真的很大。博士是知识领域的最高层次,能读博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当你决定读博,向知识的最高程度冲刺的时候,你会把压力变成动力,达到知识的最高程度,你会觉得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子了..

读博压力真的不小。能不能毕业,从入学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博士毕业前的四年,我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什么时候发论文,什么时候开题,一直是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由于导师要求严格,我们要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所以,我是在博士三年级的时候,才发表论文开始选题的。但是,博士四年也是我进步最快的四年。感谢这段经历,磨练了我的毅力,锻炼了我的聪明才智。没有读博的经历,就没有今天的我。朋友们,加油!

压力有多大?

现在00:59,失眠。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学习,各种各样的感情,让我感到不知所措。白天总是不自觉的叹气。我已经读完博士,没有文章了。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不行。今天有个小老师来自习室问,你们谁贴文章了?问了三四遍,我真的很想…算了,打人是犯法的!最近越来越不自信,觉得自己没用。一想到硕士,我就很自信!你觉得读博士压力有多大?你感觉到了吗?